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复东流 | 让古代大河基因重新流淌
大众日报记者 李艳 常青 李振 卢昱 吴荣欣 娄和军
2023-07-22 09:59:01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雪白的盐,是小清河的终点,也是它的起点。
山东是古代七大海盐主产区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山东东北滨海一带即兴渔盐之利。公元1130年—1137年,曾任济南知府的伪齐皇帝刘豫,为将羊角沟(今寿光市羊口镇)一带的盐运到济南,开挖疏浚济水故渠,导入泉水,成小清河。
盐,化入小清河两岸的记忆。今年66岁的羊口镇八面河村村民杨光明记得,小时候每到小清河“青条杆”(针鱼)大量出现的夏季,家家户户会用盐腌几条挂在门口。村名源于村子八户人家在一台子上以锅熬盐为生,取名八面镬,后改称八面河。
起步中的山东民族工业,也从盐和小清河中汲取能量。寿光盐商朱东洲将羊角沟盐滩的产业变现,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到济南创办致敬洋灰,成为山东第一家生产水泥的民族企业;同样沿着小清河来到济南的商人张克亮,打造“兴顺福”实业并成为颇具影响力的工商界人士,其研究试制的小型轮船正是在小清河中试航……
一条小清河,一部发展史。“1855年,黄河从河南铜瓦厢决口,改道夺山东盐运的主动脉大清河入海。此后,小清河承接了大清河的航运作用,迅速发展成山东最重要的内河航运线之一。”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副教授裴一璞解释。
(羊角口 历史照片)
1895年,黄河大水淹没大清河河口山东最大的盐场永阜盐场,盐场迁往小清河入海口处的羊角沟。自此,小清河完全取代大清河的食盐内河航运地位。盐、杂粮等输往济南,棉纱、煤油等送往下游。四时畅行,帆樯林立,小清河迎来繁盛。
近900年的历史一再印证,“通”之于小清河的价值:
——它关系沿线水利安全。小清河干流全长237公里,横贯泰沂山区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是黄河河床大堤以南,泰山、鲁山以北,近1万平方千米范围内的主要泄洪河道。加之所经之地,原是黄河常决堤、泛滥的区域,山水、湖泊集中的地方,因此疏通小清河以解除水患,是数百年来历代主政者必然面对的一课。
——它促进经济繁荣兴盛。“玩船”是桓台县乌河头庄一带对航运的俗称。鼎盛时期,村里的对槽船就有100艘,一度成为小清河航运的主力。广饶县大码头镇高港村,曾是过往船只停泊卸货之处,也让这个小村庄成为周边村镇的“小中心”,各方云集的盛景留存于不少当地人的记忆中。
——它拉近人们与外部世界距离。清末,羊角沟最盛时期流动人口达3万余人,大型货轮可从这里直接通航大连、营口、天津等地……
“小清河的血脉里,流淌着一条古代大河的基因。”正如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复航工程办公室二级研究员王继宏所言,小清河历史不足千年,却深刻影响齐鲁文化;河流不长,却沟通着济南、淄博等内陆城市与广阔的海洋;水不深,但其洪枯、清浊牵动沿线百姓的心;运量不大,但其生态、防洪、灌溉、旅游等综合效益无法估量。
河水卷着岁月向前奔流,人们对小清河价值的判断,也随着时代变迁,尤其是交通方式升级迭代悄然改变。
早先小清河行船,有“快七慢八郎当九”一说,即小清河跑全程,快则七天,慢则八天,漫不经心则要消磨掉九天时间。清末,山东巡抚周馥想借小清河航运,与外国人把持的铁路抗衡。但胶济铁路全线通车展示出现代交通的强大效能——“向者由青岛至济南,须九日或十日,火车通后,则仅十二小时而已足”。铁路释放的强大运力,给小清河航运带来“重击”。
(1995年黄台码头附近)
上世纪三十年代,小清河工程局进行规划,希望通过整治,使600吨汽船达济南黄台桥,加强通航能力。但因资金缺乏,第一期工程完工后便告停止。
新中国成立后,小清河进行多次治理,防洪排涝功能和航运条件大为改善。1956年,经小清河运输的物资达50余万吨,相当于同样长度公路线数年的运量。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小清河面临水源货源双下跌、航道不畅、污染严重等问题。同时,公路铁路运输的运能及效率优势凸显。1995年,小清河黄台港货物年吞吐量已减至1.5万吨。
1997年,小清河断航。但其后20多年,关于小清河复航的讨论,从未停息。
“实际上,对矿石、煤炭、建材等运输时间要求不高的大宗物资来说,内河航运恰恰凭借其承载能力强、成本低、能耗少、污染小等特点,显现其优势。”王继宏说。在公路、铁路、航空运输发达的今天,内河航运的存在自有其价值。
身处北方相对缺水地区,山东坐拥全国1/6海岸线以及3个亿吨级海港,货物吞吐量稳居全国前列,但海港优势却较难通过河海联运延伸到内地。补齐内河航运短板,可进一步释放山东海港优势。
从2008年5月启动小清河复航相关研究论证开始,山东组织召开专家咨询会、论证会达上百次之多。
小清河复航的建设标准,最初有一种观点,是“先通后畅”,即先按照等级标准较低的六级航道来建设,运行一段时间,再确定是否实施改扩建。就这个议题,最初专家们的意见针锋相对。有的认为“先通后畅”符合小清河实际;有的则直言,“先通后畅”虽然先期投入小,但后续问题不少:六级航道中只能航行百吨级的船,跟公路相比,航运没有竞争优势,后续一旦改扩建,航道和沿线设施须重新建造,后续花费甚至更高……
“争论的过程,恰恰是统一认识的过程。”回忆起小清河复航论证,全程参与其中的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水运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尊伟这样总结。交通运输部门、水利部门、生态环境部门、上下游单位、企业、群众、专家学者……视角不同,期待多样,人们对小清河复航自然产生不同看法。正是一次次调研、讨论,各方得以充分交流意见,也让小清河复航的科学性得到最大限度保障。最终,各方意见趋向一致。
2017年,小清河复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复,小清河将按照三级航道标准一次性全线复航。
山东对这条古老河道的复苏,持续加力。2018年,小清河复航工程成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第一批优选项目。同时,协调推进小清河污水治理和复航相关工作。2020年,山东正式启动小清河复航工程。
复航后小清河航道总长169.2千米,串起济南、滨州、淄博、东营、潍坊五个工业大市。山东的目标是,把小清河打造成联接省会、贯通鲁中、河海联运的陆海新通道。
(大众日报记者 李艳 常青 李振 卢昱 吴荣欣 娄和军 报道)
相关链接:
责任编辑: 李文智 签审: 梁开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