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开新局|大报重磅!“三个十大”看东营

2022-08-24 06:50:58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7月4日起,大众日报及客户端等全媒体平台推出“走在前 开新局”大型主题报道,记者深入16市基层一线调研采访,集中展现各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推进“三个十大”行动的创新举措、进展成效,生动讲述各地砥砺奋进、创新实干的鲜活事例,充分反映山东发展的新变化新气象,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第十五期报道,“三个十大”看东营,包括:“十大创新”看东营、“十强产业”看东营、“十大扩需求”看东营全媒体报道,以及专家点评、视频报道、数据图示等。

“十大创新”看东营

加强科创平台建设,聚力突破关键技术,东营——

科技研发紧盯产业需求

□大众日报记者 贾瑞君 李广寅 李明

8月19日,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的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围绕汽车尾气净化进行联合攻关,他们紧盯仪器,观察着各种化学反应现象,记录着实验结果。

“排气筒中的尾气处理装置生产涉及催化剂涂覆、催化器封装、催化器匹配等多项技术,此前一直被国外企业所掌握,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在东营落地后,聚力攻关,让这一技术难题逐渐成为历史。”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院长沈美庆介绍。

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创新实行“以院带园”的发展模式,以稀土催化研究院为核心,与中试基地、产业园区一体规划、同步建设,形成了上下游融合的完整稀土汽车催化产业链条,集中布局了总投资55亿元的产业链上下游9个关键项目,全部投产后将形成汽车催化产业链闭环,实现汽车催化系统中的铂、钯、铑贵金属使用减量以及回收和循环利用,有助于破解我国铂、钯、铑贵金属资源短缺的困局。

“东营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聚力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提升产业竞争优势,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实现协同发展,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东营市委书记杨国强说。

紧盯重点产业创新需求,东营集聚创新要素,围绕新材料产业建链建平台,构建起由稀土催化技术研发、基础材料生产到终端产品制造及应用、战略性资源循环利用的稀土催化产业链条;围绕石化产业补链建平台,建设了山东高端石化领域唯一的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引进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碳中和研究院,重点推进实施补链项目15个;围绕强链建平台,石油装备产业建成全国唯一的国家采油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中石化胜利油田、中国石油大学共建东营石油技术与装备产业研究院,推动胜利油田“三院”集聚发展,提高重点产业整体创新力……

7月17日,由威飞海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与中海油联合研发的、我国首个自主研发浅水水下采油树系统开发项目在渤海点火成功。“我们与中海油组建了联合攻关团队,历时三年,完成国产化浅水水下采油树系统的1358个零部件的设计、加工、组装和测试工作,攻克了浅水水下生产系统技术难题。”威飞海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科技技术中心副主任王涛说。

瞄准关键核心技术,东营整合配置科技资源,搭建高能级平台,集聚优势力量,鼓励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高能级研发平台实施产业关键技术攻关。目前,东营建立了覆盖面广、专业性强的创业导师体系和创业辅导团队,创业导师队伍达到788人,黄河口创业园汇聚60余所高校院所400余名专家,打造专家服务平台,组建了绿色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7个专家论证会委员会,搭建孵化企业发展服务智库,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眼下,在山东省黄三角农高区国内首个针对盐碱地育种的加速器里,多个耐盐大豆新品系在精细调节模拟的光、温、水、气环境中长势良好,有效缩短了育种周期。

东营还加速推进产学研合作,以“点单式”科研实现科技供给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加快创建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与中科院、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青岛农业大学等48家高校院所合作,引进人才团队98个,建设完善了耐盐植物精准快速育种、病虫害生态防控等8个重大科研平台,盐生植物种质资源库搜集盐生作物种质资源2.1万份,耐盐碱种质资源圃完成1.46万份种质资源种植。

创新驱动下,今年上半年东营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高于GDP增速4个百分点,50个省技术创新项目、79个智能化技改项目、83个绿色化改造项目顺利推进。

东营多措并举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吸引集聚优秀人才,创优营商环境

激活创新动力源 打造发展新引擎

□大众日报记者 贾瑞君 李广寅 李明

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为动力,创新需要实干为支撑。今年以来,东营聚焦聚力落实省“十大创新”行动计划,出台《东营市“十大创新”2022年工作实施方案》,谋划推出有特色亮点、示范引领性强的改革举措,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

围绕落实“十大创新”,东营推出了90项重点改革举措,将落实创新任务情况纳入综合考核体系,持续完善创新机制。培育创新主体,搭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生态圈;加速人才引育,打造创新创业高地;将营商环境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全面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企业成长“沃土”。

释放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潜能

连日来,在东营垦利经济开发区“智能制造+园区”(智园)的山东格熵热能科技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忙着调试宏蜂窝基站换热器生产线。

“得益于‘智园’的服务,从去年12月进驻,我们这个‘专精特新’项目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就实现落地试生产。”山东格熵热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晓娟,对这里的周到服务很满意。

为提升对招引项目和人才的承载力,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落地创造便利条件,垦利经济开发区高标准建设了“智园”,该园区也是东营第一宗“标准地+定制厂房”融合项目,项目边招商边建设,避免了厂房闲置,实现了资源高效配置。目前,格熵热能一期宇航级热控系统研制及应用项目已经正式投产,预计首年可实现产值2亿元。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最为活跃和最具潜力的群体。日前,东营出台《东营市“十大创新”2022年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门制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政策,建立优质中小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实施精准化对接服务,力争年内新增50家以上“专精特新”“瞪羚”、单项冠军等优质企业。

