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专版刊登“写给五年后的我”征文活动优秀作品①

2021-01-09 06:35:58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编者按:

2020年12月3日,大众日报和济南市邮政管理局联合举办的“写给5年后的我”大型主题征文活动,在大众日报客户端正式上线,邀请广大读者一起共赴五年之约!

5年的时间,社会和个人的生活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无论是一直扎根在脱贫攻坚阵地的干部群众,还是曾经在战“疫”一线奉献热血的医务工作者;无论是车间生产线上忙碌的工人,还是三尺讲台旁的人民教师。无论你正从事什么职业,每个人都是时代的书写者。

你的“十四五”会是什么样子?对自己、对生活有什么样的目标和期许?对2025年的山东蓝图有何畅想?

征文活动开展以来,我们收到众多读者来信。有五年读400多本书的66岁“好学”老人,有7岁的二年级小学生;有脱贫一线的扶贫干部,有能在平凡家务事里发现乐趣的退休职工;有把握当下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大众日报大学生记者团成员,有努力拼搏不惧改变的公司职员……我们珍视每一封来信,为每一个人的梦想和未来鼓掌。

现挑选其中有代表性的优秀来稿,在大众日报刊发,以飨读者。

写给我这个“不称职的妈妈”

说实话,一眼看到“写给5年后的我”这个标题的时候,我鼻子一酸,如果以今天为结点的话,往前推5年,是我个人经历“最糟糕”的五年。但有一天,我看到一句话,“用5年后的心态看待今天,啥都不是事儿!”这句“心灵鸡汤”如醍醐灌顶般让我惊醒,是啊,今天的痛苦、失落、埋怨,换一种眼光、换一个心态,5年之后再回看,我应该会对自己说:“你真傻”。而我更傻的是,由于沉浸在痛苦里无法自拔,影响了马上要中考的女儿的心情和成绩,从争取考上重点高中,跌落到“还能不能考上高中”,所以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妈妈”。

大家也许已经猜到,又是一部“狗血”家庭剧,一直傻乎乎、乐呵呵过日子的我一直坚信“爱就是爱了”,可这爱却埋葬在了2018年,发泄、疯狂、撕扯,这些我都不敢让女儿看见,把自己埋在被子里,把自己的手臂咬得生疼,后来我才知道,每次的强颜欢笑,都在女儿心里扎下了刺,她懂,她真的懂,她对我说:“妈妈,考上大学,我就带你去我在的城市生活。”

我换了工作,繁忙中有奔头,积极中有收获,勤奋中有快乐。2019年初秋的一天,女儿跟我说:“妈妈,你这次出差都瘦了,是不是工作很辛苦。”我说:“不辛苦,妈妈收获很多,因为我们是给别人带去欢乐啊。”可我没有告诉女儿,为了跟团慰问省外职工,我这个被临时抓壮丁的“摄影师”用上了20岁青年人的体力,每到一个项目部就马不停蹄地踩点、跟拍、制作,为了拍好一场演出,我在千人会场跑得满头大汗。内蒙古的夜晚已渐凉,我站到休憩亭望向远方,大声地喊出:“我做到了,我会更好。”

2019年,女儿考上了一所普通高中,女儿说:“发挥太差。”我说:“你已经是妈妈的骄傲了!咱们高一再出发!”可工作的忙碌让我跟女儿的交流越来越少,女儿也变得不爱跟我聊天,甚至吼我说:“我就是不想跟你说!”我又一次感受了“不称职妈妈”带来的危机。于是我再忙,也要在晚上10点前去接女儿放学,每次15分钟的路程是我“贴近她,靠近她”的最好机会,女儿从跟我并行走,到跟我并肩、再到牵手,我欣喜若狂,我知道“十五分钟沟通法”起作用了,有一次我故意藏在角落里不看她,她一下子跑向我抱住了我,那一刻,我泪流满面。从此,我与女儿又是“无话不谈”,谈她的同学,聊她的爱好,说她的梦想,她说“当一名法医”已立志很久,虽然我是极害怕的,仍鼓励她:“人间的正义之士,亮剑吧!”娘俩笑作一团。

