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家乡代言|著《鲁迅批判》获鲁迅赞赏、爱国商人捐献飞机,他们都来自这个县

2019-12-04 16:27:06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客户端

本期代言人:魏媛媛 东营市利津县利津街道办事处

利津县城地处黄河尾闾、渤海湾畔,历史悠久,依河而建,因河而兴,有着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丰厚的人文资源,是一片神奇的沃土。

在利津,有很多令我们肃然起敬的先辈。先辈们的事迹,增添了故乡的分量,照亮了故乡前方的路途。他们宽厚的气魄、睿智的头脑、果敢的勇气却世代相传。

李竹如,革命先行者,利津县早期的共产党员。

原名李贻萼,字世华,又名一凡,1905年1月5日出生于庄科村。他主持起草了中国第一个人权保障条例;在晋东南创办了我党抗日根据地的第一张报纸《中国人报》;创建了中国青年记者学会山东分会和新华社山东分社。

1939年5月,进入山东敌后抗日根据地。先后任第一纵队民运部长,中共山东分局民运部长、宣传部长、政府工作部长,山东省参议会秘书长,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省政府)秘书长,并兼大众日报社管委会主任,新华社山东分社第一任社长,中国青年记者学会山东分会理事长,山东省文化界救亡协会会长等职。1942年11月2日,在对崮山突围战斗中,血洒沂蒙壮烈牺牲。

李长之,是一位早慧的传奇人物。

他出身书香门第,年少时便学有所成,青年时便是有名的才俊,成才之路与数位名人结下不解之缘。

在清华大学,他将专业从生物转为哲学,大学没毕业就写出《鲁迅批判》一书,得到鲁迅本人认可,被誉为鲁迅研究的经典之作。其《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一书,可谓解读司马迁的“绝唱”。他在艰苦的岁月里依然保持着有魂、有骨、有根的文人风范,晚年病重时依然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坚持读书写作。

在现代批评史上,李长之是一位风格独特的批评家。在他看来,文学批评永远应该是感情和理智的起伏。因此,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李长之的文学批评既体现出传统批评的神韵妙识,又显示了现代批评的逻辑严密,于逻辑中透着灵悟,在睿智中散发着浪漫,将中西文学批评的优长熔于一炉,呈现出灵妙与思辨共存的风格。

毕鸣歧,是一位从利津走出去的红色资本家。

他热心创办、资助社会福利和教育事业;他带头参加公私合营;他在抗美援朝运动中,率先捐献飞机一架,带头认购公债。他一生致力于发展民族工商业,为办好社会主义的经贸实业。他曾被选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委、天津市副市长、政协天津市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先前,一说到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捐献飞机,多数人可能脑海里立马会浮现出常香玉的名字来,笔者也不例外。可是在翻阅历史的过程中,笔者惊喜地发现:是毕鸣歧率先捐献飞机一架,带动天津市民主建国会和工商业联合会的会员捐献飞机五架。由此,掀起了全国捐献武器的高潮!

且在1953年,毕鸣歧代表天津市工商界参加了以贺龙元帅为首的华北人民赴朝慰问团,并担任副团长,到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后,他不顾数日奔波的疲惫,连夜将赴朝的所见所闻,详细整理成一本厚厚的材料,向天津市工商界做了长达3个小时的传达报告,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宣传抗美援朝的胜利。

每当站在黄河之畔,李竹如、李长之、毕鸣歧、酆云鹤等先辈的事迹,便如不息的黄河水,滚滚而来,汇流成一轴万里山河的精彩画卷。

为国家立心,为民族铸魂。先辈们奋进的“利津精神”历久弥新,传承着永不褪色的红色基因,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正是先辈们的“利津精神”在不断激励前赴后继的改革者们励精图治,建设“美丽幸福新利津”。

利津的历史,是一部温故之书。作为黄河儿女,我为利津代言,时刻温习出发的初心,前行的目的,以及自己的角色担当。

深切缅怀老一辈的感人事迹,传承永不褪色的红色基因。这种红色的记忆,是时间无法稀释,河水无法湮没的。

null

@山东人,邀您为家乡代言

大众日报发起“这就是山东·我为家乡代言”新媒体作品征集活动,充分表达对家乡各方面发展变化的真挚感情与美好希冀,并借此向全省及全国人民展示一个全新而充满活力的“好客山东”。

优秀作品将通过大众日报及其客户端、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进行展示。定期评选出优秀组织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出镜奖等奖项,并颁发获奖证书及奖品。

征集投稿入口>>>

责任编辑: 李扬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