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学党史第10期|走进日照一中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吴宝书 丁兆霞
2019-12-24 17:03:12     大众日报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领导干部要多读一点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精神营养”。

日照是沂蒙革命老区,是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的家乡,是山东建立中共地方组织较早的地区之一,是鲁东南特委(后称滨海地委)活动过的地方。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日照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前仆后继,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谱写了光辉灿烂的革命史篇。

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大众日报日照记者站与中共日照市委党史研究院,在大众日报客户端日照频道联合开设“每周学党史”栏目,每周二、周五准时与您见面,重温红色故事,倾听历史回响,给前行中的您增添一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的红色动力,奋力书写日照现代化海滨城市建设的新篇章。

红心向党  不忘初心  尚德崇文  强我中华

日照一中(前身是日照县立初级中学)创建于1924年,是首批山东省属重点中学、省级规范化学校、省级教学示范学校和全国先进单位。在光辉的办学历程中,日照一中师生红心向党,不忘初心,以尚德崇文、强我中华为己任,以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始终,为民族解放和祖国建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在日照基础教育史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今天,记者带您走进这所流淌着浓浓红色血脉的中华名校——日照一中。

一、红心向党,兴学救亡,九秩风雨历沧桑

一个世纪前,军阀混战、民族危亡,革命斗争风起云涌。1924年,日照一中前身日照县立初级中学高举“兴学救亡”的大旗在奎峰书院成立。在这样时局环境中诞生的日照县中培育了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革命斗争精神。第一首校歌唱道:“中华民族濒危亡,同学们,大家起来吧!……我们高呼着:同学们,努力救国呀!”在这样的革命精神激励下,走出了一代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英勇斗争的革命者,如与李大钊一起被反动派杀害的革命烈士郑培明,日照暴动南路支队长郑容舟,抗战独臂烈士尹仲岩,第一任日照县民主政府县长刘鸿若。

1932年春,在中共日照县委的指导下,日照县中成立了党支部,成为党在日照地区开展革命斗争的一个重要的堡垒。

日照县中党支部甫一成立,就在同年4月按照县委指示并在县委的领导下,筹备举行纪念“五·四”运动13周年活动。5月4日,在县中操场上,700余人参加了纪念大会。党支部书记郑野云以县中学生会主任身份宣读了县委起草的《告全县父老兄弟书》,揭露了“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和“国联”的种种欺骗伎俩,抨击当局的妥协退让政策。师生高唱《“五·四”爱国歌》,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还我大好河山”等口号,现场师生和群众群情激昂。国民党县政府派出一个营兵力进入会场,以“保卫”纪念大会为名进行监视,伺机镇压。进步师生毫不惧怕,在大会上印发传单,并在会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当晚,还公演了反帝爱国题材的文艺节目。

1932年10月,在中共日照中心县委领导下,日照爆发了武装暴动。县中教师、共产党员郑容舟任南路支队支队长。

1932年11月,中共山东省委军委书记祝刚到达日照,与日照县中教师、共产党员李云鹤接上了关系,又联系上一名党员,三人成立了中共日照县临时特别支部。在此基础上,日照县党组织逐步恢复并重建。

在日照党组织恢复和重建过程中,县中老师、共产党员李云鹤,县中毕业生、共产党员郑培宣发挥了关键性作用。12月20日,他们成立了中共日照县工作整理委员会,李云鹤任宣传委员。不久,中共日照县委成立,李云鹤任组织委员;继而改为中共日照中心县委,李云鹤任书记。

日照地方党组织得到一定恢复,开始秘密组织武装,准备继续开展游击战争。不料因叛徒告密和暗杀活动,郑培宣被暗杀,李云鹤于1933年2月在学校被捕,解往济南,押于监狱。刚恢复起来的日照党组织再次遭到严重破坏,大部分党员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日照才逐步恢复了党的活动。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经受了爱国运动锻炼和革命斗争考验的日照县中师生,纷纷投笔从戎,走上了革命道路。他们无论是在领导岗位,还是作为普通一员,都继承和发扬县中的优良革命传统,在各个革命历史时期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贡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建树了卓越功勋。

“徐娘半老王书天,旗鼓架鞍咏奎山。庄户县长刘鸿若,独臂烈士尹仲岩。著名画家王板哉,郑子久列省长班。俱自县中培育出,名校高足有渊源。”这是日照县中毕业生、革命战争年代曾长期战斗在隐蔽战线的邱大江贺母校九十周年校庆诗作。以郑子久、刘鸿若、尹仲岩、王板哉、王书天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县中子弟,怀赤子之情、报国之志,以各自的方式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战,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

建校95年来,一代代一中人正是从学校“红心向党,兴学救亡”的办学初心中获得智慧和力量,从源远流长的学校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他们把“勤朴勇诚”的校训牢牢刻在心里,把“大器蔚为邦家光”的校歌传唱到大江南北、世界各地,把一中人“激情、高效、担当”的精神品质带到学习、工作、生活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也让日照一中近百年的校史更加厚重、更加辉煌!