“教育孩子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从不会顺风顺水。”我在“女儿日记”上这样写。但是,只要家长快乐、积极、阳光,孩子一定感受得到。2020年,我和女儿成了朋友,虽然也偶有小情绪:“妈妈,你要是再不休息,就成老太婆了”“妈妈,不给我买这个耳机你就不是我天下第一喜欢的了”“我就想烫个刘海能怎么样?高中生就不能爱美吗?”很多人感叹,咱们小时候哪有这些“小矫情”。我记得,我12岁才看见电话长啥样,18岁才跟着父母搬进楼房,我的妈妈更是在最艰苦的年代半夜从床底下偷偷掏出红薯根嚼着吃,可时代在进步、在发展,我们也期盼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是要让孩子的思想“穿”回过去,并一味地强调:“想当年”“我们那时候”,艰苦朴素的美德,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应该践行在行为和习惯中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孩子,面对未来和挑战,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心有所信,方能行远”,还要鼓励孩子搞发明、搞创新,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新世界。

我想象着,五年后的今天,我或许还扛着相机,但我更多的是记录美好生活,而5年后的女儿,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或许正在大学的实验室里实现着她的梦想。我会用努力、包容和爱让“不称职的妈妈”这个标签逐渐消融,我还想对女儿说:“我们一起奋斗、一起加油,5年后,我更爱你、更爱生活,更爱我们值得拥有的新世界。”

(寄信人:山东能源新矿集团翟镇煤矿 刘玉玲)

致5年后的那个少年!

不知道当你收到这封信件时,还是否记得,那个五年前的你,曾在2020年12月3日的一个夜晚,以一名大一新生的身份,在给你写信。首先,我想轻轻地问你一句:五年之后的我,你是否感谢现在的我?

2020年,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之际,你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之一——高考。在通往高考的路上,你选择勇往直前,但可惜的是,你并没有考出自己满意的成绩。于是,你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然后带着满腔热血,来到了美丽的鲁东大学,并选择了免费师范生这一专业,遇见了很多和你一样有着共同梦想的人。你告诉自己,你以后要做一名人民教师,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

2025年,你应该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并在你自己的家乡——山东德州工作。这应该是你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吧,不知道初入职场的你,是否还拥有5年前的那份热情,所以,我想再次提醒一下你,不要让“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成为你沦落的借口。你在农村或乡镇教书,也许条件不如大城市,但我相信,只要你坚持住那份初心,你就会活出属于你的精彩。

说实话,我很羡慕你,因为你所生活的环境,无论是经济还是科技都要比现在发达。还有,那时的你,有没有遇见那个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啊?我相信,那时的你,应该会比现在优秀吧。

鸡蛋,从外部打破,是食物;从内部打破,是生命。人生,从外部打破,是压力;从内部打破,是成长。希望在你接下来的人生历程中,能够真正地从内部突破自己。你正处于人生中最好的年华,未来还等着你去开创,路途很长,你依然可以开创属于自己的那份成功。

愿时光奔腾,像一条大河。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愿你赤心长留,笑颜依旧。

愿你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寄信人:鲁东大学 王冲)

越泰山之巅赴五年之约

见字如面、别来无恙。时光荏苒,飞短流长。恍惚间,五年之光白驹过隙。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从泰山脚下、汶水之畔,来到珍珠泉边、大明湖旁;从享受泰山秋韵,到品味济南冬天;从故乡回到求学的城市。斗转星移,变化的是地理位置,不改的是奉献初心。

