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学党史第8期|日照走出去的五卅烈士……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吴宝书 丁兆霞
2019-12-17 18:25:01     大众日报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领导干部要多读一点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精神营养”。

日照是沂蒙革命老区,是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的家乡,是山东建立中共地方组织较早的地区之一,是鲁东南特委(后称滨海地委)活动过的地方。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日照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前仆后继,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谱写了光辉灿烂的革命史篇。

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大众日报日照记者站与中共日照市委党史研究院,在大众日报客户端日照频道联合开设“每周学党史”栏目,每周二、周五准时与您见面,重温红色故事,倾听历史回响,给前行中的您增添一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的红色动力,奋力书写日照现代化海滨城市建设的新篇章。

    尹景伊(1905-1925),字希农,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张家廒头村人,五卅惨案著名烈士。1905 年生于上海,1922年考入上海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同济大学前身)机师科中等技术部。1925年,经恽代英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5月30带领由工人、学生组成的有形队伍参加五卅反帝大示威,为抢救战友,遭英帝国主义巡捕枪击,壮烈牺牲,年仅20岁。

      尹景伊小时即聪颖过人,喜好读书,不苟言谈;又性情刚直,嫉恶如仇,颇具反抗精神。其父临终曾嘱其学习经商,但他志向不在经商,坚持读书求学。

      幼时家里为尹景伊包办订了婚约,17岁时族人要他拜堂成亲,他坚决不同意,毅然离家,投奔兄长来到上海,继而考入该校机师科,又因学习成绩优异,获取官费津贴。自此“一力求学,习科学锐进,考试成绩屡列等最优”。20岁时,女方家中又催其回乡完婚,他在给家兄的信中说:“弟正在求学时期,断不许有家室之累。且国势阽危,大难将至,救死起衰,责在青年,何便早图唱随之乐?弟已打破乡土家族观念,此身无累,将来能为社会做一点事业,亦正不负此生,岂可遂议婚娶?”尹景伊赤诚之心早已予国予民。

追求真理  献身革命

此时,丁君羊(丁基石)也与尹景伊在同校读书,二人既是同学又是同乡,关系很好。丁君羊系丁惟汾之侄,是该校第一个共青团员,后成为中共山东党组织的负责人之一。丁君羊把尹景伊介绍给邓中夏和恽代英。在邓中夏、恽代英的引导帮助下,尹景伊很快成长起来。1924年,尹景伊由邓中夏、恽代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他和袁文彬等人一起在本校恢复建立了学生会,并成为主要负责人之一。

尹景伊学习十分刻苦,学习成绩屡列最优。1924年暑假,在青岛当医生的长兄邀尹景伊去避暑。他打听到青岛四方机厂可以学习工艺,就向校方请求公函。到青岛后,他每天早出晚归,不顾盛夏酷暑,整个暑假都在四方机厂车间里和工人一起挥汗操作。工人们勇于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斗争的革命精神,使他深受影响。

当时,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也冲击着五四以后沉默了几年的同济大学。

1924 年,王尽美、邓恩铭在四方机厂从事革命宣传发动,组建党团,工人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尹景伊利用暑假来到四方机车厂投入工人运动。整个暑假,他“逐日往与工人操作,晨出暮归,虽酷热不辍。”四方机车厂的实践,使尹景伊与工人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进一步认识到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结合的意义。他常告诫自己,要“打破感情的结合,养成耐劳的习惯。”“痛戒狡猾的毛病,力除智识阶级大学生的恶习。”等等。

尹景伊自青岛实习返校后,不仅继续钻研专业课程,而且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主义,追求革命真理,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这年寒假,他将成绩单寄给长兄时,在附上的信件中抒发情感:“兄视此次考试分数,当觉逊于从前,不知此学期弟多做课外事,故不能稍废所学。弟以国是日非,甚为忧伤。勤读亦为国耳,国亡则读何益?不如即于读时,早留心国事,旦夕可用也。” 

1925年初,尹景伊由恽代英、邓中夏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接着,他根据团组织的决定,以个人身份加入了国民党。从此,他经常以“宁为国家而死,不为惜身而生”自勉。他订购了《向导》等进步报刊,不仅自己学习,还介绍给周围同学阅读。他经常到工人群众中去宣传国民革命思想,并与本校实习工厂以及学校邻近的中国铁工厂、永安纱厂工人积极分子保持着密切联系。他对一些进步同学说:“党的力量依靠宣传党的主义来壮大;宣传是我们的责任,必须积极努力做好,无论何时何地,千万不要忘记宣传。”

