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心丸!在“五个坚持”中确保“合村并居”不走样

2020-06-25 19:50:07 发布来源:浅层思维

6月17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上,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李琥介绍,山东在农村社区建设中注重做到“五个坚持”: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规划先行、坚持尊重群众意愿、坚持稳妥推进、坚持效果导向。这“五个坚持”,是推进“合村并居”工作的准则,是省政府对农民群众做出的郑重承诺,更是关心这项工作尤其是农民兄弟的一颗“定心丸”。

依我看,这“五个坚持”,前三项是工作原则,后两项是工作方式。其中,“坚持尊重群众意愿”一项的解读是,拆不拆、搬不搬、建不建,由农民群众说了算,村民同意率必须达到95%以上才能实施,绝不搞强迫命令“一刀切”,不能增加农民负担。

尊重群众意愿,这里有一个关键词:95%。95分才能及格,这不能不说是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要知道,新时代的新农民,不仅维权意识增强了,他们更拥有了辨别是否、判断价值的能力,一件事情能获得95%的人认可,基本不会错。

对于政府工作来说,这是一个高标准。这意味着要获得绝大多数群众的认可,才能开始实施。而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以100%的意愿为目标,力争每一个农民理解、同意,确保让每一个农民受益。

在“五个坚持”中,“坚持尊重群众意愿”和“坚持效果导向”是主要取决于农民群众的,前者是“愿意不愿意”,后者是“满意不满意”。

“合村并居”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获得95%以上的农民群众的支持,必须首先获得他们的理解。当前,网络上对于“合村并居”的舆论中,持质疑态度的不少。有些专家在文章里“提醒”农民群众:宅基地收回后,就只剩下住的楼房,村庄合并节省的土地被政府用于发展工业项目,一切再与你无关。

对此,新闻发布会明确指出,复垦新增的耕地归村集体所有,连片流转用于发展蔬菜大棚、水果苗木基地等现代农业,将预留用地发展适合农村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生态旅游业,拓宽农民持续增收渠道,带动农业农村发展。

这些文章理论性很强,却极少援引农民自身的说法。毫无疑问,这些文章也会对农民的认识产生明显影响,他们会产生一种抵触,甚至是恐惧:拆了房子之后到哪里去住?上楼要花多少钱?生产工具往哪里放……

其实,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份都在进行着“合村并居”工作,其中浙江从2003年就开展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在山东省内,2019年,青岛莱西市先行一步,将861个村庄合并为142个。

“合村并居”带来什么?

也许,抛开眼前舆论场的纷扰、一些偏颇的学术观点,看看一些过去成功的经验,就不会被带节奏产生“一团糟”“不该搞”的片面认识。

早在2010年,人民日报就发表过一篇人民日报记者徐锦庚的文章,文章不长,我全文转发,或许,今天读来对你仍有启示意义。

山东德州六成村庄合并减少4980个建制村

人民日报记者 徐锦庚

整合村庄、建立农村社区,这是山东省德州市推行“合村并居”改革的主要内容。两年来,这个农业大市中的改革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近期,德州公布了“合村并居”的最新数据:“六成村庄合并,减少4980个建制村,新建3339个社区性组织”。

对于旁观者而言,直接的改变是数据。对于改革的亲历者来说,变化却不止于此。

为什么合?“三高两难”成了道无形的坎

说到改革原因,农民爱讲故事:齐河县安头乡有个建制村叫冢子张,总共才156户643人,宅基地面积却有320亩,人均占地近半亩,村庄破烂,村道坎坷,胡同最窄处只有1.5米。“连拖拉机也过不去,得把东西卸下来,再拿小推车一点点倒腾进院。一次村里人结婚,正赶上下雨,小轿车陷进烂泥,是被拖拉机拽进村的。”村民张义豪苦笑着说。

两年前的德州,像冢子张这样的建制村比比皆是。

山东省人口9300多万,建制村却多达8万个,比邻近的河南和江苏分别多出3.2万个和6万个。德州市农业人口占全省6.4%,而建制村数量却达8319个,占全省10%,村均人口比全省少271人,500人以下的村4756个,占57%,最小的村仅29人。全市城镇化率为38%,比山东全省平均水平低10.3个百分点。

