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纺织状元”的创新故事

大众日报记者 刘一颖

2022-03-09 06:57:5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山东团代表王晓菲走上“代表通道”,与大家分享——

一名“纺织状元”的创新故事

“大家好,我叫王晓菲,是一名来自山东德州的纺织女工。”3月8日上午,“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德州恒丰集团高级技师王晓菲代表走上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与大家分享她的巾帼建功故事。

干净的妆容,淡粉色的西装;回答记者提问时,面带微笑,不疾不徐——这是镜头前美丽大方的王晓菲。

正是因为爱美,想知道漂亮衣服的原料是怎么来的,2003年,王晓菲从纺织技校毕业后,来到德州仁和恒丰纺织细纱车间,一干就是19年。

美丽多彩的纱线,实则诞生在噪音大、温度高的恶劣环境中。特别是纺细纱,在所有环节中最重要也最辛苦。为了更省时、省力、高质完成订单,王晓菲和同事们大胆创新,敢于突破“操作手册”,经过两个多月的反复研究、试验,创造出“紧密纺绕皮辊斜接头操作法”。应用之后,一个车间43台车每班用工减少了6人,每天的产量增加了一吨多,纱线断头率也下降了近五成。

这也让王晓菲真切感受到创新的力量。她说,只要坚持创新引领,传统产业也是朝阳产业。凭借不断增强的创新实力,现在越来越多的创新纺织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前不久,中国体育代表团的礼仪服饰、奥运健儿身穿的防切割滑冰服、定制版纳纤膜防护口罩等“山东好品”,闪耀北京冬奥会。

但创新来之不易,浸透了奋斗的泪水。看到徒弟们初到岗位的稚嫩模样,王晓菲不由得想起了十几年前的自己。由于管纱在锭子上运转时转速非常快,如果操作方法不对,在纱线接头时,右手中指槽容易被钩破,拔管时也特别容易磨出血泡。王晓菲很心疼,但她告诉徒弟们,没练过百万次的接头,提炼不出一个“紧密纺绕皮辊斜接头操作法”。“同样的动作只要做上千遍、上万遍,总能熟练掌握。创新没有捷径,只有熟能生巧。”王晓菲说。

这些年,王晓菲陆续获得全国棉纺织行业细纱工技能竞赛冠军、全国劳动模范和中华技能大奖等荣誉称号,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受邀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观礼。近20年的车间一线工作经历让王晓菲认识到,工匠精神既存在于“高、精、尖”的产业和领域,也在每一个普普通通的车间里发光出彩。为广大职工创新搭建舞台,去年,山东开展首届职工创新创效竞赛,涌现创新成果177.6万项,有效助推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每天上班前,王晓菲都会把自己收拾得干净利索,就如今天站在“代表通道”一样。因为这份工作,王晓菲收获了成长、过上了小康生活,更从中清晰地看到步步向上的希望。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王晓菲走访了近百家企业和社区,提出“加快完善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的建议,得到相关部门支持,解决了政策上的难题。这两年,山东积极推进人才引育创新,特别重视自主培养技能人才,让技能人才既“技高一筹”又“礼厚一分”。山东开通“一评双证”试点,探索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贯通新路径。经省市批准,王晓菲所在的企业获得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自主评价资格和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资格,拥有更多的用人评价权。去年,首批24名职工经报名申请、实操测定等程序,实现“一评双证”。王晓菲注意到,企业有了“一评双证”的资格,同事们有了更加畅通的上升渠道,工作更积极、有干劲,创新点子层出不穷。

“作为新时代的纺织女工,我们是手舞银丝织彩梦的‘经纬构造者’,我会继续坚守岗位,将‘工匠精神’传承下去,用创新和努力,擦亮中国纺织制造品牌。”王晓菲的分享,是新时代山东女性立足岗位、勇于创新的故事,更是亿万齐鲁儿女“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的生动注脚。

(本报北京3月8日电)

责任编辑: 李欣苁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