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言•建党100年 齐鲁问初心|首站,我们在这里倾听“真理的回响”

大众日报记者 蒋兴坤 郭茂英

2021-01-19 06:34:15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月18日,中宣部举行“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仪式。前期,大众日报组织融媒体报道团队,分赴全省各地,沿着百年党史发展脉络,重访重要地标、重温重要事件。今起,推出“宣言•建党100年 齐鲁问初心”大型融媒体报道。

记录历史伟业,展现百年风华。这次大型融媒体报道,我们走进历史深处,走进人民心间,走进思想高地,走进奋斗一线,既是大众日报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的致敬与纪念,也是大众报人“鼓舞大众、团结大众、服务大众”的再一次出发。

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蹲点采访的第一站,我们走进《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农村保存地——广饶县大王镇,倾听真理的回响,感悟真理的力量。

点击查看详细报道《真理的回响》

◎唯一一本在农村党组织中保存下来的《共产党宣言》,是如何流传下来的?

现珍藏于东营市历史博物馆中的首版《共产党宣言》。

1920年,由陈望道翻译的首个《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出版。据党史研究者考证,1921年,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将陈望道翻译的首译本带回山东。1926年,在济南工作的女共产党员刘雨辉回刘集村探亲,将这本书交给族中的共产党员刘良才。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白色恐怖逐渐笼罩了山东,刘集支部被迫转入地下活动,上级决定党的文件和书籍看后一律销毁。时任刘集支部书记的刘良才深知《共产党宣言》的宝贵,便把它秘密保留了下来。1931年,刘良才调任潍县县委书记前,把这本书转交给了支部委员刘考文保存。刘考文先是将它藏在粮囤底下,后又封入灶头,再转至房顶脊瓦下。

1932年,随着革命斗争形势的恶化,刘考文预感自己可能被捕,便把该书转交给了忠厚老实的共产党员刘世厚。不久,刘考文被捕,刘良才牺牲。刘世厚把这本书用油纸精心包好,秘密封到了屋山墙的雀眼里。

抗战时期,日寇三次到刘集村“扫荡”,并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刘集惨案”。刘世厚不顾个人安危,从屋山墙的雀眼内抢出了这本眼看就要被大火吞噬的《共产党宣言》。解放战争时期,刘世厚又将书秘密藏匿并完整保存下来。1975年秋天,广饶县文管会到刘集村征集文物时,84岁高龄的老共产党员刘世厚,将这本《共产党宣言》捐献给了国家。该藏本是全国仅存12本首译本之一,也是唯一一本在农村党组织中传播、使用,并经历战火的洗礼保存下来的,被认定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红色引擎”的动力有多大?

从《共产党宣言》陈列馆先进不足5公里,来到东营市(华泰)非公党建学院所在地。这里是2020年下半年,依托华泰集团而建的山东首家非公党建学院。这家学院旨在打造非公企业创新发展“红色引擎”,目前已举办各类培训17期,培训1400余人次。

党建有多重要?华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李建华说:“党建也是生产力!”从一个资产不足56万元、仅有35名职工的小造纸厂,发展到今天集造纸、化工、印刷等九大板块于一体,总资产328亿元、职工1.5万人的全国500强企业,成为全球最大的新闻纸生产基地,华泰集团走的正是一条党建引领企业发展的成功之路。

上世纪90年代初,时任大王镇党委书记李培义带领党政干部、乡镇企业厂长经理、18个经济强村的党支部书记外出考察学习。取得“真经”的大王人,响亮地提出了“九五”末“赶超50亿,争创一流镇”的目标。很快,按照“乡镇企业、高科技农业、小城镇建设一齐上”的发展思路,大王镇乡镇企业迅猛发展,1995年全镇就开发新产品14项,有7项获市级以上星火奖,3项填补了国内空白。

大王镇这些年的快速发展,生动诠释着党的强大引领作用——2003年成为山东第一个“百亿镇”;2011年成为山东第一个“千亿镇”;在2019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镇排名中,大王镇位列全国第56位,蝉联全省第1位。

“广饶县各项成绩靠的是流淌在血脉之中的红色基因。一直以来,我们紧跟党的步伐,敢为天下先,用‘红色引擎’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广饶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胥高远如是说。

◎“宣言之灯”照亮幸福路,“一元餐厅”有多火?

从2020年下半年起,每月6日,66岁的山东皓宇橡胶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云成都会早早赶到会场,“抢占”大王镇每月举办一次的企业家“南北对话”论坛第一排的座位。

大王镇企业家“南北对话”已成功举办7期。大王镇党委副书记张鹏说:“在大王,‘红色文化’引领了‘创业文化’。打造该论坛就是为本土企业家创造与南方企业精英交流合作的平台,助力大王镇经济二次腾飞。”

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改善了这里人们的生活,提升着人们的幸福感。

2020年初,3座高标准大棚在刘集后村拔地而起,一处集旅游、观光、采摘休闲于一体的生态采摘园带火了村庄经济。

经济发展起来的刘集后村,建起了“一元餐厅”,村里40多位老人每天只交一块钱就吃上了“暖心饭”。如今在广饶县,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已建成103家,103家村党支部领办了“一元餐厅”。

一面旗帜漫卷西风,一纸宣言换了人间。广饶县委书记梁润生说:“《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用好这一宝贵遗产,把‘红色基因’融入经济发展的‘血脉’,正为广饶县不断突破向前提供强大动力。”

【红色微党课】

1925年,刘良才在刘集秘密成立党支部并任书记,是山东省乃至全国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

1926年,年轻的女共产党员刘雨辉将《共产党宣言》带回刘集,刘良才如获至宝,带领党员群众一遍遍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很快在刘集村扎下了根。

抗日战争中,老党员刘世厚冒着葬身火海的危险,将这本小册子抢救出来。

1975年,已84岁高龄的刘世厚将其捐献给东营市历史博物馆,成为《共产党宣言》在我国农村保留下来的唯一一本中文首译本。

2012年,为全面展现《共产党宣言》首版中译本问世、传播、指导中国革命的历程,广饶县投资3000余万元,建设了《共产党宣言》陈列馆,是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个以《共产党宣言》为主题的红色教育展馆。

2020年,为纪念《共产党宣言》首版中文全译本出版100周年,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投资2600多万元对《共产党宣言》陈列馆进行改造提升。

《共产党宣言》陈列馆外观上是一本打开的《共产党宣言》,形象直观且极具感染力。馆内在图文、实物、雕塑等常规布展基础上,运用四折幕全三维数字化沉浸式体验空间、中国革命历程大事件AR体验空间等最新科技手段,实景感受马克思恩格斯起草宣言、陈望道蘸墨吃粽、刘世厚火海救书等场景,增强观展体验和教育效果。同时设有“馆中馆”,展出600多种不同版本的《共产党宣言》,并整合中共刘集支部旧址等周边红色资源,打造主题突出、功能完备的综合性党性教育基地。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贾瑞君 李明)

责任编辑: 蒋兴坤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