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通道聚焦|首场“部长通道”回应全年经济增速、财政政策、粮食安全等热点问题

大众日报记者 魏然 赵琳

2020-05-23 07:13:18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首场“部长通道”回应全年经济增速、财政政策、粮食安全等热点问题

中国经济的向好趋势没有改变

□ 本报记者 魏然 赵琳 

5月22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开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财政部部长刘昆、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通过网络视频方式,对全年经济增速、财政政策、粮食安全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

何立峰:GDP增长目标客观上融入到财政、货币和其他政策中

何立峰说,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去年中国GDP增长6.1%,其他经济指标也都很亮眼,确实很不容易。这也说明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比较牢固,比较厚实,我们有实力也有能力应对前进中的各种困难挑战。

关于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到今年GDP增长目标的问题,何立峰表示,“客观上它的内容已经融入到其他相关指标当中,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其他政策当中。”今年一季度以来,很多指标跟以往是不具可比性的,而且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现在世界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还在蔓延,对所在国的经济到底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有巨大的不确定性,还有待观察。

因此在目前情况下,不纠结于经济增长的具体指标,将使我们更加专注于不断扩大内需,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更加专注于做好“六稳”工作,实现“六保”任务;更加专注于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适应引领创造新的需求,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更加专注于实现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

何立峰坦言,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今年一季度经济下降6.8%,其他各项经济指标也受累下行。但是冲击是短期的、暂时的,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来看,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各地方有力有序有效地复工复产复市复业,中国经济总体上比较快地复苏,还催生发展了一批新产业、新企业,发展势头都比较好。尤其是5月份小长假之后,各项先行指标,特别是发电量每天增长5%到6%,铁路日装车数量稳步增长,有些产业特别是一些重要企业的生产经营快速恢复,增长幅度甚至超过两位数。“这充分说明,中国经济有实力也有能力克服当前的困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个完整、系统、综合性的目标体系,“十三五”规划就包括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一共有25项指标,其中12项是预期性的,包括GDP、人均收入等,有13项是约束性的。从目前执行情况看,有一些指标已经提前实现,到年底,通过努力,有一部分可以超额完成,有一部分可以全面完成,极少数可以基本完成。

何立峰说,今年的投资工作应该侧重于做好“三个精准”。首先是精准筹资。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整个中央层面筹集的资金超过5万亿元,其中新增2万多亿元。最主要的是通过政府作为,带动和激发社会资本跟进,从而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有机融合。第二是精准项目。要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公共卫生、医疗应急物资等领域短板,尽快给予弥补和建设。推进“两新一重”建设。第三是精准施策。抓紧做好前期工作,包括前期准备工作,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不能让项目等着资金,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包括土地、环评等,都为项目服务。

关于“六稳”“六保”,何立峰提到,“六稳”就是落实稳中求进总基调的具体抓手,“六保”和“六稳”是相辅相成、连贯统一的。“六保”内部也是相辅相成的,前面“三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只要保住了市场主体,就能有效地保住居民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保住了居民就业,就能够保住基本民生。再加上社会保障的兜底作用,这项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重点是从宏观层面、社会层面来保障前面的“三保”能够更好落实。

刘昆: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让人民群众过好日子

受疫情影响,今年我国财政收入将会减少,预计地方财政减收增支8000亿元到9000亿元,一些地方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面临较大压力。

刘昆表示,加强对地方财力的保障是今年预算安排的重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增加赤字率所增加的财政资金全部安排给地方,中央财政发行抗疫特别国债的收入,也全部用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这是对地方财力和地方财政运行的强大支撑。

在今年的一般预算安排上,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增加了12.8%,这在历年是最高的。中央财政还专门设立了特殊转移支付,用于支持地方基层运转,保障基本民生。中央财政对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奖补资金增长安排了10%。中央财政还专门安排了对湖北的支持,中央财政将全力保障地方财政的正常运转。

“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让人民群众过好日子!”刘昆强调,政府过紧日子是长期方针政策,不是短期的应对措施。

刘昆表示,虽然近年来对“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做了连年压缩,但“紧”还有空间,在预算的科学安排上还有空间,在勤俭节约、精打细算上还有空间,在提质增效上还有空间。

“政府过紧日子与保障正常运转是没有矛盾的。”刘昆表示,今年中央本级压减了非急需非刚性的支出超过50%,但对工资等刚性支出是给予保障的,机关运行是有保障的。“铺张浪费的钱绝不该花,没有绩效的钱也不该花,花了还要依法依规问责;要把该花的钱花在刀刃上,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兜牢民生底线。”

韩长赋:“口粮”绝对安全,“饭碗”端在手里

粮食够不够吃?猪肉价格会不会涨?这些都是老百姓关心的问题。

“我想用四句话给大家吃一个‘定心丸’:粮食连年丰收,库存比较充裕,‘口粮’绝对安全,‘饭碗’端在手里。”韩长赋说,我国已经连续十几年实现粮食丰收,年产量连续五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远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粮食安全标准线。两大“口粮”——稻谷和小麦的自给率达到百分之百,现有库存超过一年的产量。

但韩长赋也强调,对于粮食生产,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下一步,将加强防灾减灾,抓好政策落实,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到实处,今年要完成8000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力确保今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实现小康之年粮食丰收。

最近,猪肉批发价格已连续13周小幅下降,每公斤大体降了12元,比最高时下降23%。未来猪肉价格会不会涨?韩长赋说,随着生产恢复,供求关系改善,后续猪肉价格不会大幅上涨。韩长赋分析说,从政策引导来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猪稳产保供存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地方政府也拿出了“真金白银”,从政府层面鼓励推动生猪生产。

从市场来看,行情较好,养猪投资在增长。从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这两个指标可以看出,如果按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预计今年的生猪生产可以恢复到基本接近正常年份的水平。但韩长赋同时表示,生猪生产完全恢复需要过程。下一步将压实责任,开展督查,落实好扶持政策,调动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抓好非洲猪瘟防控。

“这些措施落实到位,生猪生产供应链一定能恢复。当前牛羊生产和家禽生产形势都很好,保证老百姓碗里不缺肉。”

责任编辑: 李伟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