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亭|经由“手造”,我们将抵达何处?

大众日报记者 张兆友

2022-05-07 09:04:12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经由“手造,我们将抵达何处?

——“山东手造”漫谈之一

□ 张兆友

“人类硬核放风筝”“万物皆可飞”,最近一段时间,潍坊风筝在短视频平台可谓刷足了存在感。随着这些创意风筝登上热搜,一系列以“山东手造”为主品牌的手造产品不断出圈扩圈,渐成一种文化现象。

所谓手造,是建立在非遗和传统技艺基础上,经创意转化而成的作品。几千年文明,为齐鲁大地留下了丰富灿烂的文化遗产。扎制、雕刻、编织、锻造、印染、绘制……如果要问“山东手造”有多少好物,单看一双巧手有这么多种“造法”,就能想到这是一项极难估量的课题。

当然,数据统计也是有的。我省现有国家级非遗名录186项,其中传统技艺类有19项;省市县三级非遗数以万计,数量位居全国前列。这是历史的馈赠,是我们开发手造产品的宝藏库。

查了一下辞源,“造”的意思很多。其本义,是“到”“往某地去”,意为一种“前往”、一种“抵达”。东汉许慎的《说文》里讲,“造,就也。”

“造”的另一个意思,假借为“作”,即制造、制作之义。这个意思,我们应该是比较熟悉的。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手造”首先可以理解为经由人的手工劳作形成的物品。

但如果延伸一下,结合“造”的“前往”本义,那么我们似乎可以这样来理解手造。即,手造是要通过我们人双手的创造,去完成一种抵达。这种抵达,不仅是物的完成,不仅是物的交换,更是一种文化层面的碰触与精神层面的回归。这或许给了我们理解“山东手造”新的角度。那么,经由手造,我们将抵达何处呢?

第一,经由手造,我们将抵达的是“价值”。在最直接意义上讲,手造,是人的劳动制造,本身是一个价值创造的过程。由此,经由手造,我们抵达的第一站,是“价值”。每一件手造的完成,第一步必然是劳动的凝结,价值的物化。

“山东手造”的内涵和外延非常丰富。但作为山东一个重要的文化标识、文化品牌,“山东手造”首先就要讲价值,讲市场。潍坊风筝、临沭柳编、淄博刻瓷等“山东手造”都凝聚着独具地域特色的历史底蕴。但最终让它们被广大用户喜爱和接受的,还在于它们都有着独一无二的市场价值。所以,如果把“山东手造”比作一个筐,那么这个筐里并不是什么非遗和传统技艺都能往里面放,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那些,就无法跻身手造之列。只有这样,借助“山东手造”这一品牌,我们才能进一步放大文化的价值,充分展示山东人的情怀、山东文化的厚重,进一步塑造山东形象。

第二,经由手造,我们将抵达的是“生活”。每一件手造,它的背后都是活生生的人。它凝结的,是造物者心血、情感、巧思与汗水。每一件手造好物,都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的匠心传承,也是大浪淘沙后的历史选择。由此,借由手造,我们可以去感触造物者的情绪、心思、个性等等,再进一步,经由手造,我们可以实现人与物的结合,实现人与生活的交融。

所以,手造的“原型”是非遗和传统技艺,但其重点是如何将传统融入现代生活。今天的“山东手造”,应该跳出展示品和收藏品的范畴,体现出理想的生活方式和美学内涵。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当手造成为普通的生活用品后,其显露出的生活本质,也是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真实体现。

第三, 经由手造,我们将抵达的是“文化”。每一件手造物,也都是文化的积淀。它承载的,是经受历史洗礼、跨越时间阻隔而历久弥新的文化基质。由此,借由手造,我们可以抵达手造背后的文化,去感触物背后的文化结晶。

“山东手造”正是链接山东传统文化资源与多元产业业态的一个关键点。这里的文化,不单是指各类非遗所体现的优秀传统文化单项元素,而且是一个有关手造的齐鲁文化“合集”。各种非遗是零散分布的,带有一定的地域特征,但“山东手造”出现之后,它们就可以聚成一团火,燃亮起一个完整的文化形象。这样一个形象,传递的是文化,塑造的是品牌,唤醒的是对历史的感知。

今天,“山东手造”正从悠悠岁月中走来,在群众的期待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下逐渐丰盈。据了解,省文化和旅游厅将会同相关部门单位,指导各市开展手造资源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编制“山东手造”标准体系,形成“山东手造”企业、产品目录,经认定符合相应标准的“山东手造”产品,纳入“好品山东”品牌体系。日前,“山东手造·优选100”遴选活动刚刚结束,历时七天的网络投票累计收获559.6万票,入选单位可统一使用“山东手造”品牌标识,首批“山东手造”名录呼之欲出。

的确,如果把“山东手造”当作一个百年品牌来运营,现在它才刚刚起步。但方向对了,路就不怕远。触碰一件“手造”,就是开启一趟旅程,它将引领人们去感叹创造的生机,去感悟生活的真谛,去体验文化的原乡。“托其势者,虽远必至”。

相关链接

望岳谈|一顶假发,手造可以让它这样“潮” 

望岳谈|6天网络投票超430万,“山东手造”优选为何受关注

望岳谈|山东手造,离不开匠心质造  

责任编辑: 禹亚宁     签审: 单青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