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牡丹区扶贫“产业树”这样“常青”

大众日报记者 王兆锋 李忠运

2019-11-18 06:36:29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

菏泽市牡丹区培养内在发展动能,努力实现脱贫攻坚成效最大化

扶贫“产业树”这样“常青”

null

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发展扶贫产业是稳定脱贫的重要支撑。在扶贫政策退出、优惠措施取消、扶贫干部撤走后,扶贫产业能否经得住市场的考验?

“我们未雨绸缪,通过培养内在产业发展动能,努力实现脱贫攻坚的成果效益最大化,确保扶贫产业‘树常青’。”菏泽市牡丹区委副书记、区长张泽中介绍。

11月9日,小留镇耿庄村,瘦小的耿文胜在自家院子里加工马扎,他70多岁的母亲和本村的两位老人给他打下手。

耿文胜说:“媳妇和两个孩子都有残疾,我没法出去打工。现在学了这个手艺,一天加工二三百个马扎,一个月能挣两三千元。活儿忙时,还能雇两个乡亲干活,一天一个人能挣四五十元。”

耿庄村是远近闻名的马扎生产专业村。在小留镇,一大批贫困户加入到马扎制作中来,有了稳定收入。“贫困户是扶贫产业的参与主体,我们注重提升贫困群众的自主发展意愿,引导激发内生动力,确保贫困户能挣钱、有奔头,积极性会越来越高。”牡丹区扶贫办主任张合生说。

企业是扶贫的市场主体。小留镇党委书记朱中华介绍:“我们探索把几个村的扶贫车间项目整合到一起,攥指成拳,建较大规模的扶贫车间,吸引较大规模的企业进驻,企业能吸纳周边更多农民就业,促进土地流转,企业也获得发展,形成多赢的局面。”

菏泽鑫然电子所在的扶贫车间,有2480平方米,是整合了5个村的扶贫车间项目而建设的。车间内,300多名员工在流水线上认真作业,加工智能核心主控板。

车间生产主管董建领介绍:“如果车间只有几百平方米,我们肯定不会来。现在车间的配套设施齐全,一天生产4.5万件主控板,全部供应九阳集团。员工都是周边村的农民,平均月工资3000元左右,贫困户的工资比其他员工高10%。”

“我们投入200万元建成了这个扶贫车间,企业一年给农民发放工资1000万元,这个项目,值!”朱中华说。据介绍,2016-2018年度,牡丹区建设产业扶贫项目394个,产生收益890.4万元。2019年的产业扶贫项目,包括种植、加工、车间厂房、机械设备等,已全部开工。

培植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能力,人才是关键。牡丹区通过外引内培,让一批优秀的产业发展人才长期扎根农村,深耕“三农”事业。

在沙土镇房庄扶贫果蔬种植基地,44个高标准大棚十分显眼。在一座占地10亩的大棚里,草莓生机盎然。基地负责人刘兆德说:“这个棚能产8000斤草莓,元旦前后上市,每斤能卖到40元左右。平时有30多人在这里打工学技术,多的时候有70多人。”

沙土镇引进山东梓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运营基地,采用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种植方式和“物联网”农业智能控制系统,项目覆盖34个行政村,惠及贫困户1584户3160人,多人从这里学到种植技术,走上了致富之路。

沙土镇还联合青岛农业大学和牡丹区农业局建设“科技驿站”2座,开展系列农技推广活动,年均培训1000人次以上,为园区内及周边村的贫困群众带来前沿技术,帮助贫困户稳步迈入产业发展“快车道”。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兆锋 李忠运 通讯员 郜玉华 报道)

责任编辑: 李扬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