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周刊丨在防止“三种心态”上下功夫

大众日报记者 张浩 崔凯铭

2023-08-29 06:00:0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管党治党的生动实践。落实全面从严治党,领导干部是关键。领导干部特别是党组织书记应切实发挥好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和第一责任人责任,在防止“三种心态”上下功夫。

防止“鸵鸟心态”,敢于担当尽责。现在,有的领导干部不敢抓不敢管,抱着“鸵鸟心态”,唯恐得罪人、丢选票。众所周知,鸵鸟在遭遇危险时会把头埋入沙坑,以为遮住了自己的眼睛就相对安全了。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也会有类似于鸵鸟的这种行为,心理学上把它称之为“鸵鸟心态”。“鸵鸟心态”指的是一种不敢面对问题、逃避现实的心理状态。对领导干部而言是不负责、不担当、不作为的一种状态行为。“为官避事平生耻”。当前,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挑战和斗争,这是对领导干部的严峻考验。领导干部需要在工作中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坚决摒弃“鸵鸟心态”“逃避思想”。各级要加强干部日常管理,及时了解干部的思想、工作、生活状况,抓早抓小,敦促党员干部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

防止“好人主义”,做到守土有责。对共产党人来说,“好好先生”并不是真正的好人。奉行好人主义的人,没有公心、只有私心,没有正气、只有俗气,好的是自己,坏的是风气、是事业。所谓“好好先生”奉行的是“好人主义”,就像毛泽东在《反对自由主义》中提到的那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好人主义”回避问题、掩盖矛盾,不要原则,搞“一团和气”、讲“你好我好大家好”。如果大家都奉行“好人主义”,对问题视而不见、见而不提、提而不改,最终是害己害人害集体。党和国家事业需要的是光明磊落、一身正气的干部,而不是前怕狼后怕虎,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的“好好先生”。领导干部要查摆和对照“好人主义”的表现形式,加强自我整改,要对下属单位、分管部门负责人敢说、敢管,常说、常管,以不厌其烦的耐心加强提醒提示、教育引导,切实做好“一岗双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防止“破窗效应”,强化执纪问责。对违规违纪、破坏法规制度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的,要坚决严肃查处,不以权势大而破规,不以问题小而姑息,不以违者众而放任,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防止“破窗效应”。所谓“破窗效应”,简而言之就是一种心理作用,即环境对人们行为的暗示作用。“破窗效应”启示我们,如果某种“不良环境因素”出现,就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相当程度的暗示性和诱导性,若不及时制止、改正、修复,就会让问题由小变大、由轻变重,由“规”到“纪”、由“纪”到“法”,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形成连锁反应。面对“第一扇破窗”,如果不及时惩戒,又会出现更多的“破窗”,就会极大影响党的建设、破坏党的肌体,污染“政治生态”,影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防止“破窗效应”,就要树党纪国法之威,对“破窗者”,特别是“第一个破窗者”强化执纪问责,切实用严查严惩推进严管严控,通过用纪律规矩、党纪国法及时“补窗”“固窗”,实现无人敢“破窗”的良好环境。

(作者:陈常国 单位:日照市园林环卫集团)

责任编辑: 张浩 崔凯铭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