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基层说|尝到甜头,也有盼头

大众日报记者 姜斌 李晓伟 张双双 李明 曹儒峰

2020-10-27 06:31:11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邹平市绿蔬源农业合作社负责人甘冲:在两个方面谋求提升和突破

自2010年以来,我们的合作社先后流转了4700亩耕地,配套大型指针式喷灌设备34台,8名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管理。

近几年,农田的机械化、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播种、施肥、浇水、打药、收割这些环节,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就连啥时候收割粮食,也是用专业的水分探测仪器进行检测。农田标准化不断提高,集中连片使用大型农机的愿望变成现实。拿夏收来说,4700亩地4天就能收完。在实际操作中,高标准农田还面临不少制约。比如从土地流转到集中连片,如果有几户农户不同意流转,就无法真正地实现集中连片,机械化进程就无法达到100%,成本投入和种植效益受到一定影响。

下一步,我们要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内容提升和农作物下游产品延伸上谋求新的突破。目前,我们在“粮改饲”政策下,探索了青储玉米的种植,从收割到打包到运输,实现了一条龙产业效益。

德州乐陵市花园镇关赵村党支部书记赵公明:科学种麦尝到甜头,灌溉还是个难题

我们村人口不多,共680人,现在家家户户种植小麦和玉米,我家有30亩地,种植面积属于村里中上游。谈科学种田,我不得不提一个人:乐陵市农业农村局的高级农艺师刘新华。正是有了他的帮助,今年麦收以后,我核算了一下,亩产小麦1200至1400斤,比去年增加了一二百斤;刚刚收获的玉米亩产1500多斤,也是明显增产。尝到了科学种田的好处,镇上和市里组织的培训班我会去,农艺师定期来村里看庄稼长势,我也要让村民们跟着去学习。

只是,和很多小型村庄一样,灌溉是我们村的一个难题,眼下正是小麦播种期,家家户户都在排队用地下水浇地。以今年的玉米灌溉为例,如果可以用河水灌溉,一亩地花两元钱,用时一个钟头;但用地下水,每亩花十四五元,而且四五个小时才能灌溉一亩地,现在农村的年轻劳动力普遍较少,我希望能有办法让农民灌溉不再是难事。

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安湖新村牟桥支部书记房秀民:盐碱地变“金疙瘩”盼盘活更多闲置资源

我们村地处黄河下游,北临渤海,是东营市盐碱化程度最重、立地条件最差的区域之一,过去这里一直就是白花花的盐碱地,现在可不一样了,村里的地可是村民致富的“金疙瘩”了。

从昔日不毛的盐碱荒地变身沃野良田,从低产量、低效益到现在成为村民口中致富的“法宝”,变化主要得益于黄河三角洲未利用地项目。2011年10月,项目开始实施,包括我们村在内的12.52万亩土地进行规模化开发。项目区全部采用“暗管排碱”技术,配套建设沟、渠、路、林、桥、涵、闸、泵等农田水利设施,我们村土地也由小方改成大方,建成了高标准农田。土地变好了,发展的机会也就多起来了。我们引导村民们把村里的6000多亩地统一流转给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经营,村里人均年增收1.8万到2万元。

我觉得,现在好多地方,年轻人外出打工,土地、水库这些资源处在闲置状态,要是能把这些资源盘活了,村里才会更有活力。

东平县成龙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成龙:技术和服务是我们的立足根本

2013年7月,我们7个人合伙成立了东平县沙河站镇成龙农机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000万元。

为不断提高社员的服务标准和技术水平,我们每个季度举办一次农机新技术、新机具运用、检修、保养技术交流培训会,每半年组织一次农田作业质量标准和作业安全点评研讨会,不仅提高了社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还增强了为农民服务的能力。

今年,我们合作社与沙河站镇65个行政村签订了托管土地协议4.85万亩,全镇460台农业机械入股到合作社,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收费标准、统一作业质量,提高了机械作业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托管后的农业机械作业费,比往年同期节约30%,今年的秋收秋种,全镇共节约生产成本242.5万元。合作社从收益中按每亩土地10元钱的价格给各村村委作为服务报酬,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大众日报记者 姜斌 李晓伟 张双双 李明 曹儒峰 报道)

责任编辑: 张晨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