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进行时|实验室检测让病毒“无所遁形”

大众日报记者 于新悦 王凯

2021-01-25 06:28:3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为疫情溯源和防控策略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室检测让病毒“无所遁形”

□记 者 于新悦 王凯 通讯员 闫鹏飞 报道

 “这个碱基序列就是新冠病毒的碱基序列——病毒的‘原形’,将其与数据库中的其他碱基序列比对,就能分析出病毒与哪里的病毒同源、是否发生了变异……”1月23日,在山东省疾控中心实验室,病毒性传染病防制所主管技师姚明晓一边操作设备,一边通过显示器展示由碱基组成的全基因序列……通过这一先进的“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能让病毒“现出原形”,为溯源工作提供精准科学依据。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省疾控中心实验室成为“离病毒最近的地方”。从全省15市(东营市未发现阳性样本)首例新冠病毒样本复核,到我省首次成功分离新冠病毒毒株,再到开展全基因测序溯源工作都在此完成。

省疾控中心病毒性传染病防制所副所长姜晓林介绍说,基因测序的成功取决于多个条件,如标本新鲜、病毒量足、操作规范等,由于环境中存在的一些物质能使病毒核酸降解,为确保测序结果准确,实验室每次收到阳性样本,不管几点,都要立马着手、在最短的时间内展开工作。

在疫情初期,省疾控中心承担着各市首例病例及疑难病例等的检测复核任务,实验室检测人员分三组24小时待命,不分昼夜坚守实验室,确保样本随到随测,用最快速度做出正确判断,对服务疫情判定和防控策略制定起到关键作用。

在去年9月青岛港大港公司发现2例无症状感染者的疫情防控处置过程当中,省疾控中心通过开展全基因组测序,确定无症状感染者样本与进口冷冻水产品的病毒阳性样本基因序列高度同源,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指明了方向。结合流行病调查结果,研判认为2名无症状感染者为早期感染,感染途径与污染的进口冷冻水产品有关,传染源明确,传播链条清晰,是境外输入。这也是世界上首次找到充分的证据链,表明新冠病毒可由物传人、冷冻条件下可长期存活。正是基于这个判断,我省及时调整完善冷链相关防控措施,进一步降低病毒经冷链传播的风险。

新冠病毒毒株分离是省疾控中心实验室承担的又一项重要工作。省疾控中心病毒性传染病防制所刘倜介绍,新冠病毒毒株分离,操作难度大、耗费时间长。山东省疾控中心拥有我省唯一的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BSL-3),2月19日成功分离到我省首株新型冠状病毒毒株。

提升全省实验室检测能力,构建全省检测监控网,奠定病例早期发现和疫情防控“关口前移”的坚实基础。在省疾控中心配置二代测序仪,具备全基因组测序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各市、县(市、区)实验室能力建设,陆续配置仪器、选配专业技术人才,并由省疾控中心牵头,开展市县两级疾控中心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理论和操作技能培训,组织多次质量控制考核,持续提升检测能力,以适应精准化防控的需要。

当前,面对海外新冠病毒不断变异的现状,实验室检测的重要性突显。据姜晓林介绍,今年1月4日,省疾控中心完成对青岛报告的1例英国输入病例样本全基因测序分析,经比对,与近期高度关注的英国变异株序列高度同源。对此,省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领域首席专家雷杰认为,通过实验室检测工作发现变异株,说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我们有能力通过强有力的监测,及时发现病毒变异株,及时开展相关研究,及时完善应对措施,再次证明这一监测体系是敏感、可靠的。

一米线、非接触、戴口罩……

防疫社交礼仪需遵守

□ 苑佳娜 于新悦 闫鹏飞 王凯

春节假期即将来临,人员流动量增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压力增大,在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扎堆、少聚集等良好习惯的基础上,如何保持这一特殊时期的“社交礼仪”,礼貌又安全地度过这一传统佳节?1月24日,记者专门采访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卫生监测评价所主任技师陈璐。

坚守防疫“一米线”,拉开距离,拉近人心。居民需要遵守文明健康的卫生习惯,保持一米距离。外出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串门、少聚集。收取快递,货物放在指定地点,建议无接触配送。食堂就餐时,遵守排队秩序,不扎堆、不聊天,打饭、就餐要彼此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建议同向并列就餐。

倡导文明办公,疫情防控期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倡网络、手机等信息化手段办公,办公座位相互保持一米以上距离。尽量少开现场会议、控制会议规模、参会人数和会议时间,参会人员戴口罩,建议隔位交错而坐,保持一米以上相对安全距离,保持规范有序。

构建文明秩序,自觉有序排队。在银行、医院、邮局等收款台现金交易窗口,在机场、地铁、车站等人员聚集地,在展览展示中心、酒店、饭店等公共场所,文明排队隔一米,维护公共文明秩序。

疫情防控期间,应减少肢体接触,防止由于接触传播带来的病毒传播。

无论身处何地,自觉佩戴口罩仍然是一个为自己负责也为他人负责的良好习惯,应长久保持下去。陈璐建议,去医院,乘坐火车、飞机时佩戴的口罩不要再次使用,即使未来疫情结束,公共场所佩戴口罩、患呼吸道疾病时随时戴口罩也应成为一种“卫生自觉”和“文明自觉”。

必要的“咳嗽礼仪”需要遵守。尤其当自身有感冒症状或呼吸道疾病时,应防止通过咳嗽带来的病毒飞沫传播。“打喷嚏、咳嗽时不需要将口罩摘下来”,陈璐提醒道。当咳嗽或打喷嚏时,应尽量避开人群,用纸巾、手绢捂住口鼻,防止唾液飞溅。避免用双手遮盖口鼻,防止让手沾染上病菌。在咳嗽或打喷嚏后要立即清洗双手或使用免洗消毒液进行手消毒,脏污口罩应及时更换。

患有感冒或呼吸道疾病的人应尽量不要外出,实行自我隔离。如果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要及时就诊,就诊时尽量采用步行或私家车前往医院,出行及乘坐交通工具时应佩戴口罩,注意减少接触其他公共物品。若发病前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异常症状人群接触史等,应及时告知医生。

责任编辑: 张晨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