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权威专家为山东探索“点赞”!
大众日报记者 毛鑫鑫 张浩 巩晓蕾 策划统筹:梁旭日 刘江波
2022-03-08 07:16:19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念兹在兹。今年全国两会,总书记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再次作出深入阐述和科学部署。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是总书记对山东的殷殷嘱托。2018年3月8日,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推动乡村“五大振兴”,实现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四年来,山东砥砺深耕、勇探新路,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今天,大众日报推出“齐鲁春潮起·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大型全媒体报道,重磅纪实、党媒联动、专家说、大事记、观好品等融媒产品,为你打开齐鲁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其中,“专家说”特别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同济大学等知名研究机构和高校的权威专家,分享他们对山东乡村振兴的观察和思考,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建言献策、贡献智慧。请看报道——
山东牢记总书记嘱托,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不断完善乡村振兴路径、机制和模式的普适性。
简略地说,2020年山东成为全国首个农业总产值过万亿元的省份,勇当农业发展的排头兵。通过实施良种工程等推动种业创新,依靠标准化生产和产业链延伸提升农业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加快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型。大力提升乡村本土人才素质,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强化农业经营制度、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农业支持制度创新,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为产业兴旺注入新动能。培育鲁东滨海、泰沂山区、运河沿线、鲁西平原四大风貌区,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新平台。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以农村电商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在山东快速崛起,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良性互动,培育出区域新增长极,为城乡融合发展赋能。
像“网红”曹县,当地政府尊重农民首创精神,顺势而为,大力完善数字化硬件基础设施,与电商巨头合作培育本土电商人才,投资50亿元打造六大电商产业园区,制定优惠政策引资入园,引导金融机构推出30余种贷款产品支持基层创新创业。目前,曹县已经形成服饰、木制品和农产品加工等三大产业集群,辐射带动全县域及周边县发展,探索出一条县城、中心镇多点城镇化的新路径,为数字经济赋能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山东经验。
山东曾经创造了不少农村改革发展经验,在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等,在全国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而今,山东着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推动农业农村各项工作走在前列,再创农业农村发展新优势:在守好粮食安全底线方面走在前列,成为全国首个农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的省份,2021年粮食总产连续8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在乡村现代产业链建设方面走在前列,不断延伸产业链、拓展农业多功能性,数字农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存量得到有效提升,增量培育进展也很明显;在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模式创新方面走在前列,探索出土地托管服务、乡村共同体等经验做法,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起来,在参与产业链过程中得到合理收益、实现充分发展。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乡村振兴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山东着力做好“引、育、用”文章,让人才活力在广袤乡村竞相涌流。
在“引”方面,通过聘请乡村振兴“首席专家”等举措,吸引全国甚至是海外人才来齐鲁大地创业就业。例如,2017年山东省政府和北京大学在潍坊签订共建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协议,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产业扶持的全链式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目前,研究院已经在小麦杂交育种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育”和“用”方面,山东通过兴办“田间大学”等举措提升乡土人才素质,通过强化金融服务支持等政策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这种“三管齐下”的人才培育、服务模式,有利于形成人才“近者说,远者来”“来得了、用得好、留得住”的良性循环,以人才振兴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近年来,山东拿出真招实招硬招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迈出新步伐,特色农业、融合产业集群正在形成,乡村建设由“点线美”向“全域美”迈进,乡村人居环境获得了显著提升,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这源于山东重视科技、重视人才,为乡村全面振兴助力赋能。如威海市率先建立乡村振兴规划师制度,鼓励支持规划师下乡提升乡村建设水平,以此吸引更多资源要素向农村聚集,非常值得借鉴。山东还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鼓励人才下乡为乡村建设作贡献,促进乡村就近就地就业水平的提高,为全国乡村振兴贡献了不少智慧和经验。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这几年,在与山东沂南县、商河县等地合作开展乡村产业相关项目的过程中,看到了村庄一些新变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印象更为深刻的是村里多了不少“新村民”。
从“第一书记”到“千名干部下基层”“万名干部下基层”,再到乡村振兴服务队、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山东不断强化组织领导,推动资源力量向乡村倾斜、在乡村汇聚。这些“第一书记”、服务队队员与当地农民共同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成为一张闪亮的“名片”。他们有思路有魄力有责任感,敢闯敢干,能够把先进的发展理念带到农村,把创新的育栽技术嫁接至农业,把脱贫致富的信心传递给农民,为农村发展带去了新理念、新技术、新动能。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毛鑫鑫 编辑 张浩 设计 巩晓蕾 策划统筹 梁旭日 刘江波)
责任编辑: 张浩 签审: 刘芝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