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乡村振兴齐鲁论坛2020|构建新发展格局,乡村振兴这样着力

大众日报记者 毛鑫鑫 张忠德

2020-12-06 06:33:26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构建新发展格局,乡村振兴何处着力

专家学者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0-12-06来源:大众日报 03版

“乡村振兴齐鲁论坛2020”在青岛举办,专家学者共商乡村振兴事业,共话齐鲁样板打造。(□记者张忠德报道)

□ 本报记者 毛鑫鑫

“‘十四五’时期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放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大背景下。”

“要千方百计提高农产品充分供给的安全程度,牢牢把握农业产业安全的主动权。”

“不仅要做好‘一产’,更要做好‘接二连三’、功能多样的新农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山东的光荣使命。12月4日-5日,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之际,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农业农村厅、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乡村振兴齐鲁论坛2020”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办。知名专家、学者相聚一堂,共商乡村振兴事业,共话齐鲁样板打造,为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智慧和力量。

“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会在怎样的大背景下铺展开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会带来一系列颠覆性变化,新冠肺炎疫情也带来了新变数,这些自然会对乡村振兴产生深刻影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叶兴庆分析,因此,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找到乡村振兴着力点。

他认为,从内循环看,要促进农产品进城,着力加强以冷链为核心的农产品物流设施建设。创新流通的方式和业态,用互联网扩大交易半径、降低交易成本。同时引导人才、资本、技术等下乡,畅通城乡要素流通;从外循环看,要促进进口来源的多元化,增强对供应链关键环节的掌控能力。另外,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带动农业升级、农民增收,保持重要农产品必要的自给率和国家储备调节能力。

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粮食安全被多位专家关注。“今年疫情肆虐全球,国际上统计,截至10月份,有35个国家出台了59项和农产品有关的出口限制政策。‘任凭风浪起,我有压舱石’,中国经济社会保持稳定,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的稳定供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朱晶说。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张红宇建议,保障农业产业安全要针对不同农产品对14亿中国人民生活影响的重要程度,按照一是保障吃饱、二是保障吃好、三是保障吃出花样来的农业产业优先顺序,完善和确定新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扛牢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以规模化促进粮食生产经营方式转变,通过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增加粮食的产出能力。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特别是托管、半托管形式的服务规模经营;以集约化促进畜禽生产经营方式转变,最大限度防控疫病、减少污染。”

未来,中国和山东农业要往哪个方向发展?省政府特聘专家、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焜作了展望:“口粮绝对安全和谷物基本自给是底线,在这个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农业生产比较优势,把更多水土资源和资金向绿色、特色、多功能的高效高值农业领域倾斜。同时,聚焦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创新发展,除了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内涵之外,更要注重政策创新和制度创新。”

省政府特聘专家、复旦大学六次产业研究院院长张来武认为,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转换思维模式,创新产业模式,要树立“互联网+”思维,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科技农业和智慧农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农业产业的附加值。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等仍是短板。”省政府特聘专家、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原主任宋洪远说,从全国来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就要建立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机制。同时,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城市人才下乡激励机制,以及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治理机制。

“以城带乡,城市的要素要下乡,城市的居民也要下乡,繁荣乡村市场。”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祖辉说,今后乡村的价值实现,不再是传统的农产品进城、劳动力进城,还需要乡村的生态、文化的价值实现。山东要将生态优势和人文优势转化为农业农村发展的新优势和“金山银山”。

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省政府特聘专家、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黄少安提出,要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推动由“输血”为主向“造血”为主的转变,真正让农民和农村实现自我发展和振兴。

聚焦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共同富裕,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苑鹏建议,推进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要更加关注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着力解决合作社“小弱散空”问题,让生产能手、经营能手、技术能手带着农民干,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坚持政府引导,强化普惠服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注重规范管理,创新经营模式和发展路径,持续提升组织化程度。

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要继续实施好产业扶贫政策和产业布局规划,建立低收入人群可长期受益的利益联结机制。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强化教育、医疗等领域的保障,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国人民大学扶贫研究院院长、教授汪三贵说。

