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记者赵丰:一根皮筋的“抗疫”

大众日报记者 赵丰

2020-02-17 06:29:35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赵丰

一场大雪过后,武汉天晴得格外好。

这几天,山东医疗队微信群里,时常有队员发消息说:“大家把盒饭上的皮筋留一下吧。”“来上班的同志们拿点皮筋过来。”

盒饭上的皮筋?对,就是最常见的、最普通的那种皮筋。看似和抗疫一线的工作完全不沾边,其实不然。它被队员们攒了下来,在抗疫一线,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2月11日下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援助湖北抗疫国家医疗队队员、急诊护理主管护师李兴国和队友进入病区,这是他们的第一个班。

首先,要按病区规定顺序穿防护服。戴手套的时候,几位主任鉴于前两组队员穿脱的经验,在李兴国和队友的手腕处又加了根皮筋,这样手套与隔离衣不容易分开。

记者了解到,有的女队员手臂细,手套不加固不行。甚至有些患者心理急躁,不配合医护人员,言行都有激烈之处,一旦手套被扯落,就会发生职业暴露,风险很大。

“但时间一长,皮筋就像箍在手腕上的一圈止血带,整个手掌开始充血,然后膨胀,继而麻木,最后疼痛。”李兴国说。

李兴国和队友把最外层的皮筋取下,情况稍好了一些,但内层手套的皮筋还在起作用。李兴国硬撑了4个小时后,毕志超医生建议他先撤出去。等忙活完手上的活,交完班,请示护士长后,李兴国撤出了病区,皮筋在手腕上套了5小时20分钟。

“即便提前出来了40分钟,两个手腕还是勒出了两道深深的印记,右手疼了两天。”李兴国告诉记者,“赵丽娟护士长最后一个出来,出来的时候手腕上两道深深的勒痕,鼻梁上被护目镜压出了两个水泡。我们心疼地问她疼吗,她笑着说‘没感觉到’。”

经过几天的“试验”,队员们总结,皮筋套手是一种错误做法,很快进行了改变。

但皮筋不是没有用了。

队员王玉灵说:“系带式的口罩用完了,皮筋就派上了大用场。把口罩两边的带子使劲往后拉,用皮筋穿过两个带子,系在头后,挂耳式口罩就变成系带式的了。”

李兴国等队员告诉记者,最近一直这么用,一般两根皮筋就可以了,暂时没有遇到断掉的情况。这几天,又攒了几根皮筋,准备上班时带过去。

皮筋用在口罩上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虽然也会有形成面部勒痕、耳朵压得疼等副作用,但队员们并不太在意。他们的目标很明确:防护好自己,救助更多的人。

责任编辑: 禹亚宁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