“看得见的坎好躲,看不见的坎难迈。”村庄数量多、规模小带来的“三高两难”被认为是制约农村发展的坎。

三高是什么?一是村级组织运转成本高,基层负担重。按每村年平均5000元计算,仅全市财政承担的村级工资费用就近4000万元。二是空心村比例高,土地浪费严重。全市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达257平方米,高出国家标准107平方米,空心村比例达80%,有的村庄房屋空置率高达50%。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公共服务水平低。医院、学校、超市等基础设施,因村庄过于分散而低水平重复建设,国家的扶持资金分散到各村,就像撒胡椒面,收效甚微。

两难又是什么?一是村级管理水平低,带领群众增收致富难。许多村选不出党支部书记,有的村就是“矬子里拔将军”。二是民主管理难。大家族在村中的人口比例多,家庭宗派治村的痼疾难以割除。

“‘三高两难’已成为制约德州农村发展的瓶颈,不改变传统农村治理结构,就很难打破城乡二元分割,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德州市委书记雷建国说,“合村并居是农村改革的‘敲门砖’,是统筹城乡发展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

2008年上半年,德州在所属每个县市区各确定一两个乡镇试点。2009年3月,出台《关于推进全市村庄合并社区建设的意见》,作出全面部署。

怎么合?合村子、选班子、建社区

合村并居,不是件容易事。涉及生产结构、空间布局、管理体制的调整,关系到人文关系、生产要素的重组,既敏感又复杂。实施之初,不少人心存疑虑:“群众怕丢村子,村干部怕丢位子,县乡干部怕惹乱子”。

怎么办?除了讲明白,更要办周全。

德州市充分考虑现有发展水平、地缘关系、历史沿革、风俗习惯、自然条件等因素,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权益,结合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等,以县为单位,统筹规划。

农民听得明白、记得清楚的政策,就是德州的“五不变一不降低”。即合村后,原建制村的土地承包关系不变,各类承包、租赁合同及合理优惠政策不变,村级资产、债权债务不变,自然村村名不变,村民的福利待遇不变,原退休干部的生活补贴标准不降低。这项政策,使干部安置、债务处置、新村选址等难题迎刃而解,干部群众没有了顾虑,合村并居积极性很高。

合村并居分3步实施:第一步,合村子。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山东省行政区划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把几个村合并成一个农村社区,组建社区党支部或党总支,同时成立社区管委会作为过渡期临时机构。平原县张华镇有一个不足百户的村,9名党员轮流当支书,村民戏称他们是“坐庄书记”,合村并居改变了这种村小人才少、难选带头人的窘境。第二步,选班子。依法选举产生新社区村民委员会,各自然村至少有1人进入社区村民委员会。第三步,建社区、重点抓好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逐步实施并居、建设新型社区。

在合村并居过程中,德州不搞一刀切,探索出7种合并模式:城中村改造型,小城镇吸纳型,强村带动型,产业联结型,企业带动型,相邻村合并型。山东省委、省政府调研组评价,“这些模式尊重实际,尊重群众意愿,保证了合村并居工作平稳有序推进,保证了社会稳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几次到德州实地调研,他认为德州市建立农村大社区治理结构的做法,顺应了我国历史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抓住了破解城乡一体化难题的关键点。他说在农村推进改革很难,难就难在找到效率与公平的结合点,而德州推进合村并居改革的过程较好地实现了二者的平衡,有示范意义。

合后怎么样?合村并居带来“乘法效应”

合村并居改革分步推行,冢子张村村民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2008年上半年,冢子张村与小李村合并后,当年底就有106户乔迁新居。如今的冢子张社区,一条笔直宽阔的大街道贯穿村子东西,两侧是一色的白墙红瓦二层小楼,社区内有幼儿园、老年公寓、文化大院、卫生室、超市。“住在这里舒心!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村民感慨万端。

“合村不是简单的村村相加,”德州市市长吴翠云说,“政府通过科学运筹,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实现了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大变革。”实际上,合村并居正在迸发出的是一种“乘法效应”:生产、生活、公共服务、基层组织等多重因素构成了“乘数”。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为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搭建了平台。宁津县崔杨社区建起高标准的医院、学校、老年公寓,合并过来的两个村68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免费入住老年公寓。临邑县兴隆镇的老尤陈等4个村合并后,建立了规范的社区卫生院,与县合作医疗办公室实现联网,村民不出村就能住院能报销。目前,全市有120个社区新安了自来水,180个社区新修了连村路,290个社区新建了服务大厅和活动场所。

