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追梦行故事|次第“花”开,三代女焊工五十年接续传承的故事

大众日报记者 策划 王佳声

2019-08-05 16:45:30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

□党 浅

这是一片传承红色基因的土地,著名的孟良崮战役和莱芜战役就发生在这个充盈着历史气息的热土上;这是一片生长钢铁的土地,自秦以来就是中华冶铁重地;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经过三代人五十年的持续奋斗,崛起了一座千万吨钢铁强企——莱钢集团。

一代接一代的创业者中,涌现出了众多先模和榜样,她们如恒星一般闪耀在钢铁森林的天空。其中,三代女焊工手口相传,择一事、终一生,追求匠心匠艺的故事,尤其令人瞩目。她们参与了莱钢50年来所有重大工程的建设,在山东钢铁历史不同时期具有标志意义的莱钢620m3、1880m3、3200m3和精品基地5000m3四座“齐鲁第一炉”上,都留下了她们的印记。

以汗水为墨:书写奋进的苦乐篇章

“退休几十年了,直到现在,只要一看到弧光闪烁、焊花飞溅,一听到‘刺刺’的声响,还是忍不住过去看看,焊得怎么样,焊缝如何,交流一下怎么才能焊得更好。”如今在莱钢建安公司退休职工丛桂凤的眼中,最美的仍然是焊花。

年近八十的丛桂凤是钢一代的老“焊”将。1970年1月,她与3万多人响应毛主席“三线建设要抓紧”的号召,在偏僻荒凉的小山沟扎下了根。为了让毛主席不再为钢铁睡不着觉,他们靠肩抬手推,硬是在这山沟里建成了当时被称为“齐鲁第一炉”的莱钢620m3高炉。

严寒或是酷暑,火花四溅的现场,逼仄的箱梁,满身的尘土,乌黑的口罩。这样与女性似乎格格不入的电焊工作,丛桂凤一干就是25年。

那时的丛桂凤,最怕仰焊。当时的焊工没有现在的披肩帽保护,焊花常常飞溅到脖子里,顺着领口贴着皮肤向下落。即使烫得生疼,她也坚持不断焊,因为焊口重新接头,就无法保证焊接质量。等完成一条焊条,打开捆绑在身上的安全带时才发现,“焊花”早已把皮肤烙伤,伤口渗出的液体风干后和衣服紧紧地黏在一起,揭开生疼。

有时,焊花迸进鞋里,丛桂凤踮起一只脚来,翘起脚尖“磕哒磕哒”脚手架,让焊花脱离皮肤。殊不知,这一敲,焊花在鞋里跳动,烫伤点由原来的一个,变成一串。

“焊花灼伤皮肤后,脱掉疤,皮肤上会留下一个比周围亮些的圆圈,像钢镚。”晚上洗脚时,脚面浸在水中,上面的伤疤随着水纹的荡漾,晃动闪亮。丛桂凤像欣赏焊花一样,端祥好久。这些伤痕,在她心中,成为一生奋斗的奖章。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丛桂凤凭着一颗红心、一股韧劲,成为当时唯一能够焊接高压容器的高精尖人才,一手创建了能打硬仗的焊工班,参与建成了几十个工程项目。她本人也被授予“莱钢女杰”“山东省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那时的苦都变成了现在的甜,看着自己参与建设的钢厂红红火火,心里只有自豪和骄傲。”丛桂凤有点动情地说。在她身后,5名愿意以青春伴着焊花闪光的姑娘,继承衣钵,接过了丛桂凤手里那把沉甸甸的焊枪。

以焊枪为笔:描绘心中的追梦图画

“不敢喝水、不敢吃饱、不敢穿裙子”,三个“不敢”是钢二代女焊工“五朵金花”王恩艳、于娟、杜宪荣、王秀、朱夫菊记忆中最深刻的事。

建筑安装行业的焊接工序,绝大部分是户外作业。楼有多高,电焊工的身影就有多高;柱桩有多深,电焊工的身影就有多深;管道有多长,电焊工的焊缝就有多长。寒冬腊月,她们骑在高压管道上,一边焊,一边用腿转动管子,最大的一吨多,冰凉刺骨。盛夏三伏,烈日喷火,40多度的高温,管子烫人皮肉,浑身的水分都“榨”成热汗。

建设莱钢1880m3高炉时正值炎炎夏日,“五朵金花”每天却是全副武装——里穿秋衣秋裤,外套防护服,头戴披肩帽,再扣上电焊帽。“这幅妆扮,是因为夏天衣服薄,如果焊接产生的电弧光把皮肤烤伤,那掉的可不是一层皮。”已退休的“五朵金花”中的于娟说,“我们最怕高空作业,1880m3高炉炉堂高达上百米,相当于15层楼高,在焊接高炉内壁时,要在30多米的空中一干一天。接到高空焊接工作通知后,前一天就不敢多喝水、也不敢吃饱饭,就怕在空中想上厕所。”

