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追梦行故事|两位普通农村教师的奋斗故事

大众日报记者 策划 王佳声

2019-09-11 11:34:36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

□丁春美 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大村小学

默默流年

"哎呀!——我正口干舌燥呢!谁这么贴心啊,提前就给凉好开水了!"新来的小宋老师刚从教室里回来,边说边拿起办公桌上的水杯一饮而尽。

初秋天气炎热干燥,开学初活儿多杂忙,这给老师们打来开水并倒在水杯里的肯定是文老师了,这已经成为文老师多年的习惯,只要他在办公室,暖瓶里的水永远是满的,老师们下课后都能喝到暖暖的开水,这不,文老师正一手一把暖瓶走进办公室。“文老师,太谢谢您了,您真是雪中送炭!”“哈哈,文老师应该是芭蕉扇!”

对于同事们们的赞许,文老师从来都是默默一笑,并不作答。

很多时候,文老师静静地做完了许多本该大家伙儿一起做的事儿,常常是在我们不经意中就完成了,好像我们刚刚说了几句话,喝了一杯茶的功夫,他就顺手给干完了。

“年级组的新书到了,请各班清点数目!”办公室里有找学生谈话的,有分派各种事儿的,级部主任的吆喝声在嘈杂的人群中并不响亮。等人群静下来,办公室的地面上已经分好了一摞摞的书籍,整齐有序,各班级的数目一目了然,文老师默默的背影犹如一个大写的C字。

在办公室里,很少听见文老师的声音,就是批评教育学生时也很少见他疾言厉色,可是他教的班级数学成绩总是很突出;在我们眼里的熊孩子,在他面前似乎很乖。

随手翻阅文老师班级孩子的家庭作业本,每一本都干净整洁,书写认真,作业本旁边是一叠同样干净整洁的竖式计算稿纸。作业本上的每一道数学题上都是对号,难道他教的孩子一道题都不错?仔细一看,就会发现有的题目上有小圆圈,有改动的痕迹;再看相应的验算稿纸上也有醒目的圆圈。

原来文老师把学生的错题画圆圈,并告诉孩子们:画圆圈的意思是回到原题,重新审题从头做,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文老师竟然连孩子们的演草纸一起批改。这样经过一段时期的训练,大多数孩子都会养成认真审题、计算、书写的习惯,连演草纸都认真整洁,那些因为非智力因素出错的几率就降到了最低,给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于那些基础差的孩子,前面年级没有学好,现在再学习新知识显然跟不上。文老师的办法是中午、下午放学后单独辅导,当然是义务辅导,也需要孩子家长自愿。很多时候文老师还顺便把他们送回家,跟他一个村的孩子经常是他义务带回家,甚至回家后还要义务辅导这些孩子。

只要孩子们需要,文老师总是毫不犹豫地去做,在学校里哪个孩子有个头疼脑热的,文老师经常用摩托车带他们去镇上的医院诊疗。有一回,有个孩子肚子疼的厉害,老师们都急了,文老师听到孩子的名字竟然微微一笑,让他上个厕所。十分钟后,这孩子蹦跳着回到教室,竟是被一泡屎憋的!我在大笑之余不由得对文老师心生敬意。

文老师懂孩子,更懂同事们!

文老师有抽烟的习惯,可他从来没有在办公室教室抽过,他也不去厕所抽,他到无人的角落抽,校园一角,操场一角,一个人默默的抽烟溜达思考。在他的影响下,抽烟的同事们都不好意思在办公室抽了,我们也很早就进入了无烟化办公。

哪个老师有事调不开课了,只要说,文老师,帮着看一下课堂,他会嗯一声,早早就去上课了;哪个班主任说,文老师,帮忙看一下孩子们的午餐,他会嗯一声,早早带孩子们去吃饭;文老师,孩子们午休,麻烦检查一下,他就会搬着椅子坐在教室里,看着孩子们睡觉。

