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民营企业座谈会的春风带到田间
山东登海种业创始人李登海:

把民营企业座谈会的春风带到田间

2025-02-19 大众日报 03版

  李登海在查看农作物生长情况。(资料图)

  扫码查看更多报道

  □ 本报记者 从春龙
  本报通讯员 姜建彬 刘向东          颜理想
  “作为我国民营种业企业的代表,我有幸参加这次民营企业座谈会,很受感动,很受鼓舞!党和国家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大力支持,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2月18日下午,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名誉董事长李登海一回到公司,就马不停蹄召集大家开会传达会议精神。
  2月17日上午,民营企业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将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不能变,也不会变。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
  作为全国种业代表、山东省民营企业代表参会,李登海深受感动和鼓舞。这两天,他还将赴海南的育种基地,让民营企业座谈会的春风吹进南繁育种田。
  这次座谈会,李登海感触最深的有两点:一是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坚定支持;二是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登海种业长期致力于我国杂交玉米高产品种选育研发创新,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报效祖国、承担国家项目的机会和平台。”李登海告诉记者。
  刚刚过去的蛇年春节,是李登海在海南度过的第47个春节。
  “我今年76周岁了。前29年在家跟母亲过春节,这47年都是在海南,陪着玉米一块过春节。”除夕当天,李登海和海南基地的70多名技术人员忙完当天的工作,晚上回到宿舍一起包饺子、看春晚。大年初一一大早,他们便到育种地里套袋授粉,先给玉米“拜年”。
  1972年,23岁的李登海担任掖县西由人民公社后邓大队农科队队长。他从一份农业考察报告中获悉,国外创造出了2500多斤的玉米亩产量,是当时我国玉米产量的8到10倍,他深受震动。
  “外国人能创出玉米高产,中国人也能!”从那时起,李登海及其科研团队不间断地进行了50多年的玉米高产攻关。
  农作物育种是一场跟时间的赛跑。在莱州,玉米一年只能生长一茬,要想培育出一个性状稳定的新品种,至少需要六七年的时间。为了多种一茬玉米,把育苗周期缩短一半,李登海毅然启程奔赴海南。“新出的玉米苗,跟自己的孩子一样,怕牛羊啃,怕老鼠咬。晚上就睡在玉米地旁边。”李登海回忆道。
  通过南繁北育研发历程和玉米高产栽培研究,李登海团队发现了紧凑型杂交玉米较平展型杂交玉米的高产潜力,同时发现和确立了紧凑型杂交玉米是我国高产玉米育种的发展方向,李登海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
  此后,我国杂交玉米的高产品种选育基本上由平展型陆续转向紧凑型,这被称为我国杂交玉米育种发展史上一次“绿色革命”。
  登海种业以“开创中国玉米高产道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为目标,先后育成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的玉米品种390多个,把夏玉米亩产从不到700公斤提高到1400公斤,春玉米突破1600公斤。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超15亿亩,增加社会经济效益1500多亿元。
  矢志创新是登海种业另一件制胜法宝。登海种业玉米遗传育种与栽培技术创新团队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公司先后承担完成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课题30多项,主持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30余项;取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25项。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等7个国家级科研平台落地登海种业,公司每年科研投入保持在5000万元以上。
  “我们将继续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李登海表示,公司将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研发创新团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断提供优良高产杂交玉米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