在东营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工作人员按下AI工业视觉识别模拟产线的“启动”键,一个个机械手臂对模拟展示的蜂窝陶瓷样品拿起进行AI识别,可完成开裂、弯曲、变形等30类缺陷的甄别。“这套AI工业视觉识别系统应用后,人工运营成本下降60%、质检效率达到人工的2—3倍,有效解决了工业产品线人工质检的效率、准确率及运营成本等问题。”东营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项目经理刘志强介绍,该项目自去年6月份运营以来,已服务企业600余家,实施了140余个数字化转型项目。

围绕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建设,东营实施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动态评估,完善绩效评价政策,健全动态监督机制,引导孵化载体注重提升企业孵化质量,提升创业服务质量,搭建全方位创新创业生态圈,向高质量、专业化方向发展。目前,东营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备案企业已经达到了587家。

7月26日,在东营市知识产权“入园惠企”活动中,山东天元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获得了2000万元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公司财务负责人刘康康说,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路径,这笔贷款为公司近期在测绘、新材料、软件开发等方面开展技术研究及应用提供了及时的资金支持。

为优化科技金融支持方式,东营积极推动用好省市和金融机构风险共担模式,服务科技型企业融资,不断扩大科技成果转化贷款规模,鼓励商业银行设立科技支行或科技专营机构,加强科创金融产品工具创新应用,增加科技信贷投入。今年上半年,东营为科技型企业提供62笔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贷款,共2.81亿元。

打造黄河三角洲特色人才集聚高地

胜利油田胜利自动化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不足四年时间,便实现了年产值逾500万元。带领公司稳步发展的主人公,是研究生毕业仅四年的杨斌。

“我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恰好看到了胜利大学生创业园的宣传推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就来了。”坐在胜利大学生创业园的办公室,杨斌回忆起创业之初的情景。

杨斌来到胜利大学生创业园后,小到职工就餐问题,大到参加全国创青春创业大赛的各项事宜等,创业园的帮助让他有了“主心骨”。创业园负责人刘彬三说,胜利大学生创业园聚力降低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风险与创业成本,先后成功孵化出海泽检测集团、旭瑞智能等370余家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强的创业实体,获得各类知识产权210余项。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的聚集,源于人才平台承载力的持续提高、人才发展的沃土不断增强“肥力”。近年来,东营市以平台赋能,加快吸引集聚各类优秀人才,发布“揭榜挂帅”项目65个,涉及金额超过1.1亿元;制定出台“人才新政40条”,推动全市顶尖人才支持、大学生补贴、引领型平台建设等政策标准达到全省前列,东营每年平均新增财政支出不低于2亿元,每年总支出达5亿元,为人才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加速推动人才资源汇聚。

为了让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德利留下发光发热,河口区政府专门设立了1000万元“高德利院士创新引导基金”。正是看中了这份诚意,高德利院士带领拥有10余名博士的核心技术团队,新研发的高效PDC金刚石钻头已经初步实现产业化,为100多口油气井提供个性化钻头提速方案,实现国际同类产品综合性能同比提升10%以上。

聚焦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人才两类重点人才,东营创新思路举措,对重点领域人才需求进行全面深入摸排,确定重点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市属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各级事业单位共2.6万余个人才需求,集中对外发布。精准布局招才引智网络,积极调动市场化、社会化引才力量,遴选首批20名“梦想东营合伙人”,通过“以才引才”方式,助力精准引才,引进高层次人才240名,较去年同期增长50%;超额完成省定博士、硕士和海外留学人才引进任务,其中博士完成306.67%。

统筹全市人才资源,东营市还举办了黄河三角洲人才工作推介会、黄河三角洲“人才周”等系列活动,积极打造“黄河入海•才聚东营”人才工作品牌,“一龙头、四高地、五片区”人才发展格局正在隆起。东营市位居中国城市引力100强第38位、全省第3位,在全国最具人才吸引力100强居49位、全省第4位,黄河三角洲特色人才集聚高地正加速形成。

破解企业群众办事的痛点难点堵点

日前,山东惠宝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业务人员李旭嵩通过“爱山东”App,领取了东营首张电子版《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这意味着对建筑类企业来说,以后只需要一部手机,在全省都可以随时亮证、验证办理业务,不再需要随身携带、上传纸质证书。

4月初,东营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和市住房城建管理局联合牵头,组织市政务服务平台、市大数据中心电子证照库和“爱山东”App三家技术运维人员组成攻坚团队,对8类证照的各个技术标准和涉及字段参数等逐个对接,最终实现通过政务服务平台全程办理、出证,在“爱山东”App实现亮证的业务,也为东营市“无证明城市”建设探索作出重要尝试。

推动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全市通办、跨域通办”,是东营市聚力改革攻坚、提升服务效能的一个缩影。聚焦企业、群众办事的痛点、难点、堵点,东营加强政务服务数字化、智慧化建设,推动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标准化推进流程再造,将行政审批事项有关工作内容,全部进行标准化管理,实现了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目前,东营已实现政务服务事项140项“跨省通办”、20项黄河流域内“跨域通办”,年内推出200个“一件事”主题服务场景。