熟知文老师的人,都懂得他的默不作声。

一次,文老师去校长办公室坐了半天,抽了一支烟什么也没说就走了,校长一琢磨,文老师这人不轻易到我办公室,一旦来肯定是有事,就去问了别人,才知道他儿子结婚买房子,想借钱,可他开不了口。校长让他以后有困难尽管说,他说,自己能解决的尽量不麻烦人。

其实文老师照顾瘫痪在床的岳母十多年,妻子年轻时生病落下残疾,干活诸多不方便,多年来,文老师就是一边上班一边干着家里的农活,什么活儿都干得井井有条,学校有困难职工救助,他也不说,学校知道了他的情况,他说还有更困难的,先解决更困难的,直到多数困难职工救助的差不多了,他才递上申请书。

有一年评优秀教师,文老师当之无愧得票最高,那个在他后面的老师没选上,他私下里商议文老师,让文老师把名额让出来,他急需这个优秀晋职称,文老师只说了句行啊,就让给了他。两年后,文老师因为缺了这个优秀而没有进到高一级的档次,但是他啥也没说,只微微一笑就过去了。

文老师就这样默默地,被时光慢慢浸染,如今五十多岁的文老师,早生华发,他头顶上的那一簇白发,特别的耀眼。

追随足迹

秦老师退休了,就在今天。我才发觉他除了依然明亮的双眼,已经微微卸顶,两鬓斑白,这个不知疲倦的人今天就要离开他生活了41年的校园。

昨天,他还像往常的每一天一样,走进教室,环顾一周,检查孩子们的桌椅、书包、文具、穿衣卫生、精神面貌;然后带领孩子们读书。讲台上,黑板前,一丝不苟的讲解、板书,流畅的语言,幽默的语调,夹杂着手势,神采飞扬。

初遇秦老师,他正在办公室生火炉,只见他先从上方炉口倒入一点水(防止煤灰飞扬),接着抽下炉底,掏出炉灰,又顺手按上炉底,从上方炉口塞入废纸、玉米芯儿,盖上炉盖,在下方炉口点燃废纸引燃炉内的废纸、玉米芯儿,等炉内玉米芯儿呼呼燃起时,迅速压上煤块,盖上炉盖。几分钟干净利索升起炉火,当时看得我心里热乎乎的,而且从此学会了生火炉。

农村的冬天早晨特别冷,离校十余里的秦老师总是第一个到办公室,生炉子、倒煤灰、打扫办公室卫生,半个小时过去,一切准备就绪,老师们陆续到来,满屋的暖意,立时驱走了身上的严寒。办公室里有秦老师,老师们就感觉踏实、放心、有依靠。直到2014年我们搬迁到崭新的教学楼,煤球炉退出了我们的历史舞台,秦老师这个第一炉长戏说自己的手艺无处施展了。

说起秦老师的“手艺”,生活中仿佛没有啥事儿能难倒他。

以前的纯木头桌椅,很容易破损,教室里顽皮孩子的桌椅经常是咯咯吱吱浑身响动,上课时不是这个桌子腿晃动就是那个凳子吱嘎。只要秦老师知道了,孩子们放学后,他就叮叮当当开始修理了,破损的木头接口处异常尖锐,木头刺儿毫不留情的扎入秦老师那长满茧子的大手,他的手常年茧子伤疤不断,女同事看不过,给他拿针挑刺儿,秦老师挥挥手笑着说,我皮糙肉厚,不怕!而调皮捣蛋的孩子们还以为变戏法,昨天还稀里哗啦的桌子凳子,一夜之间变的结结实实。

秦老师有一个专门的桌洞,我们都称他百宝箱,里面扳子,钳子,据,钉子,螺丝帽、拉锁等等,应有尽有,谁有日常需要的物件,都会到他的百宝箱里找;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出了故障,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秦老师,甚至家里需要修补的各种用品,自己解决不了的就喊他,他总是想法子解决。