1925 年春,党组织决定让即将毕业的尹景伊提前离开学校,回到山东开展工作,担任共青团青岛地委书记。

为国捐躯  视死如归

      1925年5月15日,上海发生了日本纱厂资本家枪杀中国工人、共产党员顾正红并打伤十余名工人的流血事件,上海工人举行了大规模的罢工示威,抗议帝国主义屠杀中国工人的暴行。为了扩大罢工影响,中共中央28日夜在上海紧急召开会议,通过了《扩大反帝运动和组织“五卅”大示威》的决议,决定在5月30 日举行全市性的反帝示威游行,把活动发展成反对帝国主义的政治斗争。根据这一决议,恽代英以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名义召集会议作出部署,上海学联副主席梅电龙和上海大学学生会负责人何秉彝到同济大学传达了会议精神,要求立即动员全校学生参加“五卅”大示威。

此时,尹景伊已做好去青岛的准备,尚未动身,又积极地投身到“五卅”大示威的斗争中。他分别和蕴藻浜中国铁工厂及张华浜火车头修理厂的工人们联系,约定一起到南京路市中心去讲演、示威,声援罢工。同济学生会29 日晚7时召开全校学生紧急大会,尹景伊在大会上作了慷慨激昂的发言,号召学生们参加游行示威,声援罢工。全体学生群情激奋,尹景伊随即提议筹募款项,当场组成了募捐委员会,许多同学把随身带的现款全部献出。大会决定第二天(5月30日)上午出发参加反帝大示威。尹景伊被推选为示威游行大队副大队长。

5月30日上午8点,尹景伊率领着由蕴藻浜中国铁工厂工人和同济学生联合组成的游行大队,从淞沪铁路乘小火车南行,到达天通庵车站,和张华浜火车头修理厂的队伍汇合后,一路上挥动着彩色小旗,高呼口号,向浙江路南京路口行进。到达永安公司门前,尹景伊开始向围聚在马路上的人群进行演讲。他悲愤地讲述着日本资本家枪杀工人顾正红的经过,倡议民众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暴行,为顾正红报仇,支援罢工。下午 1时许,大队联络员赶来报告说,兄弟学校有不少示威演讲的学生被巡捕抓走了,仅关押在老闸捕房的就有 100多人。尹景伊随即率领游行队伍跨进南京路,这时南京路上已是人山人海。

示威队伍边走边高呼口号,向老闸捕房冲去。巡捕头子爱活逊立即调集武装巡捕20余人,并架起机枪,摆出一个半圆形的阵势,面对人群。热血沸腾的爱国群众,挺胸昂立,谁也没有后退半步。尹景伊站在队伍前列,高声质问:“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演讲,究竟犯了什么罪?”

双方相持到下午4时许,捕房坚持不放被捕学生。示威人群愤怒到了极点,高呼“立即释放被捕学生!”“打倒帝国主义!”穷凶极恶的捕头爱活逊竟悍然下令向人群开枪,手无寸铁的工人、学生纷纷中弹跌倒在血泊中。这时,尹景伊突然发现一个巡捕正朝着站在他前面的陈宝骢瞄准,就猛地扑上前去将他推开,子弹从陈宝骢的头部擦过,血流满面。尹景伊急忙扶住他,给他包扎伤口。不料万恶的敌人丧心病狂地向尹景伊连开两枪,子弹击中他的背部,后入前出,贯穿肺部,立时鲜血如注。尹景伊仆倒在地,又艰难地撑起身,怒视着杀人群魔,发出怒吼:“打倒帝国主义!”巡捕又向尹景伊连开数枪……尹景伊被立即送进仁济医院抢救,但因伤势过重,不幸于当晚7时许牺牲,年仅20岁。

浩然正气 彪炳千秋

行走在历史的长河里,英雄的名字始终在天地间回响,作为一名革命的先行者,尹景伊为反帝斗争过早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实现了他“宁为国家而死,不为惜身而生”的誓言。他的英名将永远镌刻在学生运动的光荣史册上。

尹景伊烈士牺牲后,日照用英帝国主义被迫发给的3000元抚恤金作为基金,以尹景伊祖宅为校舍,建立了一所小学,命名为“‘五卅’尹景伊小学”,这所小学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毁于战火。

1978年,尹景伊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同济大学在校园内为尹景伊建了塑像和事迹壁刻,作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2001年尹景伊的英勇事迹被收录中共中央党史委编纂的《中国共产党英烈大典》。

2005年,日照当地政府重建“景伊小学”,并由日照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涛雒镇党委建设了尹景伊事迹陈列馆,当年建成开馆。陈列馆坐落于东港区涛雒镇,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馆外立尹景伊烈士塑像、纪念碑各一座,馆内展出图片及实物200余幅(件),全面展示了尹景伊烈士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原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原副部长王照华为陈列馆题写馆名。

目前,该馆已被命名为日照党史教育基地、日照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日照市社科普及教育基地、山东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

往期回顾:

每周学党史第7期│五莲山区第一个中共党支部的创建(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吴宝书 丁兆霞 通讯员 王文杰 范歆 报道)

责任编辑:栗晟皓     签发:李忠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