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瞄准新定位 勇担新使命

郯城:瞄准新定位 勇担新使命

2024-07-17 大众日报 06版
  □刘汉章 颜丙康 张春雷
  
  近年来,郯城县聚焦“1354”总体思路和“解放思想、苦干实干、跨越赶超”总体要求,瞄准新定位、勇担新使命,全力以赴促发展、惠民生、防风险、守底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工业发展蹄疾步稳
  聚焦临沂市冲刺“工业万亿”目标,接续开展工业强县赶超倍增三年行动,实施工业提质“1511”工程,优化存量、扩大增量、导入变量,工业经济向新发力势头足。
  产业能级稳步跃升。发挥工业运行指挥部作用,密切关注主导产业、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运行走势,抓准抓早、深挖潜力,点对点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运行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项目建设快速推进。部署重点项目建设“百日会战”行动,针对总投资499.3亿元的120个重点项目,逐个梳理形象进度、制定会战目标,倒排工期、大干快上。
  招商引资接续突破。部署“两年千亿”招引任务,围绕绿色低碳、链式发展、突破战新三大方向,强化攻坚。今年一季度提报签约项目56个、总投资201.68亿元,其中上海电气风电和全钒液流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总投资63亿元,顺利签约4.3GWh钒液流电池生产项目。
  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坚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深化与海尔卡奥斯合作,打造全省第一家县域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目前正在开发“工赋郯城”小程序,完善“需求大厅”“政策超市”“产业链地图”等模块,实现县域内企业数据共享。已有364家企业和服务商在平台注册,上线110个数字化赋能产品,发布各类惠企政策230余条,带动90余家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服务保障坚实有力。全力做好项目手续、土地、资金要素保障,推行容缺办理,实行帮办代办,开展“前期介入+现场指导”上门服务,有效缩短企业准备周期。强化资金扶持,发挥“金融管家直通车”“金融超市”平台作用,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城市建设竞相发力
  深入研判新时期城市建设的需求和规律,大力实施城建突破“十百千万”攻坚行动,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品质。
  片区开发协调推进。同步实施古城保护、老城改造、新城开发,郯城县对旧址进行微改造,留住城市记忆、塑造城市肌理,打造集文化体育、卫生健康、教育养老、便民商业等多功能服务于一体的邻里中心;在东城新区,依托孝妇冢打造孝文化公园,占地8.5万平方米;高标推进高铁片区建设,京沪高铁二线郯城段全长34.34公里,为临沂线最长,总投资70亿元,其中鲁苏两省首个制梁台座完成浇筑,先行用地交地完成100%。把安置房建设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对14个项目、5224套安置房,逐个明确交付工期,专人专班靠上,筹措资金、加快进度、保质保量。
  小城镇建设多点开花。抓住李庄镇被纳入山东省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试点镇机遇,加快驻地村更新改造,提升国道沿线绿化、景观、建筑立面档次,加快推动临沂市电子科技学校、郯城二院新院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冲刺全国千强镇。围绕打造“千里沂河第一古镇”,加快马头古镇开发,计划总投资15亿元,打造土特产中心、郯马民俗馆、源兴涌、郯马武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等10处展馆。
  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突出抓好总投资5.2亿元的醉东风·乡村艺栈项目,建成栖乡野艺术馆、耕读书院、半艺园、树艺美术馆、松月咖啡屋、吾乡书屋6处核心景观和17处民宿院落,项目二期10个项目正加快建设。“非遗+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案例入选首批全省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乡村振兴步伐稳健
  今年是郯城县推进乡村振兴“四化融合”试点的第二年,该县继续将“四化融合”作为主抓手,统筹抓好“四雁工程”、特色产业、精深加工、“百千工程”、循环经济五项重点工作,以项目促融合,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建设小微产业园。将小微产业园作为“四化融合”的突破口,抓实园区规划、建设、运营、管理,通过整合产业推动新型工业化,完善配套带动乡村城镇化。目前,共规划建设25个小微产业园,累计投资18.8亿元,盘活闲置土地589亩。庙山镇、红花镇、港上镇分别荣获省级二胡、中国结、木玩产业基地称号。投资12亿元、占地456亩的大荣坚果炒货食品产业园近期将开工,60多家坚果炒货企业和电商等配套企业实现“退村入园”,预计年产值15亿元、税收8000万元。