“我们厂区的用电是双回路吗?天然气管线离我们厂区还有三百米,能否再向我们厂区延伸?”“我们园区的用电都是双回路,一备一用,满足企业安全用电需求。天然气管线接口我们会与燃气公司沟通,将管线向你们厂区延伸,方便你们接入……”日前,富润昇高分子材料项目负责人丁鹏到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就企业基础设施配套问题寻求园区帮助,园区方面当场给予解决。

山东富润昇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八万吨有机磷系环保型阻燃剂及上下游配套项目,总投资3.2亿元。项目入园合同签订之前,园区就临时办公用房、公司注册、项目立项、银行开户、税务登记等前期工作,给予全程指导服务,并及时上门了解项目进展情况,现场解难题,让客商省心、安心。

东营对标学习深圳、苏州等先进城市经验,积极倡树对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的理念,从企业开办之初就要有招商队伍全流程跟踪、一站式服务,企业运营中也要提供精准化、全周期服务,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不断增强企业获得感。

东营还建立市领导联系基层点、“政企面对面,亲清解难题”、工业企业困难问题办理工作机制等制度,帮助解决生产经营、项目建设、市场开拓、资金融通、交通物流等方面问题200余个,出台加强中小企业纾困帮扶“30条”、市级政策清单124条,全面抓好惠企政策兑现。截至6月底,东营累计退税、减税、缓税、降费80余亿元,其中退税惠及企业2600余户。

短评

培育优质软环境 增强创新推动力

□大众日报记者 贾瑞君 李广寅

随着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东营在全国全省大局、在黄河全流域的战略地位愈加凸显。如何在服务重大国家战略中展现东营担当、作出东营贡献?东营正以改革创新作为突破口进行统筹谋划、深刻作答。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优质软环境则是涵养创新动力的土壤。近些年,东营一直在努力厚植发展沃土,吸引更多的企业家、投资者、创业者、奋斗者来东营创新创业,让创新活力充分涌流。

优质软环境需要人来打造,尤其需要各级党员干部率先带头。东营持续推动干部作风转变,倡树“创新实干、事争一流”的鲜明导向。从生产车间到项目工地,都能看到党员干部实干笃行、奋楫争先的身影,他们及时把握企业的需求,为其创新提供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聚集更多资源。

优质软环境的打造,需要让创新创业者感到城市的温度。建设东营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园、开展2022年新就业大学生“暖心行动”暨青年学子家乡行活动等创新举措,让不同规模的企业和不同行业的创业者,都感受到东营这座城市对每个主体的尊重,这份“城市温度”,让他们能在各领域放开手脚去创新、大胆尝试去突破。

优质软环境的打造,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更需要社会各界通力协作和高效配合。有了优质软环境的培育、鼓励和推动,创新的东营,未来可期。

“十强产业”看东营

优选5个重点产业18条产业链,“一链一策”精准补链延链强链,东营——

主攻链条经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大众日报记者 贾瑞君 李明 李广寅

日前,位于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的山东泰特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9500吨/年特种环氧树脂项目首条生产线投产,并产出合格产品。该项目不仅填补了山东省此类产品空白,也助力山东成为全球最大的特种环氧树脂生产基地。

“产品广泛应用于光刻胶、3D打印等领域。”泰特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海彪介绍,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特种环氧树脂生产企业,当初全国有8个化工园区给公司递出了橄榄枝,但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和“邻墙供应”优势让泰特尔最终落户东营。

“丙烯产业链是目前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涉及企业最多、产品最丰富的产业链,这条产业链往下延伸,走到制作芯片的光刻胶材料就差‘临门一脚’了。”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陈涛介绍,去年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已形成涉及33家丙烯产业链企业、总产值442亿元的产业集群,从丙烯原料到新型树脂、光学膜的丙烯产业链逐渐完善。

全面推行重点产业“链长制”,发力主攻链条经济。东营市优选5个重点产业18条产业链,“一链一策”精准补链延链强链,着力打造万亿级石化产业集群、2000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千亿级石油装备和海上风电产业集群。拉长优势产业链,让优势产业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找到优势位置,东营在产业链中培育更多关联企业和关键节点企业,增强企业在产业链中的竞争力,从而让传统产业在巩固优势的基础上更有竞争力。

石化产业是东营市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列入全省支柱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石油和化工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66%、全省石油和化工产业产值的22%。顺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变化,东营按照“一区、一片、多点”发展布局,加快建设绿色石化产业链群。2021年,化工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炼油行业,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第一动力。

链式发展思维在“四新”经济领域也集中展现,并已聚“链”成势。日前,全省新开工规模最大的中药产业化项目——山东凤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物医药研发产业园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依托凤凰制药、信合制药、益盟盛药业、康宝生化等重点企业,利津县围绕配套拉伸产业链条,进一步开展工艺技术改造、生物医药研发,推动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低碳化、高端化发展。东营市也成立生物医药产业链工作专班,加快化药与化工两个产业关联耦合,推进技术、设备、人才共享,挖掘产业协同升级潜力。

