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禹城如何让粮田变 “良田”

大众日报记者 贺莹莹

2023-02-27 06:56:28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追踪 “吨半粮”

“今年我种植了100多亩小麦,今天刚追了肥、进行了镇压,小麦长势不错。去年亩产1200多斤,今年也差不了。”2月21日,禹城市莒镇齐集村种植大户齐德安指着田间的机井说,“以前浇地,得用水泵从河沟里抽水,得找人提前安好机械、铺好水带,费劲儿不说,还必须得等到河沟里有水才能浇。现在有了机井,一按开关,黄河水就直接灌到田间地头,省时省力还少花钱。”齐德安算了算账,高标准农田的灌溉比以前省水又省钱,粮田真正变“良田”。

2021年,禹城市争取1.5亿元资金,完成了1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齐德安承包的100多亩地全部划入其中,新上的钢混井是项目给农田带来的改变之一。禹城市农业项目开发中心主任郭鹏介绍,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不仅建了钢混井,还新建了硬化路、开挖了沟渠、栽了树,大大增强了项目区防洪、除涝和抗旱能力。目前,禹城市已经累计完成投资10.33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85.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后期如何管护?郭鹏介绍,在项目规划建设前,便将管护组织或人员落实到位,并让其参与监督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工作,保证项目工程建得好、用得住、长期发挥效益。禹城市对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实行“网格化”管理,形成了农业项目开发中心督导监管、乡镇驻地落实监管、管护员责任到人的建后管护机制,每条路、每个机井都有人负责。

“咱这高标准农田的管护也装上了智慧大脑。你看这个铝制的二维码,扫一扫,就能了解全部工程数据,并且管护单位和管护人员详细信息都有。”在禹城市梁家镇吴庄,管护人员吴远征一直在参与项目建设监督工作,现在管护起来也感觉得心应手。自2019年开始,禹城市建设高标准农田数字化管理平台,将项目管护工作纳入数字化管理内容。项目全部建设内容通过手机App实时上传云端数据库,工程数据资料实时留存,为今后实时监督管护奠定基础,也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插上数字化翅膀。在项目经上级验收合格后,统一编制工程量清单,将隶属各镇、各村的固定资产列清,一并移交镇政府,再由镇政府根据固定资产和管护责任移交各村,计入村级固定资产,将管护责任具体移交合作社、承包者或具体责任人,签订管护合同,落实落细工作,压实管护责任。今年开始,禹城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进入提升改造阶段,计划到2030年,将全市2019年以后没有实施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50多万亩基本农田全部打造成“旱涝保丰”的“吨半粮”田。(大众日报记者 贺莹莹 通讯员 聪聪 振明 尹睿 报道)

责任编辑: 刘宪伟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