浙鲁“牵手”话振兴

2020-12-06来源:大众日报 03版

□ 本报记者 张忠德

“众所周知,浙江省在乡村振兴实践方面走在前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最初的实践地就是浙江省安吉县;而山东省正在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也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创造了品牌经验。今天我们在此实现了‘牵手’!”12月5日,乡村振兴的基层实践与理论发展研讨会在青岛举行,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徐闻的话引发了共鸣。

作为“乡村振兴齐鲁论坛2020”的分论坛,这场研讨会除了汇集众多乡村振兴领域“理论派”专家学者的智慧,一个更加突出的特点则是乡村振兴“实战派”们——来自浙江和山东两地的强村、强镇、强企代表的碰撞交流。

“突出党建引领,完善管理机制。”这是浙江省长兴县顾渚村党支部书记张明祥的话。

“我这个村最大的亮点,就是党建引领,吃透中央的政策。”这是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党委书记高淑贞的话。

“党建是改革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这是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社区党委书记王传喜的话。

无论是来自浙江,还是来自山东,党建统领已经成为乡村振兴基层实践的最大“法宝”。

从农家乐走向振兴路的顾渚村地处三省交界,从一位退休医生做起第一家农家乐开始,顾渚村目前全村有农家乐、民宿485家,2019年接待游客量达到3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43亿元。“我们选择了一些年轻的党员,成立了农家乐支部,鼓励他们先行先试,培养乡村旅游发展典型,现在全村的农家乐理事长中80%是党员!”张明祥告诉记者。

“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实行党组织领导下的村企合一,村党委成员全部交叉任职,党组织随产业建,带动产业强。”王传喜这样讲述代村的“发家路”。依靠强劲的党组织,发挥土地集中经营的优势,这个20世纪90年代末远近闻名的脏乱穷村,摆脱了贫困,实现了小康,2019年村集体各业产值30亿元,村集体纯收入1.3亿元。

乡村振兴没有产业不行,但与对党建统领的统一认知不同,来自浙鲁两地的实践者们对乡村振兴的产业探索已经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姿态。

浙江省义乌市何斯路村的“第一桶金”来自于乡村观光业,当年何斯路村通过试种薰衣草吸引客流量,围绕薰衣草又注册了199种产品,产品销售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随后,村里又盖了自己的接待中心、酒店,民宿经济和农家乐也随之发展开来。

随着乡村旅游不再新鲜,如何转移阵地成为摆在何斯路村党支部书记何允辉面前的新课题:“2013年以后,村里开始转型做教育产业,现有关于教育培训的企业十家左右,产值可以做到两千万元的有两家。其中有一家生产的人工智能化教育软件,上海市有100多所学校都在用。”

三涧溪村的崛起则来源于一次工业园的落地。“通过工业园的落地,解决人人有事干、户户都挣钱的问题,集体经济得到了发展壮大。”高淑贞介绍说,“随后,我们又通过规模化种植养殖,让一产也发展了起来,随着工业园的发展,来就业的、来打工的越来越多,三产又发展了起来。所以,我说三涧溪没有支柱产业,一产、二产、三产综合发展。”

碰撞交流中,这些实践者们谈及最多的还是乡村振兴的人才从哪里来。何允辉就告诉记者:“2008年我回村时,908口人的村庄,当时住在村里的大概200来号人,年轻人寥寥无几。”

如何吸引年轻人,硬件投入当然必不可少。“在寿光,污水处理、道路建设等都延伸到了农村。今年我们镇又投资了1.7亿元,对还没道路硬化的村全部实现了户户通,无论大街小巷全部实现了道路硬化,使农村的基础设施日渐完善,逐步和城镇接轨。”寿光市侯镇党委书记王学江介绍。

“要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到乡村、留在乡村,不仅要营造良好的硬件环境,还要通过数字化的支撑,给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浙江省龙游县溪口镇党委副书记沃海涛表示,“竹笋是我们当地的特产,在我们的扶持下,2018年,几个年轻人在京东、阿里巴巴等线上平台卖笋卖到了全国第一,如今已经发展成了12个人的创业团队,今年参加全国创业比赛还获得了二等奖!”

责任编辑: 王建国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