回首五年,我还是泰安市规划局的一名工作人员,在泰安市财源大街西端旧城改造指挥部从事办公室工作,负责单位的宣传和信访。从项目之初的招商引资、规划设计、征收动员;到项目实施的制订征收方案、协调征收单位、入户动员群众、宣传项目进展、处理信访问题;再到地质勘探、回迁楼开工建设、回迁小学建成、开发地块出让……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曾经跃然纸上的十七栋回迁楼,如今已经有居民在此安家乐业;以前在泰安人口中的“裤衩子”现在已经基本完工。每每路过,就想起当年的岁月,离开已经近五年,还能有房屋被征收人见了同事要问问我的近况。曾经群众对市委、市政府决策的不理解,对政府工作人员具体工作的不支持,现在都欢天喜地搬入新家。投身市政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更新城市面貌,作为建设者有着无比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五年间,身处社会的角色不断变化,每一份人生风华都成了瑰宝。2020年,在泰安市中医医院工作,与疫情擦肩而过,感谢这段经历、感谢医院培养,让我更加坚强、更加努力。

终在岁末离开故乡,来到曾经熟悉的城市,进入新的工作岗位,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开始,全新的五年。2025年再次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会是什么样子?能否依旧清晰记得抗“疫”的点点滴滴;是否还记得父母的叮嘱、儿子的微笑;是否依旧保持着积极昂扬向上的奋斗之心。

第二个孩子即将出生,我收到这封信时他即将五岁,五年的成长他会给我留下多少欢乐;还有老大,他都要十岁了,会不会长得比妈妈高。祝福父母身体健康,这是我继续努力的最大资本。五年,立足工作岗位,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做一名合格的工作人员,把全省的人大工作宣传好。

五年啊,我能攒下多少济泰之间的火车票呀!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回首五年的经历波澜壮阔,展望五年的成长信心满满。携妻带子一起赴五年之约,做最好的自己。

(寄信人: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齐文)

愿你我皆爱生活,皆被生活宠爱

人生旅程漫漫,充满了未知,谁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模样。五年后的我,也许早已踏上了职场,正在那充满未知的社会中找寻自己所喜欢的样子。人生路长,未来可期。

五年后的我可能是一位摄影师。摄影是我所热爱的东西,生活中处处都是摄影,摄影皆是生活。我喜欢的一位作家大冰曾经说过:“请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过着你想要的生活。忽晴忽雨的江湖,祝你有梦为马,随处可栖。”在生活中,做着自己所热爱的事情,把自己热爱的东西用来生活,这也许是许多人都想要的生活。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是,在你不如意之时,有你所热爱的东西给你带来喜乐,又何尝不是生活的意义所在呢?五年后的我,一人一物,走过千山万水,遇见壮丽的山河,触摸每一条小溪,这正是我想要的生活。愿你我皆爱生活,皆被生活宠爱。

五年后的我可能是一名老师。教书育人,过着平凡又朴实的生活。校园里,学生的嬉笑声不知不觉传到耳边,看着小孩的笑脸,小鸟三五成群在树上叽叽喳喳,谁又会不喜欢这样的生活呢?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我认为这是对老师这个职业最美的赞誉。五年后的我也许在某座小城市中,在那张朴实的讲台上,台下坐着一群学生,把我的所学倾囊相授。教室里走了又来,同样的地方,不同样的人。也许我会在学生的陪伴下发现不一样的自己。也许你会发现,在那一座烟雨小镇里,会有不同于大城市的美好。

五年后的我可能是在读研究生。五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似乎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间就把我们往成长的地方送去,也许某座校园的某个角落里,还残留着我们奋斗的味道。在更高的学府里面学习更多的知识,在那不熟悉的校园中漫步,回想起今天,你会感谢今天努力的自己。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的一生总在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去享受它、热爱它,当学习成为一种爱好,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五年,既是一个时间,也是一次机会。五年以后的我,会走向自己所喜欢的方向,把热爱融入生活,这时你会发现,原来未来可期。

(寄信人:临沂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李昌利)

家务事里快乐多

说来不好意思,还真没给你写过信。倒是你当年念书时,常收到父亲的信,虽然父亲就在另一个县城做事,离家不过几十里路。因为忙,父亲长时间不能回家。隔三岔五的,你便收到父亲的来信。信里面满满的父爱,其实也是好多年后才真正体会到的。

