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向何处去?

大众日报记者 齐静

2021-02-25 08:06:0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诗人臧克家曾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阅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也关乎国民素质及文明程度。今年1月12日,当当基于自身大数据发布《2020阅读趋势报告》,对公众阅读取向、出版行业发展等情况进行了分析解读。报告显示,疫情影响下,图书市场遭受了一定冲击,但也让更多人回归阅读,未来图书市场发展潜力良好。

“图书类文化机构一直有发布年度阅读榜单的传统,一方面是想掌握年度图书销售数量、类型等信息,另一方面是想提升公众对图书消费领域的关注,而发布阅读趋势报告是近些年才兴起的潮流,主要是通过收集、分析图书销售大数据,获取公众阅读兴趣与阅读趋势。”北京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图书策划编辑张晓丽说,阅读带来思考,观照生活,更是时代发展潮流的映射。明白阅读趋势,也就懂得了公众文化精神生活状况。

纸质书用户更爱深度阅读

“近年来,我国国民的阅读发展趋势发生了很多变化,包括电脑在线阅读、手机移动阅读在内的数字阅读迅速发展,几乎已经与纸质书阅读并驾齐驱。但同时,数字阅读中的碎片化、浅显化、轻松化等问题,让更多愿意深度阅读的读者选择购买纸质书。”张晓丽说,虽然纸质书阅读占比连续下降,但各大出版社仍愿意推出大量优质纸质书,正是为了赢得深度阅读用户的青睐。《2020阅读趋势报告》也印证了张晓丽的看法:2020年纸质书用户深度阅读趋势较为明显,高增长品类书籍呈现“专业化、生活化”特征,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深度阅读用户占比越高。

对于纸质书用户更爱深度阅读的现象,青岛大学文学院2019级学生周雅文感同身受。“数字阅读虽然便捷、灵活,但内容过于分散,读者很难学到整体系统的理论知识,如果想深入了解某领域知识,还是要拿本纸质书,好好坐下来读。”周雅文回忆,大一上学期,多门课程列出了阅读书单,虽然不少书能从网上看到,但自己还是购买了纸质书,因为“更喜欢捧着纸质书翻书的感觉,边阅读边做笔记,让人能沉下心来”。

“人类形成新的思想,需要高强度的思考力,需要对各类信息、过往思想等进行再加工,而深度阅读正是锻炼这种思考能力的重要手段。比如阅读文学书籍时,不仅是停留在故事情节、人物命运、社会空间等,而是通过研究作品时代背景、语言特性,再结合自己的知识、阅历等,去思考和感悟作品,试图去发现作者想说的意义,这才是真正的深度阅读。”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轶西也表示,要想进行深度阅读,纸质书无疑是最好的载体,没有各式广告弹窗、微信消息,更容易让人沉浸其中,这也让纸质书读者养成了深度阅读习惯。

纸质书用户的深度阅读习惯,也可从纸质专业类书籍的热销中看出。“2020年瘟疫主题经典图书的阅读率大幅度提升,除了《霍乱时期的爱情》《鼠疫》等经典名著,以往关注度较低的医学类科普图书,如《病毒星球》《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等,在疫情的特殊时期,销量都出现大幅增长。同时,有关航空航天的书籍也备受追捧,如《漫步到宇宙尽头》《万物起源》等,销售成绩也比较突出。”张晓丽说,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公众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高度关注,让更多人愿意深入了解人类与瘟疫抗争史,这种深度阅读需求推升了瘟疫主题书籍热度。同理,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读者希望通过阅读航空航天类书籍,更全面地了解这一领域。

童书市场高增长

在各类图书畅销榜单中,童书的身影随处可见,童书市场的火热业界公认,也成为众多出版社主攻的阵地。这种情况在《2020阅读趋势报告》中可见一斑。报告显示,童书、教辅是纸质书的刚需品类,占比高、增速快;在不同年龄段书籍消费量占比中,0-2岁的童书消费增速最快,其次为3-6岁童书,11-14岁、7-10岁童书位列第三、第四。