这几年,越来越多像凤凰制药这样的企业在东营崛起,有力提升了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优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东营的优选项,功能陶瓷新材料产业园、稀土催化材料产业园、氧化铝纤维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园区成为东营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做大做强链条经济,东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集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8%,增速高于全市工业15.8个百分点。其中,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值分别增长11.1%和27.9%。

链条经济的快速起势离不开全方位的保障。前不久,山东华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以纸代塑”高端伸性纸机正式投产,为这家传统造纸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以纸代塑”的技术关键在于纸张的强度和透气度的“兼容”。一直以来“二者不可兼容”成为技术难题。科研攻关的关键是人才,如何引进行业内顶尖人才一度让企业犯了难。就在此时,作为全县造纸产业“链长制”牵头单位的广饶县工业和信息化局下发了企业人才需求调查表,华泰抓住时机提出申请。很快,在广饶县工信局、科技局等部门的牵线搭桥下,华泰成功引进行业领军人才,组成科研攻关小组实现突破。

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东营还建立了“要素跟着项目走”“3+N”“1+N”项目会商等机制,制订了引领型平台建设计划、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办法,设立了产业链服务“专班”,给每个项目配备服务“专员”,为企业提供了项目接洽、建设、运营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东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布局新兴产业,实施工业技改提级行动

转型蹚新路,蝶变黄河口

□大众日报记者 贾瑞君 李 明 李广寅

黄河,咆哮万里,一路奔涌,在入海处的黄河三角洲孕育出万千气象。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东营在这片土地上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昂首阔步。

全省最大的石化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橡胶轮胎生产基地、石油装备制造基地、高端纳米级电子陶瓷材料生产基地……东营市坚定不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一方面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让“老树发新枝”;一方面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让“新芽成大树”,走出一条个性鲜明、步履稳健的绿色发展之路。

锻造长板,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夏末秋初的夜晚,东营港疏港高速如一条长龙向远方延伸。在东营威联化学有限公司200万吨/年PX二期项目建设现场,灯火通明的塔架外,几处吊装工作正在进行。“为了赶工期,工人们早上6点半就来了,一些工点的施工要进行到晚上。”工艺管道工程师刘鹏说。

PX二期和不远处的PTA项目是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芳烃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总投资180亿元的对二甲苯和精对苯二甲酸项目整合了东营市8家地炼企业原料资源,是地炼企业由燃料型向化工型转型的标志性项目;未来该产业链可以进一步向下游聚酯行业延伸,打造以新型特种聚酯为重点的对二甲苯产业链。

作为全省高端化工产业“PX—PTA—聚酯”产业链的唯一“链主”企业,东营威联化学有限公司200万吨/年PX项目一期已经建成投产,PX二期和250万吨/年PTA项目正加紧建设。这些项目正有效延链补链芳烃产业链条,加快推动东营石化产业由“单打独斗”向“全产业链一体化协同发展”转变。

高端化工是省“十强”产业之一,也是东营的特色优势产业,正向着绿色、循环、安全、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东营把建设绿色循环高端石化产业基地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突破口,有序推进炼化产能优化整合,全力打造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重点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为主体,建设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核心区。

石油装备产业是东营另一大传统优势产业。8月19日,在山东永利精工石油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根根口径不一的钢坯管码放整齐,工人们正操作着数控机床生产接箍和油套管。公司副总经理李国栋介绍,这种特殊螺纹的油套管,具有联结强度高、气密性强、抗高温蠕变的功能,可以广泛应用在深井、超深井等非常规开采领域。

石油开采转向非常规、智能化改造正成为趋势,也面临着突破高端“卡脖子”技术的挑战。应对这些挑战,永利精工组建了30多人的研发团队,现在公司可以生产全套的高端油井管,成为全国石油套管接箍行业中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企业。

东营聚焦钻完井装备、采油装备、海洋石油装备等3条产业链,加快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高端大型成套产品研发,实施威飞海洋水下生产系统、胜机智能修井机等重点项目,加快构建“制造+服务+品牌”融合发展价值链,全力打造高端智能石油装备制造基地和油服企业总部基地。

聚焦优势产业,东营发力主攻链条经济,全面落实“链长制”,加快构建具有竞争力的高质量、链群化、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精准打通供应链堵点、断点,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烯烃芳烃、高端石油装备、橡胶轮胎、功能陶瓷材料产业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化工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首次超过炼油行业,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第一动力。

向新而行,“四新”经济引领蝶变

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国瓷5000万升/年汽车尾气净化用蜂窝陶瓷产业化项目现场,机器人在技术人员的操作下,正对产品进行装配和检验。蜂窝陶瓷是汽车尾气后处理系统的核心部件,在汽油车、柴油车及轮船尾气净化领域被广泛应用,可以消除机动车产生的多种有毒有害气体或颗粒物。

“项目运用直通式蜂窝陶瓷薄壁化技术等自主技术,使蜂窝陶瓷产品在薄壁化、低膨胀、高目数等方面实现技术突破,解决了汽车尾气催化净化领域的一系列‘卡脖子’难题,获得了出口欧盟资质。”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常务副总朱恒介绍,项目达产后,可年产蜂窝陶瓷载体产品5000万升,产值20亿元,利税8亿元,进一步稳固国内最大蜂窝陶瓷生产企业的地位。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动能转换的“加速器”,更是“四新”经济的重要载体。东营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积极探索实践,论证实施了一大批新兴产业项目,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壮大,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在利津数据(内容)产业园展厅,大屏幕上显示着农作物价格、害虫、降雨量等信息。华为、碧桂园、腾讯等企业也能与农业产生交集,它们能为生态农业提供数字化服务,进而促进农业的智能化发展。如华为助力5G智慧农业的发展,利用无人机和农用机器人控制杂草。