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是城乡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城市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搭建了平台。德州市完成合村并居后,可减少村庄占地65%以上,节约土地100多万亩,相当于庆云县全县耕地的2倍。齐河县南北社区通过整体迁建,合并的7个村统一盖楼,可增加土地复垦面积3600多亩。目前,全市已启动产业转移项目213个,4.5万名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转移就业。农业龙头企业山东中澳集团投资7亿元,建设2000套居住楼房和800栋肉鸭养殖大棚,吸纳2000户农民入住社区。

合村并居改革中,德州市积极推进乡镇驻地周围村庄向小城镇集中,引导农村个体私营企业到小城镇发展,扩大了产业规模,形成集聚扩散效应,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全市已规划511个村庄合并到乡镇驻地社区,人口21.19万人,占乡镇现有建成区人口近半。庆云县以县城经济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吸引农民向城镇集中,向二、三产业转移,有41个村庄、2.6万人进入乡镇驻地社区。平原县提出经过10年发展,县城人口达到15万至20万。

合村并居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了农村经济结构,促进了农业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德州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2686家,占全省1/10,其中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的627家。禹城市市中街道办事处夏季社区由9个村合并而成,去年,这个社区新增菜棚100余个,新增蔬菜种植面积2200余亩,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外包种植蔬菜2000余亩。平原县叶庄社区以土地入股组建合作社,农户每亩土地每年有900至1200元的固定分红,还能得到100至200元的二次分红。

合村并居还整合了党建资源,党组织建设得到加强。目前,全市农村干部平均年龄45岁,比合并前下降4.6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7.5%,提高19.5%;村委会主任中有企业、有项目的能人占54%。全市农村“两委”人数减少12092人,每年可节约经费2490万元。宁津县柴胡店镇东崔社区由5个村合并,社区党总支书记崔吉海算了一笔账:原东崔村每年开支约3万元,其他4个村每年各约2万元,合并后新社区年开支约4万元,节省7万元。

山东省委、省政府调研组认为,德州市的改革目前还在进一步完善,这些做法对于深化农村改革、转变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010年07月04日08:4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这些先行合并的村居是生动的例子,应该可以打破一些质疑。

可以说,山东“合村并居”工作的“五个坚持”,足见省政府将农民利益放在首位。有了这样的庄重承诺,还需要打消农民一个顾虑:政策是好的,执行会不会走样?

毕竟,省政府提出“五个坚持”的要求之后,还要经过市、县区、镇,才能到达农村。工作推进的过程中,会不会出现粗暴强制?会不会存在承诺不兑现?农村老百姓离开庭院不容易,如果不是奔向更美好的生活,代价就太大了。

目前,山东农村社区建设还处在探索推进阶段,没有下指标派任务,没有大规模的大拆大建。这让基层政府没有压力,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宣传和推广。在工作中,一定要将相关政策讲解清楚,相关要求执行到位,在落实中不变形不走样,不伤害农民群众利益。

因此,应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和通畅的检举渠道。一方面,相关部门对“合村并居”工作方式方法加强监督,确保“五个坚持”执行不走样;另一方面,农民群众在遇到问题时要能够反映,并得到合理解决。

毕竟,“五个坚持”中最后一项是“坚持效果导向”,农民群众是最终的“阅卷人”,他们依据亲身经历“打分”,是对政府工作的最有说服力的评判。

“合村并居”是在新的发展阶段统筹安排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举措。这项工作面对的是农民,服务的是农民,最终依靠的也是农民。“五个坚持”内容足以让农民群众认可,在具体工作中,还需要确保执行到位,切实让农民群众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其实,山东省领导已经发出了明确的信号。6月15——18日,调研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省领导,在走访滩区搬迁群众家庭时,就叮嘱当地干部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努力提高民生福祉。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要坚决贯彻党中央部署要求,充分尊重和顺应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利益,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确保不减少基本农田、不增添农民负担。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规划引领、分类施策、有序推进,决不搞“一刀切”。

群众支持的事情,一切都好办。落实好“五个坚持”,山东新型社区建设工作就会行稳致远,让更多农民有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责任编辑: 李伟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