“给孩子定期购买童书,已经成为我们这一代父母的共识。”说起给孩子买书的习惯,“80后”父亲吴鹏很是自豪。今年37岁的吴鹏有两个孩子,大的6岁,小的3岁,从很早开始,他便有意识地培养两个孩子的阅读兴趣。“儿童的早期教育至关重要,早期阅读又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婴幼儿的口语表达和思维发展等有着关键作用。我们小时候没有好的阅读条件,现在大家生活富裕了,市场上又有各类童书,肯定要多给孩子买书看。”吴鹏粗略估算,家里已有绘本、儿童文学、漫画等童书160多本。

“近几年,在图书市场整体增速减缓的大背景下,童书出版‘一枝独秀’,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国家长已经意识到提高孩子阅读能力并培养其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并通过各种办法将读书‘从娃娃抓起’。”张晓丽坦言,与上一代父母相比,“80后”“90后”父母经济条件更殷实,也更愿意在亲子阅读方面投入金钱和精力,加之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带来的市场利好,让少儿出版成为出版行业中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竞争最激烈的一个分支。

虽然有多年购买童书的经验,吴鹏心中仍有一些担忧。“我一直比较关注童书市场的走势,童书种类越来越多,五花八门,但也让家长们挑花了眼,不知道自己选择的书籍是不是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吴鹏说,自己会参考教育机构或育儿大V推荐的阅读书单买书,感觉专业人士提供的信息更可靠。

“很多人都有个刻板观念,给孩子阅读的读物都很简单,以为童书出版的门槛不高,其实并非如此,儿童的心理状态不稳定,对事物的接受能力有限,这对创作者和出版团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资深童书出版人,蒲公英童书馆总策划人颜小鹂表示,类似吴鹏的担忧已经引起出版人的重视,大家越来越重视“精细化、分阶梯地出版和推广儿童读物”。

“目前,我国童书领域正在尝试对书籍进行分级,不少图书会标注‘建议某某岁孩子阅读’字样,是想按照不同年龄段的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为儿童提供科学阅读计划。但同时,由于国内没有形成统一、有影响的童书阅读分级标准,这些分级标准又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急需进一步完善。”颜小鹂说。

城镇青年购书偏好存在差异

阅读让人获取知识,也得到慰藉。当代青年的购书方向,一定程度上反映着青年人的生活状态。《2020阅读趋势报告》显示,一线城市青年买了更多“人在职场”相关书籍,行业技巧类书籍顾客涨幅102%,而小镇青年买了更多心理类书籍,心理学畅销书《共情的力量:情商高的人如何抚慰受伤的灵魂》一书在三四线城市的顾客涨幅达85%。

在北京某知名互联网企业做运营的“90后”胡丁玲,就把买书、看书当成职场充电的重要方式。“学生时代还不明显,进入职场后,发现坚持学习极为重要,由于公司工作压力大,空闲时间较少,所以我一直选择通过读书来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胡丁玲告诉记者,入职五年来,她买最多的还是运营类书籍,既有畅销书如《运营之光2.0》《从零开始学运营》,也有偏专业的《数据化管理》等。

2020年,胡丁玲又开始大量购入教授制作PPT技能的专业书籍。“新冠疫情暴发后,职场人的危机意识越来越强,大家都在精进原有技能、学习新技能,制作PPT是互联网公司员工的基本技能,我想在这个领域有所突破。”她说,大城市职场人都明白“技多不压身”,不少人都具备多种才能。

“相较于传统的零售市场回馈信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形成的阅读趋势更及时、准确,可以为出版机构和实体书店配置图书种类、贴合读者需求提供重要参考。”张晓丽说,大城市人多,竞争压力大,因此奋斗在一线城市的打工人更渴望通过书籍获取行业技巧;而小镇生活节奏慢,人际关系更复杂,青年更喜欢通过阅读提高情商和处事能力,而互联网大数据将此种阅读偏好清晰地呈现出来。

实际上,不仅是城镇青年购书偏好差异,“更多人购买理财类书籍”“《民法典》销量是《新华字典》的8倍”“孕产类书籍增速垫底”等阅读趋势,也反映着过去一年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与状态。

“对于我们来说,公众阅读趋势影响着图书出版。我们每年会依据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把产品的市场整体划分为若干消费者群,对图书市场阅读人群的细分,可以准确定位图书产品的选题策划。”张晓丽介绍,今年公司将继续策划推出职场技能类书籍,同时适当加大对儿童书籍的策划出版。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齐静 报道)

责任编辑: 吕晗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