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逄观星】“山溪”的魅力在节制——观《承诺》有感

大众日报记者 逄春阶

2020-09-15 16:12:23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一条清澈山溪,要没两岸夹着,它流不到大海,中途就散漫着消失了。两岸节制着溪水,一路向前,七拐八拐哗哗而下,成大地上一道风景。看着现代山东梆子戏《承诺》,我脑海里就想着一条蜿蜒“山溪”。

由茌平区山东梆子剧团排演的这部现代戏,入选全国基层戏曲院团网络会演 ,将在9月25日晚7点半在文旅部官方网站播出。这是山东省唯一入选剧目。这部戏成功在哪里呢?在节制,或控制、克制。

当代题材的戏曲、戏剧我看了不少,有些感觉不过瘾,概念化、脸谱化、简单化,斧凿的痕迹太重,有些情节还显得别扭,没有生活气息。编剧导演老觉得观众是傻瓜,老怕观众看不懂,剧中的主人公总是喋喋不休地唠叨个没完,有的甚至直接背诵文件。而《承诺》在主题把握上是节制的。该剧反映的是驻村书记于利民带领小高村群众脱贫的主题,无论是招商、迁坟、环保、养殖,还是家长里短,都紧扣主题,而不是游离主题,以诺约束,以情贯穿。可贵的是,没有回避矛盾,比如老百姓对某些干部的不信任,对某些干部做派的看不惯等,有句台词讽刺不作为的干部,“听有些官儿说话,权当听爆竹响,听完就完了。”老百姓最讨厌假大空,这都点穴一般点到了痛处。

该剧叙事节奏上也是节制的,矛盾一个又一个,恰如杨万里诗句说的,“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老百姓的觉悟不是一天两天就提高的,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事实的印证,招商引进兔子养殖,大家高兴,欢欢喜喜迎接养兔大王何老板,可何老板突然爽约,一瓢冷水浇到了刚刚热乎起来的民心上。于利民在田野里单会何老板,苦口婆心,盘腿坐在地上跟何老板聊,于利民有句不卑不亢的台词:“地上脏,您站着说吧。”弄得何老板不好意思,也跟着席地而坐。于利民的真诚,慢慢唤醒了何老板回乡创业的激情。可建养殖场,迁祖坟,老百姓就不干了,于利民又是苦口婆心,最后跟小高村的先辈们道白,跪下来诉说:“后辈人睡得好,先人才睡得香。……先辈们,要怪就怪我吧。”为了承诺,于利民豁出去了。一句句戳心窝子的话,一个男人下跪的姿势,打动了群众。一张一弛,环环相扣,如小溪迎石,碰出的浪花,给人以审美愉悦。

在曲词上的节制,也很明显。这个戏运用了大量的民间语言,比如“坟地里卖地,鬼扯!”“坐飞机丢相片丢人不知深浅。”“想取经你往东走,你咋成了糊涂人呢”等等。而我最赞赏的是。这部戏细节上的节制。只说一点,戏的结尾,全村富了,搞一个集体婚礼,驻村干部于利民则提着行李,站到了戏台最边上,留下一个背影。这个细节处理,太好了。是大团圆结局,但不仅仅是团圆,驻村干部洒下汗水、泪水,实现了承诺后,悄然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一下子把于利民这个人物形象给立体化了。我看到这里,心头一热。如果让于利民站在集体婚礼的中间,这个剧就落入俗套了。记得作家路遥转述过列夫·托尔斯泰的一句话,大意是,艺术的打击力量要放在后面,这应该是一个原则。我认为,这部现代戏对驻村干部于利民背影的处理,是最暖心的,也最打动人的。

“于利民”扮演者、演员周广镇对角色揣摩很深,演唱的恰到好处。他说:“他(于利民)是坚守原则之人,使命感极强,他的使命感是铸进骨子里的,不是‘洒狗血’般端架子端出的。”他分析道,自己要掌握好表演分寸,凭借发自内心的“真诚”二字,让这个角色有个性、有“人味儿”。

现代山东梆子戏《承诺》乃集体智慧所凝,从创作构思到舞台呈现,历时两年精心创作、编排、反复打磨而成,可谓厚积而薄发。编剧、导演、唱腔,音乐、舞美、灯光、服装设计等都可圈可点,对细节的处理,都很讲究。主创人员都懂得节制。可喜可贺。怎么节制呢?去累赘、去伪饰,去杂质,唯有节制,才能做到接地气,有人气,朴实、真实、扎实、结实。过头的,过火的情节,一味地宣泄,效果适得其反。

茌平区山东梆子剧团有近七十年的历史,底蕴深厚。常年活跃在基层,演百姓事,为百姓演,我感动于一代代艺人的默默坚守。这次《承诺》的成功排演,为现代题材文艺作品创作体提供了有益启示。  

一条清澈“山溪”,就是一面流动的镜子。

责任编辑: 刘君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