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烧陶印,火与土的“惊喜定制”

大众日报记者 赵念东

2021-03-03 09:47:01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巨野柴烧陶印技艺发源于明清时期,它的加工过程大部分为手工,许多工序至今无法用现代机械方法代替——

柴烧陶印,火与土的“惊喜定制”

封窑点火前,蒋继涛将陶印的泥坯放入窑内。

  
  “开窑喽!开窑喽!”简单地祭拜窑神后,隐于巨野县田桥镇朱烟墩村一处普通农家小院里的柴火窑正式开窑。42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柴烧陶印传承人蒋继涛小心翼翼地撬开柴火窑封窑的砖块,随着高温耐火棉取下的一瞬间,排列整齐的陶制器皿出现在眼前。历经28小时的烧制,窑内以陶印为代表的各式陶品在高温烤制下形成了温泽光润、层次丰富的自然釉,散发着古朴敦厚、朴质粗犷的气息。

勾连古今时空
  “陶印是一门古老的陶器烧制技艺,随着现代制陶技术的发展,柴烧陶印在巨野险些失传。”巨野县文旅局文物非遗科科长姚继平介绍,陶印起源于8000年前的史前期,是人类历史进程的重要文化载体,也是中国传统篆刻艺术的重要分支。数百年来,柴烧陶印这一古老技艺在巨野繁衍传承,生根发芽,古朴的陶印勾连起了古今两个时空。
  据考证,河南舞阳贾湖史前聚落遗址出土的“十”字形陶印(模)、河南渑池郑窑第三期文化遗存出土的“田”字边款圆窝纹陶印(模)距今已八千余年,是出现陶印的最早记录。经过历代发展,至宋元时期达到顶峰,此后明清两朝传承不绝,是中国传统篆刻艺术的重要分支。
  巨野县柴烧陶印技艺发源于明清时期。“目前能考证到的,大义镇王店村人孔文箴经本邑举人孔宪泰介绍,拜金石名家张之余为师学习书画篆刻,三年后开始学习陶印的柴烧工艺。”姚继平说,由于其作品朴拙内敛、意境高,获得知名文艺理论家王朝闻的嘉许。
  后来,孔文箴把技艺传给了其徒董森,董森传给了徒弟徐龙仓,徐龙仓又传给了徒弟蒋继涛。第四代传承人蒋继涛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对泥料的配制、柴窑的建造不断改进创新,形成了柴烧陶印独特的制作技艺。
  柴烧陶印代代师徒相传,具有鲜明的师承特色,加工过程大部分为手工,许多工序至今无法用现代机械方法代替。柴烧陶印的制作过程,结合了书法绘画、手工雕塑、望火控温等技艺,与大众文化息息相关,寄托着深厚感情,具有浓郁的民间文艺特征。“柴烧陶印历史悠久,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代表了先人的智慧和勤劳,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工艺价值、经济价值。”姚继平说。
“炼物更是炼心”
  “柴烧陶印的制作流程主要包括选土、配土、过滤、沉淀、制纽、晾晒、打磨、篆刻、入窑、烧制等。”蒋继涛说,“柴烧陶印要求较高,不仅要精通书法篆刻,还要熟悉雕法、烧窑等,更需要创作者静心禅定、抱元守一。”
  蒋继涛深受巨野悠久历史文化和家庭氛围的熏陶,自幼酷爱书法篆刻和泥塑艺术,注重传统,临名帖、学名家。自2000年起跟随师父徐龙仓学习柴烧陶印制作技艺。
  “把陶土加入各种岩矿,透过手指的捏塑,留下不规则的指纹,再经过柴火淬炼、落灰自然挥洒、火痕的奔腾流窜,产生各种不同的肌理和与众不同的朴拙之美。每一件柴烧陶印的肌理与色泽,都是窑火随机变化的意外惊喜。”蒋继涛说,“火与土在高温柴窑中的自然交融而形成的器物,也能将制作人心中那种质朴、柔软、有生命力的东西展现得淋漓尽致。”
  “每一处自然瑰丽的斑驳痕迹,都是泥土与柴火曾经生死相恋后留下的结晶或情殇,每件陶品都注定了是非常珍贵的孤品。”蒋继涛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他在一丝一毫间精雕细刻、于一点一滴中百炼成钢,成就了一件件精美的柴烧陶艺品。“与其说是炼物,更是炼心。”蒋继涛深有体会地说。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柴烧之美,呈形于人、是火焰与泥土的对话,更是烧窑人思想的结晶。有人喜爱柴烧古拙、侘寂、朴实;有人喜爱柴烧丰富多彩、绚丽;有人喜爱柴烧独一无二,可遇不可求……”蒋继涛说。
  柴烧对烧窑的技术要求相当高,而柴烧作品的成功秘诀在于正确处理土、火、柴、窑之间的紧密关系,环环相扣,不可或缺。“柴火窑的结构复杂,一座不大的柴火窑就得垒一百多天。”蒋继涛说,“而柴烧陶印的制作流程更为苛刻,整个过程需要纯手工完成。”
  为了提高成品率,蒋继涛虚心学习,翻阅了大量资料,并在传统柴火窑的基础上借鉴无烟窑的样式改进窑炉,提高了陶印的烧制品质和成品量。
  柴烧陶制品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记忆。“最初的陶制品都是通过柴火烧制,后来随着煤电气的普及,烧制工艺虽然便捷了,但也失去了陶制品最原本的浑厚天然的气息。”蒋继涛说,在柴烧的锤炼之中,土胎与柴火烧出的高温、落灰、烟油进行相互交融,形成黑榴、胡麻、闪光银等各种奇异颜色。在火候调配之下,器物表面呈现出斑驳炫丽的特殊面貌,有时候一件陶器甚至能够呈现七彩色泽。可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随着柴烧陶印影响力不断提高,蒋继涛等传承人又创作出了禅意陶印、古代纹饰陶印、瑞兽陶印和大印等系列作品,形成了外形朴拙、色泽圆润、质感厚重的艺术特色,深受广大书画作者及文人爱好者所喜欢。“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他们在传统的基础上,又开发了一些结合巨野麒麟文化和菏泽牡丹文化作为元素,应用到陶印上,开发文创产品,并与文化公司、文化团体合作,将作品推向市场。”姚继平介绍。
建档立卡
  “柴烧陶印不仅是巨野县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更是优秀的传统手工技艺。针对柴烧陶印技艺与传承者,巨野县出台了相关的保护措施,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姚继平说。
  2019年,巨野县出台了《巨野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出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推动非遗助力脱贫和乡村文化振兴,将传统技艺融入新旧动能转换工程。
  文化传承就要追本溯源。“我们在全县范围内深入细致地开展调查工作,完整记录柴烧陶印传统手工技艺制作流程和传承脉络。”姚继平说,此次调研摸清了柴烧陶印的历史沿革、规模、行销范围,以及发展史、艺人的基本情况,使用工具的具体做法及制作技巧,行规、口诀等全部内容,同时做好相关物品的征集工作,并将普查所获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存档,编入数据库,并深入开展研究、总结工作。
  “通过深入走访调查,我们摸清了历代主要传承人从艺情况,包括学艺经历、技艺特点、传承范围、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等,建立传承人档案。”姚继平介绍说,“县里成立了柴烧陶印传习所,鼓励督促主要传承人授徒传艺,目前已有多人掌握柴烧陶印的技艺流程,可独立制作。”为提高柴烧陶印影响力,巨野县已将其作为县重点文旅产品,进行重点推介。(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念东 通讯员 蒋晨曦 谢新华 报道)

责任编辑: 杜文景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