花样年华的女子,哪有不爱美的?然而在这些女焊工心里,最美的不是红裙红妆,而是焊花和焊缝。

“刚开始干这一行时,自己的焊缝成品惨不忍睹,像‘蚯蚓’‘毛毛虫’一样扭曲。”“五朵金花”之一的杜宪荣哈哈大笑。

当她们看到师傅手握焊枪在钢板上均匀焊接,犹如画师在画板上描绘风景,不一会儿,笔直光滑、细密整齐的“鱼鳞纹”焊缝完美成型时,不由地赞叹,“原来焊缝可以这么美!”

练就一身本领,绝非朝夕之功。“五朵金花”学不到精髓、干不到完美,决不罢休。平焊、横焊、立焊,每个位置反复练;传统焊、氩弧焊、气保焊,每种技术反复学。焊枪的火焰高达2300℃,飞溅的焊花落在手臂上烫起水泡,倔强的“五朵金花”仍不愿放下焊枪。直到随着一根根焊条从引燃到融化,坚硬的钢铁在姑娘们手下变得柔顺,焊条熔化成整齐漂亮的“鱼鳞纹”,她们才展露笑容。

就这样,在莱钢改扩建工程、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鲁北化工总厂、黄河大桥等重大工程上,都留下了她们奋斗的足迹,打响了工地“五朵金花”的名号。

几十年烟熏火烤,哪个焊工身上没有一点伤疤?撩起衣袖,20多年的焊接工作在杜宪荣的手臂上留下了众多大如杏核、小如米粒的伤疤。

一个个烙印,是“五朵金花”追梦的印证。

以匠心为魂:传承永恒的职业根脉

世上什么东西是坚韧而不断的?

有人说是钻石,有人说是钢铁。但在第三代女焊工蔺红霞看来,这世上永不会断的是职业精神的传承。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是她从老一代师傅们身上“继承”而来。如今,这种精神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又因她而开枝散叶,传承至她所带的30多个徒弟身上,生生不息。

师傅的匠心匠艺,以劳动为美、以奉献为乐的精神滋养了第三代女焊工蔺红霞。从护士跨行而来的她,把拿针头的功夫用在了拿焊枪上。在她眼里,每个焊缝都是需要细心缝合的“伤口”,每一个焊件都成了需要精心呵护的“病人”。

师傅为什么能焊得那么均匀、那么美?“因为师傅的手静、心美。”蔺红霞从师傅的焊缝中“读”出奥秘。焊工表面学的是技术,内在学的是心境。每当焊上一道漂亮的焊缝时,她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每一个构件都是我的作品,当电弧闪烁着在焊道上移动,就如同欢快的音符在钢板上跃动。”在蔺红霞眼中,每一次工作都是艺术的劳动,她焊出的焊件有如艺术品般和谐完美。

钻研技艺的过程对蔺红霞来说,也是传承职业精神的过程。焊工这个活,心要沉得住、手要稳得住、腿要蹲得住,蔺红霞练就了连续200分钟保持蹲姿、中间不休息的能力。虽说隔行如隔山,但凭着这股韧劲儿,她从一个“门外汉”一路成长为首席技师,在被称为“钢铁奥运”的全国钢铁行业技能大赛中,以精湛的技艺夺取电焊工亚军,她也因此被很多人称为“钢铁织女”。

一把焊枪,一双妙手,蔺红霞以柔情呵护工程的筋骨。千度烈焰,万次攻关,她用坚固为山钢梦提速。蔺红霞先后获得发明专利18项,创新成果30项,年创效510余万元,被山东省总工会授予“齐鲁大工匠”称号,还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党的十九大代表身份,两次走进人民大会堂。

丛桂凤,一股韧劲创出别样精彩;“五朵金花”,一份坚守成就巾帼传奇;蔺红霞,一把焊枪演绎炫目人生。

2017年10月,蔺红霞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共商国是。会前,她凝望着毛主席纪念堂,心中颇为自豪:现在,可以告慰我们的开国领袖,正是一代又一代钢铁人的接力传承,把中国钢铁擎上世界第一。

@山东人,邀你讲述奋斗者追梦故事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学习强国”山东学习平台、大众日报·大众日报联合发起“2019,奋斗者追梦行”征集活动,并在“学习强国”山东学习平台、大众日报报端微开辟频道、专栏选登来稿,活动结束后将开展优秀作品评选并予以奖励。

投稿端口>>>

责任编辑: 李伟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