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赋能学生“心”成长
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以学生心理委员队伍建设为切入点

“五育融合”赋能学生“心”成长

2024-12-26 大众日报 13版

  山东建筑大学第二十二届“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系列活动之“剪拼绘心情,巧手筑心园”手工坊活动现场。

  □ 本报通讯员 郭茜茜
        郭美虹 蒋衍玺
  2023年4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要通过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强调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为高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积极响应专项行动号召,建队伍、织网络、搭平台,建立健全“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工作网络,同时以学生心理委员队伍建设为切入点,“五育融合”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赋能学生“心”成长。
培德铸心,
完善育人“心”格局

  育人育心,育心养德。德育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是心理育人工作的价值导向。该学院坚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积极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完善育人“心”格局。
  该学院在每个班级设置1名心理委员,每间宿舍设置1名心晴联络员,组织500余名学生成立学生心理委员队伍,作为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朋辈良师”。通过持续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微宣讲、筑基讲坛、土木之光论坛、开学第一课、社会实践和社区实践等,塑造心理委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方向,引导心理委员用心当好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者与宣传员,充分发挥朋辈心理互助作用和桥梁纽带作用。
启智慧心,
提升全员“心”能力

  心理委员肩负着组织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参与心理危机的预警与摸排等重要职责,已成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
  该学院针对心理委员在自我认知、自我悦纳和沟通交流方面存在的不足,结合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心理委员工作技能提升、心理专业知识渗透,补齐心理委员工作和学习中的短板。该学院进一步提升心理委员心理品质,通过挖掘其自身潜能,激励心理委员以积极正向的力量去感染和带动同学,通过营造乐观向上的氛围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优化心理委员胜任力培训内容,开展主题讲座、团体辅导、心理辅导沙龙等,促进其态度的积极转变。加强心理委员工作技能提升,将日常培训与技能比赛相结合,开展十佳心理委员、优秀心晴联络员评选活动,以赛促学,打造“教育与实践”、“线上和线下”、“长期与阶段”、“日常与比赛”四结合的科学、成熟、规范的培训体系。
尚美润心,
搭建成长“心”平台

  该学院注重发挥群团组织、大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探索搭建以美育人、以美润心、全面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育人平台。
  依托新生话剧排练与展演、心理剧本大赛、《学习时间》有声电台、春日摄影大赛、宿舍vlog比赛、新生才艺比赛等主题活动,该学院深挖美育中的心理育人元素,发挥美育丰富精神、温润心灵作用,用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感染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创造美、传承美。高度重视优秀心理委员的榜样示范和引领作用,开展心理委员座谈会、心理委员素质能力比赛,邀请优秀的心理委员进行经验分享,帮助全体心理委员学有榜样、行有示范,营造互学互鉴促提升的良性循环。
劳体健心,
培养健康“心”素养

  劳动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坚实基础,体育锻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动能。该学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劳动教育实践,在实践中挖掘积极心理学元素。心理委员群策群力,在“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学校心理健康月”等时段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户外拓展等主题志愿服务和“土木杯”足球赛、“春蕾杯”篮球赛、舞蹈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帮助大学生在劳动体验、运动锻炼中建立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
  为充分发挥心理委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该学院始终坚持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劳育“五育融合”,持续加强学生心理委员队伍建设,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委员队伍建设双赢模式,构建全员育人新格局,实现心理育人温度和立德树人效度的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