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湖:守住湖光山色,打造生态宜居城

大众日报记者 姜言明 曹儒峰

2020-11-11 06:37:48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矿山复绿800余公顷、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消除、东平湖常年保持Ⅲ类水质

守住湖光山色,打造生态宜居城

泰安成立总指挥部,下设山、水、林草、田和东平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五个分指挥部,“山上山下,上游下游”整体推进。同时,成立追责问责、政法稳定、财政审计三个保障工作组。根据项目区域,又成立了城区和农村两个项目指挥部,构建起了“1+5+3+2”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保障体系,合力攻坚。

“原先这里经过三十多年的开采,破坏相当严重。开山不止,炮声震天,大车不断,尘土飞扬,周围村民怨声载道。现在,不仅乱采滥挖停了,荒山还披上了新绿。”11月1日,泰安市岱岳区城子寨村党支部书记张斌,指着村南正在修复的山体说。

顺着所指方向,记者看到由于长期开采,多处山体斜坡险峻陡峭。“崖壁净高140米,在巨大的立面石壁上种树,复绿难度极大。”泰肥一级路及省道330线两侧损毁山体修复项目经理华成告诉记者,当初项目设计在崖壁上设置植生槽,在槽内绿化。但专家现场审查后提出,通过植生槽绿化,苗木“看天吃水”,成活率低且施工难度大,极易发生安全事故。经过专家论证,修复工程改为开凿马道进行台阶式复绿。

“我们开辟了6米宽的多条马道,在道面上种植侧柏、雪松,在斜面上种植草皮。多亏了专家指导,石头山很快焕发新生机,还给当地政府增加了323亩复垦土地。”华成说,项目正在收尾,12月底全部完成。

2017年底,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为全国试点。“2018年5月我们专门聘请42名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水利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宏观指导和现场具体指导两个专家库,对工程项目全程指导。”泰安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领导小组常务副主任刘培亭介绍说。

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点多量大,项目包括地质环境、土地整治、水环境等5大类67个项目。“除了设立专家库,我们还在资金、系统化治理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创新’理念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刘培亭说。

根据估算,项目建设总投资逾166亿元。除去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补助20多亿元,其余需要地方政府自筹。

为此,泰安成立60亿元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建设基金。其中,围绕东平湖沿岸综合治理,东平县设立了12亿元的修复基金,是省内首只生态保护修复基金。与此同时,泰安采用PPP模式,将7个项目整合为一个泰城水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与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签订57.68亿元合同,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大汶河距东平湖最近的一条支流——肥城康汇河的治理,可谓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

“我们沿河建设修复表流湿地800亩,河堤铺设3.5米宽沥青路面,对21公里河道进行生态修复保护。同时,建设1处日产6万吨再生水厂,将通过湿地自然净化后的污水厂尾水再经超滤、反渗透工艺处理后,供电厂及当地化工产业园的企业使用。”肥城市水务集团副总经理石忠说,项目总投资3.45亿元,企业自筹近2亿元。据测算,通过再生水收益,企业14年可收回项目投资。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项目推进过程中,当地统筹各要素整体保护,进行系统化治理。

泰安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总指挥的总指挥部,下设山、水、林草、田和东平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五个分指挥部,“山上山下,上游下游”整体推进。同时,成立追责问责、政法稳定、财政审计三个保障工作组。根据项目区域,又成立了城区和农村两个项目指挥部,构建起了“1+5+3+2”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保障体系,合力攻坚。

柴汶河在新泰市境内绵延93.94公里。新泰市以此作为全流域的系统治理工程,对河岸两侧200米管理范围进行综合整治,建设表流湿地3000亩,并利用两岸整治新增4600余亩耕地,先后引进宫里万亩荷园、白沙风景区旅游等一批现代农业及生态旅游项目。

截至今年10月底,泰安市八成以上工程已完工。矿山复绿835公顷,全市2万余名群众解除地质灾害威胁;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消除,大汶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东平湖水质常年保持Ⅲ类水标准,直接受益群众500余万人。“坚决完成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让泰安的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城市更加生态宜居,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这项民生工程带来的福祉。”泰安市委书记崔洪刚表示。

(大众日报记者 姜言明 曹儒峰 通讯员 薛 峰 张 健 报道)

责任编辑: 张晨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