基层法学会站点135个乡镇全覆盖
参与重大决策 助力乡村振兴 化解风险矛盾

基层法学会站点135个乡镇全覆盖

2024-05-29 大众日报 21版
  □ 本报记者 胡 磊 薛良诚
  本报通讯员 李国华 吴 昊
  “项目投资大、周期长,涉及全市多个乡镇,社会风险主要集中在土地、资源、环境、民生等方面,经调研分析,专家组提出以下意见建议……”在前不久召开的聊城灾害恢复重建气象业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评审会上,聊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市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王仰文与多名专家,就项目所涉不同领域问题开展评估分析,并从法律专业角度提出评审意见。
  聊城灾害恢复重建气象业务能力提升工程为民生领域省级重大项目,聊城市法学会高度重视,抽调专家库资深专家组成专班,为项目提供精准法律咨询,并对项目展开实施“全链条”法律服务,这是聊城市探索“资源+平台”首席法律咨询制度、推进“法治聊城”特色品牌建设、创新法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近年来,聊城市法学会主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以加强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为突破口,下沉一线,统筹督促各县(市、区)因地制宜构建首席专家、企业、镇村和职能部门协调联动机制,筑牢基层法律服务“堡垒”。2022年,茌平区法学会聘任8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在全市率先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2023年,为支持木材产业发展,充实法律服务站力量,茌平区法学会又在菜屯镇成立全市首家“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乡村振兴工作站”,首批入站3名熟悉产业情况的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短短一年时间,“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乡村振兴工作站”在当地几乎家喻户晓,三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长年活跃在一线,积极参与镇党委重大决策,帮助企业单位审查、起草交易合同,常态化就企业与职工间纠纷矛盾介入调处,将权威专业的法律服务送入群众家中,成为助力菜屯镇乡村振兴的重要法治力量。
  在聊城市法学会指导下,聊城各县(市、区)不断创新丰富“资源+平台”机制,如今,已实现全市135个乡镇基层法学会站点全覆盖,并催生一大批特色行业法律服务站:临清市立足轴承产业集群设立“红色首席”法治服务站,为企业常态化开展“法治体检”;东阿县在工会、新业态就业群体服务中心设立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服务站点,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成效斐然……
  助力经济发展,更融入社会管理大局,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还通过《聊城市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条例》立法论证会等契机,围绕网格及事项设置提出意见建议21条。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作为特聘服务团队,定期下沉网格一线,提供法律咨询2200余件。不同领域专家组成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矛盾调解服务团,参与联合调处化解交通事故、医患纠纷等重点领域矛盾纠纷和跨部门、跨行业的复杂矛盾纠纷831件;受理法律援助案件66件,涉及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28件,为农民工讨薪50余万元。此外,开展的重大项目风险评估事项106件。为促进法律法规的研究、宣传和普及,聊城市还组织开展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等系列活动43场,制作《法润水城》法治栏目100余期。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整合专家资源与基层平台力量,努力建设‘政府决策智囊团、民生福祉服务队、化解风险生力军’的‘法治聊城’特色品牌,为全市经济高质发展与社会和谐作出积极贡献。”聊城市法学会党组书记、会长申兵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