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周刊丨适度超前,“度”在哪里?

大众日报记者 李岳岳

2023-08-08 07:00:0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 李岳岳

不久前,媒体曝光了甘肃省榆中县斥资9亿元建设市民公园的问题。这样一个公共工程,因为出现在一个刚脱贫不久的西部县城,且投资规模大,周期长,见效慢,让当地政府背负巨额债务,因而引发了广泛关注。

在记者采访中,当地发改部门负责人称,该公园是按照适度超前的理念来进行设计的。如果说本着对城市未来发展负责,从长远发展考量,凡事打一个提前量,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这样一座公园的建设究竟算不算适度超前,或者适度超前的“度”把握得准不准,却是值得深究的。

除了背债建公园,据媒体报道,当地耗资2.8亿元的城市展览馆建成多年却仍不知作何用,价值2000多万元的“智慧榆中”软件系统,至今也没有数据接入。此外还有造价690万元的汉白玉玉带桥、239万元的秦汉风格南大门、270万元的大屏幕、1300多万元的大舞台……因为远离城市中心,中看不中用,人们对这样的“适度超前”颇有微词。

建公园,改善人居环境,方便市民休闲生活,属于民心工程,当然是好事。但民心工程也有个轻重缓急,有个孰先孰后的价值排序问题,讲究一个实打实、心碰心。就在当地斥巨资建公园的同时,一些棚户区改造的安置房因资金短缺已停工,每人每月400元的安置过渡费从去年开始就已拖欠,仅国有土地上的安置房项目拖欠群众的安置过渡费等就有3000多万元。两相比照,很容易得出结论:这个公园并不属于当地的急难愁盼,不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烦心、最忧心的事。

每一个民生问题的解决,都要看条件、看基础、看家底,都必须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循序渐进,决不能超越发展阶段。对于这样一个刚脱贫不久的县城,做民生工作,必须把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统一起来。家底不厚、财力不足,就应该确定首先要干什么,尽量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少干锦上添花的事,分清轻重缓急,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因此,相比于建设一个高大上的公园,优先解决老百姓的住房、医疗、教育等急难愁盼,更应该排在民生建设的第一位。

适度超前,过了这个“度”,就会沦为面子工程。豪华的市民公园,看似撑起了县城的面子,实则丢掉了城市发展的里子。事实上,忽视民生问题、大建形象工程在当地已不是第一次。2019年,当地就因为耗资6200万元修建两座秦汉仿古城门,被住建部通报批评。为什么此类事件总是屡禁不止、反复上演,究其根源,还是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出了问题。打着适度超前的幌子,靠借债出“政绩”,脱离实际、好大喜功,不顾条件一哄而上,实际上就是政绩观错位、权力观扭曲、责任心缺失的具体体现。这样的做法,背离民生工程初衷,背离人民至上初心,既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又影响地方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决反对,及时纠正。

(作者系本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 崔凯铭 张浩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