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340岁“老宝贝”

抢救340岁“老宝贝”

2025-04-06 大众日报 01版

  □ 本报记者 卢鹏
  3月最后一周,气温最低降到了0℃。一周时间里,夏甜甜跑了三趟肥城,为了抢救那棵340年的古树。
  3月29日上午9点40分,夏甜甜赶到肥城市仪阳街道石坞片区石北村,来自山东农业大学的项目团队成员,已开始为这棵古槐根部作嫁接。
  “这与抢救病号一样,目前,这棵古槐九成的根系都枯干了。”项目技术总监、山东农业大学教授邢世岩说。
  石坞古槐处在石北村两条经村道路的十字路口上,近些年,随着车辆行人增多,古树周围的土壤越压越实,两年前两条道路拓宽硬化后,进一步影响土壤的透气性、散热性,古槐的健康状况明显下降。
  今年3月15日,我国正式实施《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根据我国现行标准,树龄在500年以上的树木为一级古树,树龄在300年以上不满500年的树为二级古树,树龄在100年以上不满300年的为三级古树,分别对其实行一、二、三级保护。
  石坞古槐保护复壮项目有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建筑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专家及科研团队参与,山东兴润园林生态股份有限公司、泰安绿康古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两家企业负责施工。
  “按最初的方案,挖掘土壤的深度是60厘米,但古槐根系枯干的情况比较严重,所以挖到了120厘米-150厘米。”泰安绿康古树公司总经理郭松昊说,项目团队像医生给病号做手术一样,要先看到病灶,他们以古树为中心,下挖一个面积很大的土坑,露出古槐根系,去除腐朽的死根,找出有活力的树根,嫁接槐树幼苗树根。
  对于石坞古槐的根系情况,夏甜甜是最早“看”到的,她负责该项目的监测与方案制订。夏甜甜所在的山东建筑大学古树名木保护团队,使用树木雷达(TRU系统)等先进仪器,对古树的地下根系及地上的树干作了全面监测。去年,山东建筑大学古树名木保护团队就对石坞古槐作过监测,今年又监测了两次,综合监测结果,得出了包括根系俯视图、密度图在内的详细“体检报告”,夏甜甜对复壮方案进行了调整完善。
  当地人在得知道路扩宽硬化影响了石坞古槐的健康后,心情十分复杂。在古槐保护复壮现场,石北村村干部轮流值班,给项目团队当后勤。现场外围施工的工人,有多位是石坞村的村民,儿时的他们常在这棵古槐下玩耍。现在,他们用小铲清除每一条树根上附着的泥土。
  中午,石坞古槐根部嫁接工作完成,专家们找到一条比较有活力的主根,用削剪后的槐树苗嫁接到主根,共嫁接了12处。工人们已经开始土壤回填,将挖出的原土筛去瓦砾石块——槐树根部培养有益菌群,原土回填有益于根部复壮生长。
  “看这12个‘小家伙’能不能把他们的老祖宗复活,这些树枝,能不能长出新叶。”邢世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