利津数据(内容)产业园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目标,以“数据孵化、智慧产业”为主线,聚力打造“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应用、数据变现、数据安全”五大业态的创新创业新高地。除了农业领域,高性能算力体系基础设施也在加快构建,支撑周边石油化工、先进制造、高端装备等行业开展大规模算力服务。

目前,园区已进驻浪潮集团、摩贝化学、腾讯农业等“四新”企业,与云测数据、91再生资源、京博云商等一批科技型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数字基建、金融扶持、人才集聚、专业运维等四大支撑要素正在形成。

今年,东营市在数字经济发展上协同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加快培育发展高端软件、信息通信等产业,并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整合东营软件园、大学科技园、光谷未来城等6处平台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全力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推动数字经济实现新突破。

聚焦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东营市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会展经济、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培育康养、托幼、家政等“幸福产业”。同时,推进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连锁商超、零售网店数字化转型,培育首店经济和直播电商、网红经济等新业态,激活经济增长新动能。

技改提升,制造业向高质高端迈进

8月17日,在和达(山东)橡胶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排排崭新的智能装备正有条不紊地运行,除了关键岗位,难觅工人身影。在成型工段作业现场,3台刚从荷兰引进的VMI VAST载重轮胎成型机开足马力赶制胎胚。“这款智能化全自动成型机在胎胚生产过程中能够实时抓取分析上百项数据,实现智能压合,短短150秒便可生产一条胎胚,可以达到8小时180—190条的单班产能,生产效率提升45%,轮胎的均匀性、安全性等有着明显优势。”设备技术部部长孙振卫介绍。

和达(山东)橡胶科技有限公司先后投资4.3亿元,实施全钢子午胎生产装备智能化改造提升项目,实现了从原材料入库到轮胎成品出库整个轮胎生产过程的全流程数据管控。“智能化+信息化”系统使轮胎综合生产效率提升了45%,不良品率下降到0.23%,对应产品良品率提高了15%,全钢载重子午胎产能由最初的6万套/年提升到210万套/年。

东营深入推进“优势产业+人工智能”和新一轮技术改造,实施数字赋能增效行动,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园区化四个方向,系统谋划实施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培育化工、轮胎行业工业互联网赋能平台,推动重点产业借助工业互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高水平技术改造,推动制造方式由传统型向智能型转变,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20年以来,东营市每年设立3亿元专项资金扶持企业技改。两年来,分四批签约扶持技术改造项目219个,扶持资金6.93亿元,撬动社会投资136.66亿元。

生产效率的提升,制造水平的升级,加速了东营制造业向高质高端跨越发展。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山东波鸿轨道交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开始试生产,技术人员轻触鼠标,点击自动,机械手便有条不紊地忙活起来,高铁车轮的整个热处理过程和数据在屏幕上也一目了然。该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高铁车轮等各类轨道交通车轮30万片,真正实现国产化生产。

突出高质量发展,东营市进一步明晰了产业技术改造发展的路径。深入实施“链长制”,编制石化、橡胶、石油装备等重点产业图谱和产业优化提升方案,引导企业“按图索骥”开展延链、补链、强链技术改造,带动企业平均提升劳动生产率21.96%、降低成本13.60%、降低不良品率12.94%,建成智能工厂11个、数字化车间43个、智慧园区2个,创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2个、绿色工厂3家、省级绿色工厂5家,扶持的项目中80.23%属于六大重点产业,投资占90.45%,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今年,东营组织100家以上企业开展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打造40个智慧园区、智能工厂等试点示范,新增上云帆平台企业100家以上。1-5月份工业技改投资增长45.7%,增幅居全省第1位。

短评

长板拉长,“链”动未来

□大众日报记者 李明

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于高素质产业。在新技术、新业态、新项目层出不穷、亮点频频的背景下,东营并没有简单地喜新、求新、追新,而是把长板拉长,做强高端化工、石油装备等优势产业,激荡起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行棋观大势,落子谋全局。东营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战略高度谋划发展,优选5个重点产业18条产业链“一链一策”精准补链延链强链,加快构建具有竞争力的高质量、链群化、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

对于落后产能,东营态度非常坚决,该淘汰的淘汰,该关停的关停,严控“两高”,倒逼落后产能加速退出。对于优势产业,东营发力主攻链条经济,全面落实“链长制”,进行全产业链重构,培育更多“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数据是最有力说明,今年上半年,东营化工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27%,继续发挥第一拉动力作用。

技改成为撬动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阿基米德支点”。产业的巨大进步,离不开技术上的自我革命。政府每年设立3亿元专项资金扶持企业技改,今年组织100家以上企业开展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从中可以看到东营优化产业结构的信心和决心。在具体实施路径上,东营积极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引导,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园区化四个方向,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为传统优势产业注入强大内生动力。