二、不忘初心,血脉相传,钟灵毓秀文风长

近年来,日照一中党委高度重视重挖掘校史中红色基因和革命传统,组织编写校史,建设校史馆,在师生中开展讲校史、参观校史馆活动,培育“红色一中”文化,使党建工作浸润着红色文化,大大增强了党建工作的丰富性、渗透力和亲和力。

日照一中把学党史、讲党史作为党建工作和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邀请日照市委党史研究院来校开展了“党史进学校”系列活动,举办了党史教育专题讲座,用党的光辉历史激励新时代青年学子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成长为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高素质人才。

(党史进学校活动)

学校成立了校友会办公室,在全国各地乃至国外成立校友会,广泛联系历届校友,挖掘整理优秀杰出校友的先进事迹和奋斗故事,编成了校史教育校本课程《大器蔚为邦家光》。学校还开展了“讲好一中故事,传承优良传统”征文等活动,用身边的典型讲述新时代的“红色故事”,激励党员在各自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广大教职工立足岗位做贡献。

(组织学生参观校史馆)

日照县中第二首校歌歌词这样唱道:“奎峰耸峙海苍茫,钟灵毓秀文风长,乡哲勋业恣发扬,大器蔚为邦家光,今日弦歌在一堂,他年事业相扶将,为国为民为家乡,同学们奋起莫彷徨!”在庆祝建校九十周年之际,我校把这首包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救国救民志向的老校歌恢复为现行校歌,来传承我校的红色文化。今天的日照一中校园里,这首校歌每天都在通过校园广播唱响,校歌合唱比赛成为每年学校文化艺术节的保留节目。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校歌在传唱,党史、校史在传讲,爱国情怀、革命精神也随着歌声、故事扎根在师生的心中,奏出了新时代的强音。

三、硕果累累,英才辈出,大器蔚为邦家光

 建校95年来,日照一中培养了7万余名优秀人才,恢复高考以来向高校输送本科生5万余人,有知名博士校友1000余人,将军校友14位,有144人从这里走进清华、北大。

   (2019年清华北大奖颁奖仪式)

日照一中素质教育扎实有效,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受到名牌高校的青睐,在高校自主招生测试中创造了全国领先的成绩,每年有600多人通过全国高校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初审,学校入围《全国自主招生500强中学排行榜》,名列全国第11名。

近年来,在学科奥赛中,日照一中有3人获国家金牌,10人进入省队,获10枚国家奖牌,2人获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奥赛银牌,109人获奥赛全国一等奖,300余人获奥赛全国二等奖。日照一中连年被评为全国奥赛“金牌学校”。

(尚洪兵校长与第36届物理奥赛获奖师生合影)     

 在科技创新大赛中,近年来每年有近100人次获全国、全省一等奖,在多项科技创新大赛中总成绩列全国第一,学校被评为“全国十佳科技创新学校”。

篮球队3次夺得全国CSBA高中篮球锦标赛冠军,十余次夺得全省冠军,被誉为“山东省冠军队”。

田径队连续3年夺得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有大批学生在全国各项田径大赛中摘金夺银。

同时,日照一中学生在作文大赛、英语大赛、地理科技大赛、学生社团大赛、辩论赛、健美操大赛、乒乓球、足球等许多方面都取得了全国、全省领先的成绩。

(日照一中学子在全国全省各类大赛中屡创佳绩)

学校获得全国先进单位、全国百所高中特色项目学校、高校自主招生百强中学名校、全国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学校、全国十佳科技创新学校、全国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国家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校园安全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写作教学示范单位、全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教育部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教学示范学校、省级文明单位、首届省级文明校园、山东省最具综合实力的高级中学等100余项省级以上荣誉、300余项市级以上荣誉。

成绩属于过去,奋斗正当其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日照一中将坚守“红心向党,兴学救亡”的初心,传承“勤朴勇诚”的校训,秉承“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本,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弘扬“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实施“拔尖、做精、增强”的办学策略,以“激情、高效、担当”的工作学习态度 ,担当起“尚德崇文,强我中华”的办学使命,努力创建“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品质现代化名校,为新时代党的教育事业书写一中人的奋进之笔!

往期回顾:

http://dzrb.dzng.com/api/article/articleId/705102/colID/40(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吴宝书 丁兆霞 通讯员 王文杰 范歆 报道)

 

责任编辑:栗晟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