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评论员
坚持问题导向,是加强作风建设的有效途径。正在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明确了11个方面突出问题和2张作风问题清单,为党员干部开出了一份精准的“体检表”。
以清单化推进工作,是增强学习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方法。对照清单,既能准确发现问题,也便于对账销号,让集中整治更加有力有效。打开问题清单,推诿扯皮、违规吃喝、“隔空收礼”等,既聚焦“老毛病”,也瞄准隐形变异“新动向”,每一项都直指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的要害。这些顽疾,是加强作风建设面临的拦路虎、硬骨头,必须对标对表,一一抓好整改落实,让清单真正成为作风建设的“祛病良方”。
不过,有了问题清单并不等于解决了问题。若是只重清单之“形”,忽视整治之“果”,问题清单很容易成为滋生形式主义的温床。现实中尤其要警惕这样一些现象:找问题避重就轻、隔靴搔痒,对真问题遮遮掩掩、避而不谈;整改台账写得天花乱坠,实际还是“雷声大雨点小”;虚假整改,纸面销号,制度章程成为“稻草人”。
“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头”。清单抓出的往往是苗头性问题,但如果不重视背后的隐患,最终会演变成大问题。前不久,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集体学习,强调“真查实查,见人见事见思想”,明确了查摆问题的重点和方向。真查实查,就是要敢于动真碰硬,真正把自己摆进去,把问题摆出来,把思想摆端正,让清单不走过场、落地有声。
见人见事,意味着抓问题要抓具体。问题清单是面“全身镜”,要照到每个人的身上、每件事上面,才能看清问题所在。那些“思想认识不深入”“调查研究不充分”的泛泛而谈,将问题大而化之,不痛不痒,起不到根本作用。领导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少数”,必须发挥刀刃向内的勇气,带头自省自查,对发现的问题,紧盯不放、一抓到底,真正做到查有力度、改有成效。说到底,见人见事就得“较真”。只有真抓问题、抓真问题,才能确保不出问题。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见思想,就是要对照初心使命,加强党性锻炼。当前,“四风”问题更加隐蔽化,比如公款吃喝由明转暗、由外转内,改头换面、变换花样;形式主义变种越来越多,“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的现象屡见不鲜。如何练就“火眼金睛”,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守住底线,根本还是靠党性修养。
从这个层面讲,中央八项规定不是“紧箍咒”,而是党员干部的“护身符”。通过学查改,进一步拧紧思想“总开关”,让纪律规矩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方能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