新蓝图已然绘就,新征程击鼓催征。东营已奏响产业转型升级的澎湃乐章,向着加快建设高水平现代化强市的奋斗目标勇毅前行。

“十大扩需求”看东营

外贸保稳提质、项目建设提速、消费扩容升级,东营——

找准需求空间 创造更优供给

□大众日报记者 贾瑞君 李明 李广寅

8月17日,在山东华泰集团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品仓库,十多辆集装箱运输车有序停放,多台叉车来来回回将不同型号的铜版纸产品装车。“这些产品主要发往加拿大、哥伦比亚等国家和地区,订单已经排到10月份。”华泰集团国际贸易公司总经理李新泉说。

作为全球最大的新闻纸生产基地,华泰集团生产的新闻纸一直深受国内外客户青睐。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原材料价格上涨和电子媒体冲击等多重因素影响,订单不断减少,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严峻挑战。

对此,东营市县两级部门靠上服务,助力华泰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抓住国外客户对铜版纸需求加大的有利契机,研发推出了多款性价比超高的铜版纸产品。同时,通过技术改造,使同一生产线可以生产不同种类的产品,实现所有生产线满负荷运转。

“我们把产品进一步升级,做成不同品种的哑光、高光、双面铜版纸、单面铜版纸,使之更加符合客户的需求。”李新泉介绍,由于产品质量过硬,定位准确,国外订单接踵而至,产品出口国家数量由去年的22个增加到了现在的60个,上半年出口量达2.26万吨,比去年增长了11倍还多,回款同口径增加了12倍。

华泰集团铜版纸国外热卖是东营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一个缩影。克服国际形势变化、原油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东营着力稳定原油、铁矿砂、优质农产品等大宗商品进口,搭建多层次多领域洽谈对接平台,落实境外百展市场开拓计划,指导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全力稳定外贸增长。上半年,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1258.9亿元,总量居全省第4,同比增长25%。

今年以来,东营围绕我省“十大扩需求”行动计划,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发力项目建设、消费扩容、外资外贸,推动东营经济行稳致远。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1741.48亿元,同比增加3.6%。

近日,在广饶县广饶街道乘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现代育苗车间,工作人员正在对西红柿种苗进行装箱,上市销售。示范园3000万株/年蔬菜种苗培育项目为广饶县重点工程项目,占地129.4亩,建设有2个玻璃温室和11个日光温室大棚,年可供应圆茄、西红柿苗等高标准种苗3000万株,覆盖周边地区1200多户蔬菜种植户的生产需求。

今年以来,东营积极谋划项目、争取项目、推进项目,实施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1106个、年度计划投资1328亿元,分别比去年增加252个、322亿元。项目滚动接续、压茬推进,推动全市经济继续保持高位运行、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工业技改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跃居全省前3位。

“目前购买新能源汽车免购置税,还可以享受政府发放的6000元消费券,再加上厂商推出的促销活动,非常实惠。”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汽车4S店内,市民刘建立正向销售员认真询问着汽车性能、价格等问题。今年初他就看好了一款20多万的新能源汽车,但碍于手头资金紧缺,一直在犹豫不决。恰好近期在开发区买车可以享受多重优惠,又一次点燃了他的购车热情。

丰富的消费场景,对于快速拉动消费意愿、提振消费活力至关重要,如何更好拓展消费场景是促进消费提质扩容的关键。东营在全省率先推出汽车、家电、餐饮三大类消费券政策,设立5000万元专项资金,撬动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同时,举办“2022惠享东营消费年”活动,分别于6月、9月、12月举办促销活动。着力抓好消费扩容,东营鼓励发展直播电商、网红经济等新业态,繁荣首店首发经济、夜间经济、小店经济,推动特色商业街区改造提升,市级以上特色商业步行街区达到10条以上。政策红利提振信心,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6%,增速居全省第2位。

东营坚持项目导向,助力外贸企业抓机遇拓市场,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锚定扩大需求 激发内生动力

□大众日报记者 贾瑞君 李广寅 李明

今年以来,东营市积极落实省“十大扩需求”行动计划,谋划实施重大项目建设,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人居环境;及时有效解决外贸企业困难,促外贸保稳提质,同时让内需拉动经济的“引擎”更强劲;坚持人民至上,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现代化强市面貌日新月异。

紧抓项目建设,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近日,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山东瀚敬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厂房内,工作人员正为项目开工做最后的准备工作,机器轰鸣声渐次响起。

该公司主要生产风力发电叶片配套玻纤复合材料制品,是海上风电装备产业“链”上企业。“开发区产业集群上下游企业高度集聚的优势十分吸引我们,我们的产品从出厂运至下游企业,半小时内就能送达,很大程度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谈到项目缘何落地开发区,公司负责人吴翔这样解释。

当前,在实现“双碳”目标大背景下,海上风电驶入高潜力赛道,纤维、叶片、风电主机、塔筒等各项产业的进驻,让开发区的海上风电装备全产业链逐渐完整。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人员介绍,与以往的招商引资思路不同,开发区目前积极探索创新以“链”招商、聚商的理念,吸引了更多“链”上企业前来,发挥出项目集中、企业集聚、产业集群的乘数效应。

