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六年,为何一棵不卖?
大众日报记者 赵丰 贾瑞君 李明
2023-12-02 06:42:05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种树六年,为何一棵不卖?
创新发展生态林业经济,黄河口盐碱地上生态产品价值倍增
□本报记者 赵丰 贾瑞君 李明
“林场这些年种树不卖树,把盐碱地改良好了,种啥长啥。”12月1日,禹海燕来到东营胜利生态林场,为林下赤松茸覆草保温。落叶下面,撑着“小伞”的赤松茸已冒出来了。
黄河三角洲是黄河流域的重要节点,这里大部分地区属于盐碱地,生态脆弱,产品供给能力差。2021年5月,东营成为黄河流域首个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在进行生态修复的同时,还要探索盐碱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生态修复,关键是种树。曾经,当地村民也种树,树长成后就砍了卖掉,一亩地能挣三四千元。但砍了树,土地很快返盐返碱,生态退化严重。如今,胜利生态林场承包着村里的地,禹海燕和村里人常年在林场打工,种树,种养中草药、赤松茸等,每年有上万元收入,吃上了“生态饭”。
“胜利生态林场和公司其他几个林场的1万余亩林地,以前都是盐碱地生态退化区,有些是村民卖树留下的‘光板地’,盐碱程度高,立地条件差。”山东润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苟水民说,在盐碱地上种树,和养孩子一样不易。2012年以来,经过物理改良、生物改良、生态改良“三步走”,林场才种成了白蜡、国槐等耐盐碱树种12万余株。
“但除了树,不知道还能种啥高价值产品。别说村民了,林场也曾靠卖树维持。”苟水民说,林场前期投入、日常管护花费大,树种好了,林场发展却并未随之破题。
2017年底,苟水民到浙江安吉学习,看到当地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回来便决定,林场以后不再卖一棵树,继续加强生态产品研发。到2021年,小欢猪、赤松茸、生态游等生态林业经济陆续发展起来。小欢猪每斤价格上百元,赤松茸每斤也在二三十元,亩均效益达上万元,比卖树高出好几倍。
“树越长越有价值,林场发展越来越可持续。目前,培植了6条生态产业链,生态有保障、群众有就业、企业得收益。”苟水民说,变化来自模式破题,也来自机制保障。东营市推行林权制度改革,专项补贴树木成活率达到90%的绿化工程项目。政府与社会力量合力,“盐碱荒滩”蝶变“绿水青山”。
最近,当地正在胜利生态林场试点建立生态维育经营配套用地机制。“盐碱地综合利用离不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保障。允许企业利用一定修复面积,从事旅游、康养等产业开发,并获得合理收益,有助于良性发展。”东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乔来秋说,东营将进一步统筹做好试点示范,力争在盐碱地综合利用方面蹚出更多新路。
责任编辑: 蔡继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