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农专家协同攻关 科技赋能农业生产
培育新质生产力对接乡村振兴之需

山农专家协同攻关 科技赋能农业生产

2024-07-11 大众日报 09版

  “山农67”测产现场

  □ 本报记者 王桂利
  本报通讯员 王静 韩艳
  山东夏收夏播结束,小麦颗粒归仓。今年“三夏”期间,在山东农业大学小麦育种和栽培科研团队的引领下,一场围绕小麦增产丰收的“五良”融合协同攻关的农业技术革新如火如荼地进行。在这场科技赋能农业生产的革新中,由顶尖专家组成的团队会聚了育种、栽培、土壤、植保、智慧农业等多领域的农业科技专家,将良种、良田、良法、良机、良制有机融合,激发蕴藏在农业生产变革中的新质生产力,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小麦丰收答卷。
  在邹平市长山镇,山东米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基地迎来一年一度的丰收季,这里600亩良种繁育基地种植的是农学院教授陈建省培育的小麦新品种“山农67”。该品种在学校邀请有关专家组织的实打验收中,亩产达到800.82公斤。
  据了解,“山农67”小麦新品种由陈建省科研团队历经15年选育,2023年通过山东省审定。该品种解决了高秆易倒和大穗品种株型散群体小的育种难题,实现了大穗高粒重、大穗耐密大群体、高生物产量高产的协同提高。“山农67”的优良性状及高产潜力,让前来观摩的种植大户和农资经销商眼前一亮,不少人现场表达了引种的意愿。
  提升农业生产能力,科技创新是关键一招。小麦育种专家、农学院教授孔令让常年奔波在农业生产一线,他带领团队培育的首个携带抗赤霉病基因Fhb7的小麦新品种“山农48”,今年实现在东营、潍坊盐碱地上大规模种植,综合抗病性、丰产性表现良好。他表示,要实现小麦高产,除了选取适合当地的品种,培育肥沃的麦田土壤、采取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提升农机设备的现代化和智能化水平以及规模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农业服务政策,都是提升小麦单产确保口粮安全的必要措施。
  “2018年,学校与泰安市、肥城市共建汶阳田现代农业产业园,主攻小麦、玉米等主粮研究。目前,1700亩汶阳田核心区大大拓展了学校实践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功能,示范带动周边辐射区面积近万亩,山东农大53个科研团队陆续加入,累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20余项,通过开展创造性研究活动,将一些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农学院院长张吉旺介绍。
  随后,记者跟随农学院青年专家、副教授代兴龙来到汶阳田现代农业产业园,目之所及,皆是连片平整的高标准农田。在这片广袤的田野上,小型气象站、土壤墒情仪、虫情测报灯等物联网设备错落有致、各司其职,实时向农田智慧平台传递着田间的最新数据,确保农业生产的高效与精准。
  粮食生产的主导趋势已然聚焦于绿色高效与智能化的融合点。2021年,代兴龙牵头创建了山东岱岳小麦科技小院,这里会聚了作物栽培学、植物营养学、土壤肥料学、植物保护学、农业信息学等领域的专家,他们在此深度融合,协同攻关,培育新质生产力满足乡村振兴的需求,推动区域小麦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山东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徐剑波表示,学校将围绕技术集成、绿色增效、特色种植、高产创建等要求,培育新品种、研发新技术,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不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迭代转化和实际应用,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