坚持发展以项目为导向,紧抓项目建设不松手,东营市加强全周期调度推进,强化要素资源保障,过去两年实施了总投资7794亿元的1617个项目,其中过百亿元项目21个;还招引东材科技、大业股份等行业龙头企业,有效盘活了胜通光学膜等破产企业优质资产,有力推动东营综合实力跨越提升、动能转换强势突破,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更加坚实。

今年以来,东营又谋划实施了总投资6795亿元的1106个项目,滚动接续、压茬推进,集中资源力量加快项目建设,推动全市经济继续保持高位运行、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今年上半年,东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6个、4.6个百分点。

8月20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水草丰美,鸟飞鱼跃,一派欣欣向荣的生态画面。近年来,保护区积极推进退耕还湿、退养还滩7万余亩,修复盐碱蓬、海草床4.7万亩,近三年的生态补水量达到了4.67亿立方米,为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保障。如今,保护区的鸟类由187种增加到了371种,每年约有600万只鸟在这里迁徙、越冬、栖息、繁衍。

生态底色是东营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点。近年来,东营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谋定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多干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实事,聚焦治水有方、显湿露水的好事,推动东营生态文明建设结出累累硕果,实现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提升,生态屏障更加安全牢固。

湿地是东营最大的特色和优势。为构建起湿地生态系统,东营积极推进城市湿地及绿化项目,巩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成果,切实完善绿地系统,提升园林绿化水平。立足独特的“河、海、湖、湿地、城”城市风貌资源,东营致力打造城市功能片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城市社区功能,充分凝聚各方面资源和力量,把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着力提升城市宜居水平。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东营市湿地有5类14型,湿地总面积达45.81万公顷,约占山东省的四分之一,全市湿地率达到了41.6%。

助企抓机遇拓市场,力促外贸保稳提质

近日,由科瑞油气研发制造的四台套F1000拖运式高度集成机泵组顺利发运,奔赴哈萨克斯坦客户作业现场。作为中国油气能源开发装备制造行业发展的缩影和名片,科瑞油气在拓展业务版图的同时,也将中国制造带向了全世界。截至目前,由科瑞研发制造的油气能源装备已经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油气田作业现场。

和科瑞油气一样,东营市各外贸企业积极提高产品附加值,依托优质多样的外贸产品,提升海外竞争力,外贸订单实现一路长虹。今年上半年,东营完成外贸进出口1258.9亿元,总量列全省第4位,同比增长25%。

针对重点产业,东营市完善外贸运行监测制度,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市场、重点企业的运行监测。出口方面,积极协助橡胶轮胎、石油装备企业解决物流运输难题,抓住国际油气市场复苏有利时机,指导石油装备企业积极承接新兴市场订单,并组织精干力量成立RCEP政策研究专班,深入分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积极扩大对RCEP市场进出口份额;进口方面,重点抓好原油等大宗商品进口,争取原油进口配额及早发放,并建立原油进口台账,指导企业合理安排进口进度,全市原油进口增长17.5%。

鼠标轻轻一点,订单线上呈现。近日,在“2022年东营出口商品云展会(橡胶轮胎及汽车零部件专场)”上,25家东营本地外贸企业和25家来自俄罗斯、塞尔维亚等国家的采购商,在前期精准匹配的基础上,进行了100场次的“一对一”在线洽谈,产品涉及各类型橡胶轮胎、车轮、刹车片等。

东营市商务部门围绕主导产业和市场情况,制订了全市境外市场开拓计划,谋划了24场云展会和90个线下展会,组织参加了第131届广交会,韩国、新加坡、日本、泰国等RCEP市场云展会,机电产品、高端装备和新材料云展会等。今年上半年,东营出口市场达到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出口371.7亿元,增长39%。

与此同时,商务、海关、税务、外汇等部门还合力开展外贸调研和政策会商,帮助企业纾困解难,通过政策培训和“一对一”上门服务等方式,开展航运企业“中小直客”政策宣讲,全市16家企业与中远海运签约“中小直客”政策;开展应对国际贸易摩擦、RCEP政策、进出口政策等培训活动,指导企业抓机遇、防风险,拓市场、稳增长,累计培训600余人次。

外贸保稳提质可期,内需拉动“引擎”也在持续发力。得知河口区发放消费券的消息,河口区村长家的疙瘩汤餐饮店经理王娜第一时间通过云闪付App提交资料,注册成为餐饮电子消费券活动商家。王娜说,受疫情影响,餐饮店今年第一季度销售额和往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此次河口区发放的消费券,有效提升了餐饮店的客流量和销售额。

为充分挖掘消费潜力,今年东营在全省率先推出汽车、家电、餐饮三大类消费券,设立5000万元专项资金,撬动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截至7月27日,全市已发放乘用汽车消费券1700万元,带动汽车销售12.77亿元,发放家电消费券1060万元,带动消费7106.2万元,有力提振了市场消费活力。

增进民生福祉,打造“15分钟幸福生活服务圈”

8月19日,东营市垦利区杨庙社区北范村果蔬种植合作社里,村党支部书记赵小华正组织社员在高温大棚里管理栽上不久的网纹瓜苗。“上一季网纹瓜一个大棚产了8000多斤,纯收入有一万元。”赵小华说,今年下半年,合作社又在六个大棚里种上了这一品种,力争十月中旬有个好收成。

