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淄博全域公园城市建设:春风十里,不如一个文明的你

大众日报记者 马景阳 高金国

2021-04-26 17:10:43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建设“全域公园城市”,在淄博的建设史上,堪称创举。公园让城市更美了,那么,徜徉于鲜花美径中的淄博人,是给城市锦上添花,还是留下“景美人差”的遗憾呢?

这两天,随着一些不文明现象被披露,我们有点担心:如果市民素质的提升落后于环境的改善,如果不文明现象给“全域公园城市”拖了后腿,作为淄博人,你还“傲娇”得起来吗?

美女款款走来,无论容貌、身姿还是服饰,一切都很完美,不料一开口,却满嘴脏话——这时候你的感觉,就像吃西餐的时候冷不丁吞了一只苍蝇,印象一落千丈。

城市环境也是如此,甚至更甚。随着“美丽中国”建设的推进,祖国美景随处可见,真正美不美,还得看“景中人”美不美。

环境包括硬件,更包括软件。为什么你能“记得住乡愁”?其实家乡没有那么美,你之所以觉得家乡美,因为它的“软件”好:邻里因熟悉而和谐,因和谐而美好。

城市也有“乡愁”,这种“乡愁”,就是和谐的“软环境”,就是市民的文明素养。

文明首先是和谐的。一个人在公园里走累了,躺在座椅上休息,确实有点“违和”;你走过去,指责他,说“这儿不能躺”,闹得对方尴尬、你也不爽——很难说这就叫文明,因为并不和谐。如果这叫文明,那设置水泥锥防止流浪汉露宿的行为,就都成“文明行为”了。

文明不是监督出来的,也不是管理出来的。文明是养成的,是由内而外“生长”出来的。监督和管理当然需要,但只能对横生、乱生的枝蔓进行修剪。监督无法实现文明素质的内生、内化。

知道了文明是由内而外养成的,就好定义了:所谓文明,就是“心中有他人”,而不是“心中只有自己”。

一个人明明不累,却故意占两个人的座,就叫不文明;如果实在累坏了,疲惫不堪,又不影响他人,让他躺躺,也算不上什么“不文明”。

“内生”的文明,从个人的角度而言,是要做到“心中有他人”;从城市的角度来讲,是要有一个和谐的氛围。

前些年,城管和小贩经常有冲突,现在几乎见不到了,为什么?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觉得,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城管做到了“心中有小贩”,既坚持原则,又柔性执法。

城管不再是单纯的管理者,而是站在小贩的角度考虑问题,帮他们换合适的地方经营。即便遇到难缠的,城管也会柔性执法。事情都是相互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城管素质提升了,小商小贩便把城管当朋友,事情就好办了。

单纯依靠监督和管理,很容易形成对立的氛围,素质提升更难。相反,气氛和谐了,相互理解了,即便“被管理”了,市民也会相视一笑,知错就改。素养,一定是在一次次“下不为例”中慢慢养成的。

换句话说,文明程度的提升,需要的是“自我监督”,是每个人的自律、自省、慎独。

淄博不是某个单位、某个人的,而是“我们大家”的,“我”的形象差了、素质低了,淄博的形象就差;“我”的素质高了,淄博的形象自然就提升了。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马景阳 高金国 报道)

责任编辑: 李伟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