在电脑刚刚进校园的那几年,最初学习打字,当大多数人还处于一指禅的意境时,秦老师已经会双手敲键盘,不一会儿,一篇稿子就完成,字体字号页眉页脚行距下划线标注等等统统按要求搞定;别人刚刚学会制作ppt时,他已经熟练使用到教学中,经常指导老师们制作课件,或者制作课件共享。拍照片,制课件,忙的不亦乐乎,一旦坐下做事就半天不挪窝,哪个问题没弄明白就会茶饭不思,查资料,请教人,直至弄清楚弄明白。

每学期开学时,老师们都盼望着跟秦老师同组或搭档,至少也要同一个办公室,以至于校长说,老秦,你给他们都灌了啥迷魂汤?怎么哪个级部都挣着抢着要你?快把你掰成几半吧。

忽然有一天,秦老师在站着批作业,还戴上了眼镜,说是也要学习我们,因为戴眼镜的看起来好有学问。我们都被逗乐了,算起来秦老师那年52岁,应该是花眼了。问他为啥站着批作业,他说让凳子歇歇,自己也换个姿势有益健康。秦老师批作业喜欢一口气批完,一坐两节课,桌子上跺起一座小山,此时,秦老师已经得了椎间盘突出,不宜久坐,可他的习惯是当天的作业当天批完,只有作文可以拖后。

秦老师还有一个专门的作文包,孩子们的作文本经常被他带回家改,而且是夫妻俩一起批改。秦老师的妻子常年生病,无法下地干活,多年来,他已经习惯了洗衣,做饭,种庄稼,后来工资提高了,他种庄稼才少一些。每天早晨上班之前给妻子做好午饭,晚上回家安排收拾完毕后,就开始批作文。妻子不识字,秦老师就把孩子们的作文读给她听,妻子很感兴趣,偶尔说上两句,有道理的合适的,秦老师就写在批语中,以后逐渐成了习惯,妻子也学了不少批注的技巧,喜欢上孩子们的文字,哪天不听丈夫读作文就有心事,不说上自己的建议就心痒痒。夫妻俩一起批作文,常常是批语比孩子们的文字还多。

每到作文课那天,秦老师就被孩子们团团围住,问东问西,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孩子们最喜欢的事情就是传阅老师给自己的批语,比拼老师给谁写得多,表扬批评指正得多。

“瞧你的小花手,需要小花猫来给你洗一洗了。你知道花猫是怎样洗手洗脸的吗?回家认真观察一下,然后记录下来,如果写的被老师和同学认可,老师有奖励哦。”这是秦老师给一个作文本上满是脏手印的孩子的批语,对于这些写作文有困难的孩子,他会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布置不同的作文,不做统一硬性要求。许多孩子就是从喜欢上秦老师的批语开始,为了得到他的批语而写作文,慢慢喜欢上作文、喜欢上阅读。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今天,孩子们不知道秦老师要离开校园了,我们一众老师在校门口雪松下围簇着秦老师,感叹着时光流转,过往的碎碎念。我们中有秦老师的学生,徒弟,搭档,多年来,享受着秦老师带给我们的实惠,同时被秦老师浸润着,感染着,彼此配合默契,一步一个脚印,在农村教育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探索着更加适合种子发芽的宝地。

后记:这两位老师,一个豁达开朗,乐观向上;一个沉默寡言,忍辱负重。但他们都是:不停地干活,不管是过日子还是生活、工作,好像永不知疲倦,从来没有抱怨过。从他们身上,我不断地汲取着教育的力量,生活的正能量,我为自己有幸遇到这样两位教育前辈而倍感荣幸!

“学习强国”山东学习平台、大众日报·大众日报联合开展有奖征集活动

@山东人,邀你讲述奋斗者追梦故事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学习强国”山东学习平台、大众日报·大众日报联合发起“2019,奋斗者追梦行”征集活动,并在“学习强国”山东学习平台、大众日报报端微开辟频道、专栏选登来稿,活动结束后将开展优秀作品评选并予以奖励。

投稿端口>>>

责任编辑: 李伟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