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滩区调研行|搬出沙窝窝,扛起“金扁担”

大众日报记者 于新悦 蒋鑫

2021-09-01 06:30:33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行走黄河滩区,一批具有滩区特色优势的富民产业正茁壮成长

搬出沙窝窝,扛起“金扁担”

东明县长兴集乡8号村台面貌焕然一新。(□记者王世翔报道)

□ 本报记者 于新悦 蒋鑫

黄河滩区迁建后,如何持续抓好迁建后续工作,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行走黄河滩区,一批具有滩区特色、凸显滩区优势的富民产业正茁壮成长。迁建后,土地成方连片,农民流转意愿增强。各地因势利导,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滩区百姓机会多了,钱袋子鼓了。

黄河边养出加州鲈鱼

8月29日,在黄河入鲁第一乡——菏泽市东明县焦园乡黄河大堤西侧,一台台增氧机迎着雨,在鱼塘中咕嘟咕嘟地冒着水泡,水面上不时蹿出几个“黑影”。

“这是我们养殖的加州鲈鱼,它个体大、生长快、适应性强,市场需求量大。”焦园乡鲈鱼养殖基地负责人毛朋朋,指着这些一闪而过的“黑影”说,基地2019年8月落地在东明,经过两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国加州鲈鱼第三大产区,山东最大的鲈鱼养殖基地。

毛朋朋说,加州鲈鱼国内主产区在广州,为避开竞争,基地采取错峰养殖方式,在6月到10月期间上市。在广州,鲈鱼价格是每斤13元左右,而基地养殖的鲈鱼每斤至少卖22元,1200亩的养殖基地,亩均年效益能达到近2万元。

之所以选择在黄河滩区养殖鲈鱼,一是滩区水资源丰富,水质、土壤适合养殖鲈鱼,二是当地政府服务暖心。毛朋朋说,鲈鱼养殖最怕停电,鱼塘里的鱼苗密度大,一旦停电会造成缺氧,带来巨大损失。为此,国网东明县供电公司专门为基地架设了4台变压器,1000米的10千伏线路和近3.5公里的400伏线路,保障正常用电。

目前,基地有60多个鱼塘和37个育苗塘,吸纳了当地30余名农民就业。滩区群众看到养殖鲈鱼赚钱,不少人来基地打工,不为挣工资,只为学技术。毛朋朋说,下一步,基地要发展成为集垂钓、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生态休闲渔业项目,带动更多村民学技术,养鱼致富。

在菏泽市鄄城县旧城镇杨屯村,金鳞赤尾、体型梭长的黄河鲤鱼成了致富法宝。成方连片的池塘前,滩区农民、西胜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西胜一声令下:“开始拉网!”一场捕鱼大战正式展开。

陈西胜祖祖辈辈都在黄河边居住,41岁患病之后坐上了轮椅,原来的运输工作不能继续。黄河滩区丰富的水资源让他瞄准了水产养殖,于是他承包村里的闲置土地,开始了创业之路。

黄河水给了陈西胜灵感,也让他养出的鲤鱼价格“高人一筹”。“我的鱼比普通鲤鱼贵一倍,3至5斤的25元一斤,5至10斤的30元一斤,10斤以上的38元一斤。我们村地处黄河低洼地,我就是借用了这一地理优势。”陈西胜说。

目前,养殖场年产值达到600多万元。一路走来,陈西胜大量吸纳村里的残疾人、困难群体加入合作社,陆续带动了上百名滩区群众养殖黄河鲤鱼,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金银花变成“致富花”

虽然已经过了采摘期,但绿油油的金银花长满了整片田地,成群的小鹅“漫步”其中,不时地低头啃食杂草。

这里是鄄城县董口镇邢屯村山东仙喜药业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采摘期时,我们基地最多的时候有七八百人,抬眼看,地里黑压压的全是人头。”仙喜药业负责人臧广军说,今年,他的800多亩金银花,一亩地产湿花300多斤,按一斤10块钱计算,一亩地3000多元,算下来差不多有200多万元。臧广军介绍,由于今年的天气原因,采摘期缩减至20多天,好在收购价格稳定,收益还不错。

在董口镇,金银花被称为“致富花”“幸福花”。董口镇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姬坤介绍,基地与镇上的200多户村民签订了就业合同。他算了一笔账:到盛花期,按照一位村民采摘100斤金银花鲜花,一斤6元的采摘价格来算,就有600多元的采摘收入。“在采摘期,有的村民能摘上千斤。”臧广军说。