和北范村一样,杨庙社区有6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盘活闲置土地700余亩。“去年,杨庙社区把6家合作社进行整合,成立了产业联合社,并吸引周边3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和1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孵化园加盟,共同做强沿黄特色果蔬产业。”董集镇副镇长、杨庙社区党委书记张麦荣说。

杨庙社区是东营推动城乡基层治理,建设幸福家园的一个典型代表。近年来,东营把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推动城乡基层治理,建设幸福家园,形成了群众幸福指数与消费需求层次相互带动、齐头并进的良性循环。

聚力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东营市、县财政今年继续列支专项资金,扶持150个集体经济项目发展,近期又成立了沿黄党建联盟,把10个乡镇(街道)的179个村及产业园区、生产基地、旅游景区等各类组织联结起来,区域同向发力、抱团发展。目前,全市农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达到1160家,强村企业发展到350家,村集体经济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88%。

网格是服务社区群众的“最后一百米”,直接关系到社区群众的生活质量。为确保“最后一百米”畅通无阻,东营持续深化网格化治理,全域做实网格党支部(党小组),推动“资源、服务、管理”进网格,目前已通过“公益微创投”等方式引入120余家社会组织,吸收4万名在职党员、物业职工、社区志愿者担任网格协管员,开展“组团式”服务;同时全面推行“网格议事”机制,挖掘2600余名社区治理能人,把议事会开到每个楼栋,去年以来累计开展小区议事协商6万余次,解决居民问题诉求1.2万余件。

自东营区黄河路街道玉景社区开设了文体活动室后,家住玉景花园小区的油田退休职工王斌便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如今他成了社区舞蹈队的一员,固定每周一上午和队员们一起来到排练室跳跳舞,老人直呼“退休生活有滋有味”。

玉景社区下辖多个油田老旧小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数的45%左右,且以退休油田职工居多,对精神文化生活有着较高的要求。为满足社区居民高质量的文化需求,玉景社区探索创新工作方式,建立了文化超市,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扫码加入文化队伍、选择上课时间及地点,随时享用社区文化大礼包。

今年以来,东营在全市开展党群服务中心“迭代升级”专项行动,推动党群服务中心与政务服务中心等一体化建设,临时身份证办理、交通违章处理、营业执照办理等政务服务纷纷下沉社区,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资源不断向社区流动。目前,全市已建成党群服务中心(驿站)1256处,已基本建成“15分钟幸福生活服务圈”,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优质的便民服务。

专家点评

扛牢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责任担当

□ 孔祥荣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以来,东营在黄河全流域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东营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扎实开展“三个十大”行动,创新性地推进绿色化、高端化发展。

“走在前、开新局”,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引领蝶变。东营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不断巩固和拓展比较优势,着力构建具有东营特色和持续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立足实际,高端化工、石油装备等特色优势产业焕发青春,让经济持续保持定力与韧性。目光高远,瞄准重大国家战略需求和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已成为区域竞争布局的新赛道。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物质基础和核心,东营让“老树发新枝”,让“新芽成大树”,高质量发展的步伐铿锵有力。

“走在前、开新局”,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科技驱动创新、数字赋能增效、绿色引领未来。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集聚创新要素,聚力强化科技平台,紧盯重点产业创新需求,不断突破一项项“卡脖子”技术难题,这是关键之举、也是强企强市之基。深入推进“优势产业+人工智能”和新一轮技术改造,实施数字赋能增效行动,推动优势产业制造方式向智能型转变。实施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生态保护是“先手棋”,高质量发展是“必答题”,东营以高端化、基地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方向为引领,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走在前、开新局”,区域创新生态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东营落实省“十大创新”行动计划,推出90项重点改革举措,全面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企业成长“沃土”。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政策,释放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潜能。以平台赋能,出台“人才新政40条”,打造黄河三角洲特色人才聚集高地,着力激发社会和市场的动力活力。

蓝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下步,东营要继续在巩固拓展比较优势中增强创新力,在科技创新、数字变革、绿色转型等方面持续发力。切实形成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良好格局,让创新创业活力持续迸发,汇聚成澎湃发展的强大动力。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只要坚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棒接着一棒跑,东营定能扛牢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责任担当。

[作者单位: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

更多报道,请看大众日报客户端专题

文字:贾瑞君 李明 李广寅

视频:陈辉 李广寅

编辑:王召群 蒋兴坤 王彤彤 徐超超 沈静

美编:巩晓蕾

走在前开新局|大报重磅!“三个十大”看青岛

走在前开新局|“三个十大”看威海,看出哪些门道?

走在前开新局|大报重磅!“三个十大”看烟台

走在前开新局|大报重磅!“三个十大”看潍坊

走在前开新局|大报重磅!“三个十大”看日照

走在前开新局|大报重磅!“三个十大”看枣庄

走在前开新局|大报重磅!“三个十大”看菏泽

走在前开新局|大报重磅!“三个十大”看济宁

走在前开新局|大报重磅!“三个十大”看泰安

走在前开新局|大报重磅!“三个十大”看临沂

走在前开新局|大报重磅!“三个十大”看聊城

走在前开新局|大报重磅!“三个十大”看德州

走在前开新局|大报重磅!“三个十大”看滨州

走在前开新局|大报重磅!“三个十大”看淄博

责任编辑: 王召群 王彤彤     签审: 刘芝杰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