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谈丨打响文化旅游品牌:眼界+积累
2023-09-14 18:02:0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周学泽
第四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第二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于9月14日至18日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以“创见美好,智造未来”为主题,加强“数字化”在文旅领域的深度应用,突出交易实效,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这次文博会有几个看点值得关注:一是突出国际特色,坚持国家站位和全球视野,这是一种“眼界”。二是“文化旅游博览+传统工艺”,这是强调“山东手造”在文化旅游中的重要作用。三是致力于乡村振兴,共享美好生活。将以上几个看点联系起来,就是通过文旅结合找到一条乡村振兴的路径,前提是有眼界。
眼界很重要,决定发展的视野,也决定发展的方向。今年是国内旅游市场恢复年。来自文化和旅游部的最新统计显示:2023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总人次23.84亿,比上年同期增加9.29亿,同比增长63.9%。国内旅游收入2.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12万亿元,同比增长95.9%。入境游也在增长。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给出的数据统计结果来看,2023年上半年我们接待的入境旅客总量约为1000万人次。这是自我国全面放开以来,半年内入境旅客总人次最多的一次。但和2019年相比,入境游这块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眼界,是一种打通国际国内市场的视野,文化旅游市场尤其如此。文化旅游博览会冠以“国际”二字,其意也在此。
眼界,更是一种长远目标的确定。文旅行业最忌短期行为,“宰一刀”是死胡同,“一时新”只能赚一时,要扎扎实实做好本地文旅品牌的长期塑造和经营。
今年以来,山东文旅界“出圈”的地方和项目不少。其中淄博城市整体“出圈”,以有特色的名吃烧烤为机缘,以诚信经营为“底盘”,没有昙花一现,而是高潮一浪接一浪,实现了好口碑高流量,全国瞩目。烧烤之后,淄博这座城市后续花絮也不少,暑假期间,伴随一首歌曲,《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的故居又火了,人山人海。
淄博烧烤火了,许多地方很羡慕,其实这是悠久的手工业文明和现代工业文明长期积淀的结果。淄博的陶瓷,盐,丝绸、冶铁……在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享誉国内外,而且都离不开“火”,这就和饮食产生了难以割舍的联系。而且,淄博烧烤是“独立小烤炉+肉卷小饼+葱+酱”,这种吃法,也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淄博矿务局的工人魏凡福,因为工厂效益不好,1988年开始,就在淄博火车站旁摆摊卖烧烤,第一个创造了木炭小火炉,这种小炉油滴到水里,几乎无烟。蒲松龄的故居火了,也不意外,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世界闻名,这就像一棒美丽的烟花,缺的可能只是一根火柴来点燃引芯而已。
还有济宁,在今年夏季也是整体“出圈”。8月13日—8月27日,中国国家话剧院携手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济宁市人民政府,在孔子诞生地尼山举办“尼好,戏剧!”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第二季,孙红雷、韩童生、张凯丽、王绘春、苏青等众多著名演员参与其中。有意思的是,这些演员来到济宁,每一个人都出镜说上两句,视频传遍朋友圈,济宁尤其是曲阜,孔府孔庙孔林、尼山圣境等景点,还有当地的扎染、文玩葫芦、西瓜等手工艺品和物产一遍遍被人们熟知。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济宁“出圈”,还是因为这里是“孔孟桑梓地,千里运河都”,历史久远,文物举不胜举,孔庙里随便一棵古柏就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是岁月长久积淀的美。
因此, 文旅品牌,给人的印象常常是一朝突起,其实经过长期积累。塑造文旅品牌,不能急功近利,需要一茬接着一茬干,需要“功成不必在我,成功一定有我”的胸怀。
尼山大学堂里一只文玩葫芦,可以卖到三到五万元,有谁知道,这样一只葫芦需要2000天的时间才能养成。
目前,全国线上热销的华美汉服,1/3都来自曹县,曹县已经成为继杭州、成都、广州以外的第四大汉服生产基地,占据了全国汉服市场40%的份额。但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曹县丁楼村书记任庆生2009年为学校提供演出服算起,已经有14年历史。
文旅品牌的积累,既要靠“硬”件,又要靠“软”件。淄博烧烤最热的时候,一晚上就修好了八大局附近的道路和停车场;暑假期间,这一幕在蒲松龄故居重现,当地连夜为蜂拥而至的游客整修了道路和停车场。所以,热,可能有偶然因素,但持久热,一定有必然因素。一个地方的管理服务水平,对于品牌的塑造至关重要。
积累,是低下头一步步扎实耕耘;眼界,是耕耘的时候别忘了抬起头看路。不埋头苦干就保证不了质量,只干活不抬头就不能明确前行的方向。文旅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既需要扑下身子实干,也需要保持高瞻远瞩的素质。
责任编辑: 李文智 签审: 吴永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