  实施白马河城乡融合示范区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位于县城北城乡接合部,包含四化小镇、农业服务综合体、生态农场和数字农业项目。目前,四化小镇及道路管网已完成规划,定位明确为村民进城、市民下乡的未来乡村;省市供销社投资的农业服务综合体项目已开工建设;生态农场和数字农业项目正流转土地,示范区将做到两年成形、三年成势。
  发展农业全产业链。经过不断延链强链,该县形成了粮食、生猪、白羽鸡3条鲜明的产业链条。其中粮食以五得利为龙头,形成了从种业研发、粮食种植、仓储到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去年,种业销售供不应求,正在流转土地建设5万亩标准化良种田,其中新流转2万亩,进一步辐射周边地区。6月2日,山东省“三夏”大规模收获开机暨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启动仪式在该县举行。截至目前,小麦收获100%,夏播作物75.75万亩,其中种植玉米39.6万亩,已完成播种39.34万亩左右,种植水稻32万亩,已完成插秧22.49万亩。五得利二期建成后日处理小麦将达到8000吨,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体面粉生产基地,三期新上面条等面制品。生猪以郯润、顺鹏、牧原为龙头,形成了集种猪繁育、生猪养殖、饲料加工、熟食品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顺鹏正加快预制菜项目建设,润宏食品已开工建设。白羽鸡以树芽、大羽为龙头,形成了集种鸡培育、孵化、养殖、屠宰于一体的产业链,树芽禽业单场年孵化能力3.5亿羽,其投资的源泉父母代种鸡场补齐了产业链关键一环。投资建设蛋白粉生产线,将蛋壳变废为宝,增加税收贡献。
  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坚持全民参与、全员动手、全域覆盖,高压推进、穿透式落实。建立“暗访+评比”工作机制,成立联合督导组,对14个乡镇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加强督导检查,确保有部署、有落实。将人居环境整治与美丽郯城建设三年行动相结合,注重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发展的关联性,通过产业发展增量反哺环境治理;在南部片区乡镇实施农业产业链创新发展及基础设施升级建设项目,将公益性较强的环境整治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统筹实施,实现市场化投融资平衡。
  深化“四雁工程”。坚持把在外人才引进、本土人才培养统筹融合,梯次打造人才队伍、扶持增收项目,打出了一套乡村人才振兴的组合拳。实施头雁领航行动,优化队伍年龄学历结构,动态调整后队伍平均年龄39岁,下降6岁,全部为中专以上学历;实施归雁回引行动,积极召开返乡人员座谈会,了解人才需求,搭建合作平台;实施鸿雁丰翼行动,选树培育鸿雁人才350名,分批培训;构建雁阵齐飞格局,梳理县级及以上示范社、示范场109家,建立农技专家结对帮扶机制。目前“四雁人才库”已储备人才3655名。
民生保障越筑越牢
  开展加强民生保障工作三年行动,梳理26项民生任务、97件民生实事,涉及道路交通、农田水利、医疗卫生教育等各方面,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生态大提升、民生大改善。
  在稳岗就业方面,为7家小微企业发放稳岗扩岗专项贷款6000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37笔2.38亿元,同比增长15.5%,带动就业3411人;成立新业态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入选全国百家金牌调解组织。
  在教育医疗方面,临沂市电子科技学校机电专业690多名学生入住高科技电子产业园,与山东隽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合办该县首个“厂中校”;郯城一中女子足球队代表临沂市参加2024年“中国体育彩票杯”山东省足球锦标赛U17组(高中组)比赛勇夺冠军;加快推进县第一人民医院综合病房楼、县中医医院项目建设,县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郯城卫生院已投入使用,启动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
  在帮扶助困方面,今年已发放困难群众救助资金6667.99万元,九类困难群众救助实现十五连增。在农村供水方面,认真落实全省农村供水水质提升行动,已建成供水工程86处,覆盖村庄771个,供水工程规模化率71.6%,已通自来水22.31万户,自来水入户率86.2%。六项农村供水工程被省水利厅认定为2024年省级标准化管理农村供水工程。
  在道路交通方面,通过对热线首发数据进行梳理,积极吸纳群众意见,实施“照我回家”工程,今年计划在205国道等13条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4200余盏,已安装570盏。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今年计划新改建、大中修100公里,同步推进“绿满沂蒙花满村”行动,争创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郯城现代种业科技产业园
  6月2日,山东省“三夏”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
  郯城一中女子足球队
  郯城县城俯瞰图
  醉东风·乡村艺栈俯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