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观察丨演艺圈:巧诈不如拙诚

大众日报记者 田可新

2023-08-24 07:01:22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田可新 本报实习生 潘 婷

日前,“真人秀”节目究竟算不算比赛的讨论,不绝于耳。“艺术演出到底需要多少真实度”这个问题引起了不少人的思考。其实,这样的讨论、思考,在近期一直保持相当的热度。影视剧演员靠后期配音、不背台词,数字明星可以亮相荧屏;当红艺人靠“修图”“修音”甚至AI技术长红;特别是假唱,更是在圈内屡见不鲜……这让人不禁要问,难道艺术演出这件事,到了“假作真时真亦假”的程度?

唱得难听反成真唱的判断标准

不久前,CCTV电影频道举办了“湾区升明月”电影音乐晚会,以此庆祝香港回归26周年。晚会聚集了内地及港澳台上百位演艺明星,不少都是大众耳熟能详的歌手或演员,可谓星光熠熠。观众相当期待,认为这是一场艺术盛宴。但节目播出之后,却因为很多明星假唱,被网友吐槽。当天晚上,“对口型、难听”等词条居热搜榜高位,观众对明星的唱功提出质疑。

晚会结束后,有网友整理出一份“真唱”和“假唱”嘉宾名单,其中大多数明星被归到假唱名单中。真唱的明星有刘德华、李克勤、古巨基、赵传、陈慧娴等,他们作为港台著名艺人,基本功十分扎实,特别是刘德华与赵传两人更是惊艳众人。被列入假唱的嘉宾包括李沁、柳岩、炎明熹、曾比特、张柏芝等人。而华晨宇、谭维维、李宇春、常石磊等人的演唱被网友疯狂吐槽难听。

身为明星,既然要上台表演,开口真唱难道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为何现在变成遇到真唱的明星,大家还要夸赞一番?更尴尬的是,唱得难听反而成为真唱的判断标准。不得不说,有的明星连最基本的职业素养都没有了。

中国娱乐圈发展过程中有多次反对假唱的行动。歌手崔健被称为“反假唱第一人”。他于2002年发起了“真唱运动”,凡是签了名的经理人、制作人、导演、歌手,要保证自己不假唱,也不给假唱提供机会。2021年9月底,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规范演出经纪行为加强演员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强演出活动监管,演出活动不得使用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违法失德演员;不得组织演员假唱,不得为假唱提供条件。”

直到今天,假唱行为并未消失,甚至因舞台技术水平的提升,造假更为方便。在有些假唱中,艺人团队为了让效果更加真实,会在伴奏中添加歌手喘息、颤抖的声音,这种伴奏叫做Live

AR,对于观众的误导性极大,很容易让人以为歌手在真唱。如果大批顶着职业歌手头衔、以假唱欺骗观众的艺人走红,真唱的职业歌手的市场就会受到挤压。如果观众不明真相,甚至还会认为假唱的歌手,唱功比真唱歌手更好一些。

说起假唱,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2016年萨顶顶假唱。当时是央视音乐频道播出的元宵节晚会,当萨顶顶出场演唱时,一开口就被网友发现假唱,因为她的话筒拿反了,这件事使萨顶顶沦为笑柄。随后,萨顶顶很快在微博自黑:“下次再精细些。”她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下次恐怕还得假唱,争取让你们看不出来。萨顶顶的这个回应,显然没有把假唱当回事。

高光时刻,假唱无法实现

假唱屡禁不止存在多种原因。“一方面,假唱可以给一些歌手或演员带来不菲的经济利益。一些商业演出或比赛中,假唱可以保证演出的完美和无差错,从而提升演出的质量和观赏性,吸引更多的观众。另一方面,一些歌手或演员可能并不具备演唱或表演的实力,通过假唱可以隐藏他们的不足之处,确保偶像形象更完美,拥有艺能更全面、更高质的人设。另外,在一些大型音乐会或舞台剧中,由于现场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为了确保演出的顺利进行,假唱被视为一种常规操作。有的时候,观众可能更注重演出的视觉效果和娱乐性,对于演唱的真实性并不是特别在意。因此,即使假唱被揭露,一些观众仍然对此持宽容和纵容的态度,特别是流量明星的粉丝,会对假唱行为进行‘洗地’。”娱评人钟楠认为。

确实,假唱能够避免一些突发状况的发生。但“巧诈不如拙诚”。古今中外,真实,永远是宝贵的品质。况且,真唱的魅力,是假唱永远无法比拟的。

这也便不难理解为何明星演唱会一票难求了。人们在演唱会上不仅能够听到明星的真唱,欣赏其非凡的唱功,演唱会的一些小插曲,也能变成美好的回忆。在今年7月的张信哲济南演唱会上,全场欢呼声不断,歌曲首首大合唱,这样美妙的互动,让真唱这件事充满温情和快乐。

真唱的魅力还在于改编。一个好的歌手,往往能在现场“炫技”——进行即兴和声、即兴变化旋律等,让观众更好享受到Live的快感。观众未必能记住舞台上一首完美无瑕的假唱歌曲,但会记得忘词的周杰伦现场发挥改编歌词,不仅嬉皮讨巧,还真实呈现了唱作能力。现场的即兴发挥、强感染力,完全可以成为歌手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这种效果是假唱无法做到的。

观众没必要完成虚假共情

长期假唱会导致歌手被金钱腐蚀,甚至助长惰性,不思进取。龚琳娜曾经在商演中假唱过,过后她谈起这次经历时说:“观众每一个真诚的眼神,就像刀子一样刺穿了我的心。”假唱逐渐让她看不见自己作为歌者的意义,在意识到假唱的严重性后,她在2020年签署了不假唱不假奏协议。

要求歌手真唱,也是观众的权利。观众实在没必要和主办方、歌手、广告商过于共情,给投机取巧钻空子和偷懒不敬业打幌子。观众是被服务的对象。在抵制假唱这一环里,观众也可以起到重要作用。我们有权利要求歌手带来真诚、精彩的表演。如果对“假”一味容忍,艺术、生活,还剩下几分真实?反过来看,制作方或者歌手怕真唱的播出效果不好,但是假唱的播出效果可能更不好保证。对不上口型的假唱者,反而成了显眼包。

首先,公众要对假唱自觉抵制和反对。其次,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和完善规定,明确处罚标准。同时,要建立健全假唱举报机制,鼓励公众参与,提供匿名举报渠道,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假唱现象。

除了他律之外,还要加强行业自律,对从事演唱活动的歌手、演员等,应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提高职业操守和责任意识。

每个行业都有标准、门槛,这也是行业得以良性发展的保障。音乐行业也是这样,真唱就是行业标准和职业道德,不能因为一些歌手离开录音棚就露怯,就允许他们假唱,这让那些天赋异禀、刻苦训练的歌手情何以堪?长此以往,会导致音乐产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即使真唱会有瑕疵,可能达不到理想中的完美状态,但也远比假唱所营造的“虚伪的完美”更动人。

责任编辑: 刘宪伟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