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谈|手造潮品,透出山东文化两创活力

大众日报记者 陈巨慧

2022-03-13 09:43:48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 陈巨慧

首批发布的“好品山东”品牌中,不乏“山东手造”的身影,来自肥城的泰山桃木王雕刻工艺品与黄铜工艺品在列。

(图片说明:泰山桃木王雕刻。)

掐丝珐琅工艺与桃木雕刻结合、20多个系列4000多个品种畅销海内外……肥城桃木雕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来新,在继承家传手艺的基础上,对桃木雕刻原材料处理工艺、雕刻装饰技法等进行创新,以桃木炖煮除胶法解决桃木树易干裂问题,让单色调的桃木工艺品大放异彩。他将产品定位于生活类和艺术类两大领域,让这一冷门老技艺成了吃香的“金手艺”。桃都肥城,一千多年前已经开始种桃,桃木雕刻技艺也自古有之。传承创新,令桃木雕刻走俏市场。当地桃木生产加工企业已达到160多家,从业人员4万人,全年桃木产业销售收入突破20亿元。

(图片说明:肥城聂氏铜器结合当下人们审美需求创新创意工艺品,使高中端系列产品呈现多样化。)

与泰山桃木王一同上榜的黄铜工艺品,也是“潮品”。铜音乐香薰盒、铜首饰盒、铜花瓶……聂氏铜器结合当下人们审美需求创新创意工艺品,使高中端系列产品呈现多样化,精美铜制生活用品进入百姓家。肥城聂氏铜器铸造工艺,自清末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传承人聂致远在传承基础上改进创新,推出大批新品,而在产品营销上,传承人聂致远用互联网发展铜工艺品营销,成为肥城市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产品销往国内外。

传统文化是以人为核心、以生活为载体的活态传承实践,只有真正走进现代人的生活,非遗才能保持活力。

两个“好品山东”,让古老的非遗传统技艺迸发出蓬勃的朝气,让文创产品成为炙手可热的“潮品”。山东推动传统文化融入文化产业发展,全力创造条件让“非遗”走出“深闺”。

(图片说明:2021年9月,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上,山东16市展位、精品展区的“山东手造”,吸引游客频频驻足。)

“山东手造”,是山东推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开创文化活态传承新模式的关键举措。

目前山东有各类传统工艺类企业和经营业户119万个,直接从业人员350余万人。“手造”产业基数大。在帮扶引导企业发展的基础上,对“山东手造”进行整体运营,将“山东手造”与“好品山东”品牌进行一体打造,促进企业主体自身“质变”,扩大“山东手造”与“好品山东”品牌影响力。

(图片说明:“山东手造”龙头蜈蚣风筝正在放飞。)

在历史长河中,齐鲁大地孕育着醇厚绵延的传统文化,锻造出精妙绝伦的手工技艺。岁月奔流,晶莹沉积,它们已成为“山东手造”资源密集的“富矿”,也必将成为“好品山东”崛起的“文化密码”。

“山东手造”成潮品,这是山东文化“两创”中不断实践探索、展现新作为的一个缩影。

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山东手造”,赋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的生命,让传统手工艺增添新的光彩。深度耕作人文沃土,让“两创”活力竞相迸发,山东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中国精神、中国价值注入山东力量。

(实习生 查童童 )

责任编辑: 王建国     签审: 刘芝杰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