臧广军介绍,烘干后的金银花销路广,可以直接卖到药店当药材,也可以卖给企业制作花茶和凉茶饮品。基地对今后的发展有了新的谋划——从最初的金银花采摘、烘干向金银花深加工发展,主要加工金银花茶,提高金银花的附加值。

金银花产业逐渐成了董口镇的支柱产业,原因就是黄河滩区土质好、气候适宜的先天优势。目前,董口镇种植金银花面积已达5000多亩,年产值预计可达6000多万元,金银花正成为群众的“致富花”“幸福花”。

近年来,鄄城县加快发展包括中药材在内的特色产业,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7.5万亩,大型中药材种植基地17处,涉及金银花、白芍等道地药材20余个品种,年产中药材3万吨,产值7亿元左右。

万亩虎杖拉长产业链

8月31日,东明县长兴集乡黄河滩区的虎杖种植基地,近2米高的虎杖长势喜人,再过几个月,这里的万亩虎杖将迎来丰收。

虎杖,又叫穿地龙、酸筒杆,根可以入药,是传统的中药材之一。东明格鲁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车发展,是返乡创业的致富带头人。他说,虎杖喜水,滩区水资源丰富,适合虎杖种植。

基地已种植近1.3万亩虎杖,年加工虎杖1万吨,提取白藜芦醇300吨,白藜芦醇产量占全球90%的份额,公司生产的白藜芦醇产品,通过了国际认证,产品出口多个国家,成为了国内最大的虎杖种植加工基地。

车发展告诉记者,为了给周边滩区群众提供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基地常年的用工量近300人,每人每天工资100元左右。

不仅如此,基地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成立了虎杖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发展虎杖种植,引导农民开展现代农产品开发、绿色农产品种植与销售、乡村旅游等项目,不断拉长虎杖产业的产业链,服务乡村振兴。

搬出沙窝窝,扛起“金扁担”。迁建不但迁出大片土地,还引来富农产业,“迁”出了滩区群众的幸福生活。

让滩区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群众感言——

政策这么好,咱们甩开膀子加油干

鄄城县旧城镇六合社区居民陈建英:今年收获很多,很知足。搬上了新村台,住上了144平方米的新房子,冬小麦喜获丰收,卖了个好价钱!我盘算着,再多流转上几百亩土地,买几台农机,扩大种植规模。政策这么好,咱们甩开膀子加油干!

鄄城县旧城镇六合社区特润果品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陈佰光:前年栽上的1000亩黄桃树苗,今年已经挂果。黄河滩区迁建后,路也宽了,配套设施也配上了,黄桃产业越来越好了。干部主动靠前服务,路修好,井打好,电配好,田间管理咱都用上了无人机。

东明县焦园乡梦圆社区居民贾金兴:自从村台建好,我结束了在河南做装修的工作,回到村台上准备大干一场。现在,我不仅给家里做装修,还接了十几个订单。新家对我来说意义非凡,结束了我十年在外漂泊的生活,也给了我继续奋斗的希望。

干部心语——

让村民有一个稳稳的“支柱”

东明县焦园乡徐夹堤村党支部委员崔云松:作为一名村干部,同时也是一名年轻党员,我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带领村民发展黏玉米种植产业,让村民在搬进新家后,有一个稳稳的“支柱”,让村民真正感受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幸福感。

东明县长兴集乡党委书记薛刚山: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和自身发展特色,着眼滩区产业发展布局,发挥党建、资源、产业、区位等优势,通过产业融合、环境整治等路径,着力发展生态农业、水产业等特色产业,把昔日的“黄河滩”变成群众的“幸福滩”。

专家点评——

搬得出是基础,稳得住是核心,能致富是关键

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张登国:搬迁,绝不是“一搬了之”,搬得出是基础,稳得住是核心,能致富是关键。滩区迁建不仅是帮群众建新房、安新家,还得让滩区群众就业稳定、生活稳定。

可喜的是,在黄河沿线,依托黄河滩区土地优势,一大批特色种植业、畜禽养殖业项目发展起来,产业链条不断延长,乡村发展活力不断显现。合作社、家庭农场、企业等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发展质量逐步提高。

要促进群众就业创业,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注重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内生动力,共建共享发展成果,让滩区群众享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大众日报记者 于新悦 蒋鑫 报道)

责任编辑: 张晨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