父亲的每封信,你都细细读,一遍遍地读完,折叠好,保存起来。你感觉同样的话,当面说不出的,在信里就可以平静地写出来,或直接或间接,都可以。父亲是个老革命,1938年,任咱村里第一任地下党书记。咱村是红色根据地。县上还在村里给父亲设了纪念室,村里塑了父亲的全身像。也许从常收到父亲的信起,你对信有了一种心理认同感、亲切感。对于父亲的来信,你看得很神圣,很期盼。每次收到父亲来信的一刹那,你都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女儿。父亲也许是刻意的,信老是寄到你念书的县一中。这让你很是自豪和得意,因为你每次从班主任手里接过父亲的信时,都似乎能感觉到周围同学投过来羡慕嫉妒的目光,甚至包括班主任老师的羡慕。你隐隐觉得,父亲的信,成了你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的利器,是鼓励你向前的加油器,还是浇灭你骄傲情绪的灭火器。

你很在乎地保存着父亲的所有来信。恍恍惚惚中,你觉没觉得写信的那个人还在?只是世间再无父亲信。

一晃,你也到了当年父亲给你写信时的年龄。时光无语,脚步有声。你现在每天上菜市场,上超市,在家做饭,洗洗涮涮,照顾家人。做这些家务事,让你感受到了许多的乐趣。这乐趣,蕴含了对家人深深的爱,也有对他人的理解和同情。

五年后,这些乐趣还在吗?当然。你相信乐趣还在。那你又会是什么样子呢?变是肯定的,也许你膝盖的疼痛加重或缓解了,还要继续每天炒盐热敷,既然有效果,就别怕麻烦,坚持下去,必有所获。单位疾控中心给你订的《健康指南》,对你的生活帮助很大。疾控中心历任领导对你对退休的人员,很重视,很照顾,逢年过节,都到家里看望慰问,让你和家人感到了无限温暖,每每让你充满了感恩之心。

五年期间,有不少变化也会有不变。也许周围超市的规模变大了,品种变得更丰富了,服务员也许换了一茬又一茬,新面孔代替了老面孔,但,她们的服务态度依然不会变,还是那样笑脸相迎,那样热情服务,那样百问不烦。还有一个不变,就是你对做家务事的乐趣。

你还会像从前那样,每天去买三袋晚饭喝的鲜奶。轻松地和卖鲜奶的小媳妇聊聊天,听她说说她儿子的乐事。每次提到她的儿子,她眉宇间便露出笑容。也许,五年后,她的儿子有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有了自己喜欢也喜欢他的女孩。你再去买奶,她的话匣子更会电量十足地播放她的生活幸福体验,听不完不让你走。

你还会常去康健路上买“红房子”的包子馒头窝头。红房子是经营了二十多年的老店了,无论是包子等面食的质量,还是品种规模,都让回头客们称赞有加。你每次去买,红房子的老板娘如果在,都会“抓”你聊天。听她说那半开玩笑半认真的牢骚话,当年老父亲对她的工作,不管不顾,单位效益不好,自己早早下岗,自主经营。你听了,劝老板娘说:“你这叫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每天数钱数得眼花缭乱手发酸。”说得老板娘哈哈大笑,那笑,是发自内心的,你知道她对这个社会充满了感恩之情。老板娘,不止一次向你表示自己遇上好时候了,只是常向你抱怨她自己,“瞧,又长肉了,这身膘”。

你常去华兴路的蔬菜店买菜。卖菜的母女仨,一见到你,总是笑嘻嘻地迎上来,她们那里的苹果、香蕉、橘子等水果质量好、品相好、价格合理;西葫、青椒、小白菜、黄瓜等各类蔬菜水灵新鲜,比别处便宜。你希望老太太五年后身体依然健康,还能在菜店忙活着。无论在大闺女那里住,还是在小闺女那里住,都牙好,胃口好,吃嘛嘛香。

就在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恰好收听收看到习主席的新年献词。感人之情,鼓舞温暖,为什么听完眼里充满了泪水?因为说出了你的心里话。

(寄信人:聊城市疾控中心退休医师 王春芳)

责任编辑: 高翔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