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周刊丨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化城市治理新模式
大众日报记者 崔凯铭 张浩
2023-11-21 07:00:0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化城市治理新模式
□ 李楠 胡明潇
城者,以盛民也。城市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城市治理在党和国家的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加强党对城市治理工作的领导,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治理理念,使中国特色现代化城市治理新模式的显著优势凸显出来。与此同时,伴随着城市化率的快速提高,城市治理也面临着一系列新形势新问题,这就势必要求我们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化城市治理新模式。
发展脉络
中国共产党的城市治理理念是与社会治理理念一脉相承的。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将社会治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城市治理上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城市居委会和其他社会组织成为我国城市社会管理的主要抓手,并承担着任务繁多的社会治安、卫生环境、民事调解、计划生育等管理和服务工作。与此同时,我们党在城市通过单位制把市民组织起来,以整合国家资源服务于工业化目标,成为这一时期城市社会运动、基础设施建设的“法宝”。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单位制几近消亡,我国城市治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作用被解放出来,开始在土地整治、金融风险管控、文化传承、改善民生、生态保护等方面展现活力,逐渐形成基层治理的新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加强党对城市治理工作的领导,坚持人民城市的治理理念,遵循城市发展建设的客观规律,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化城市治理新模式。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社会治理”,这是“社会治理”首次出现在党的正式文件中并取代了“社会管理”,标志着我们党社会治理理念的全新突破。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同时,政府要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彰显出中国特色现代化城市治理新模式的人民主体地位和价值取向。今年6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支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更是明确强调要“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治理新模式”。
显著优势
中国特色现代化城市治理新模式具备四大优势,包括独有的政治领导、多元价值的取向、强大的体制机制以及科学的方法论。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始终是城市社会治理发展演进的领导核心,依靠党强大的组织力、引领力、号召力,最大限度地凝聚了多元社会力量,以“一核多元”的模式调动社会资源,顺应社会发展规律与人民需求,有效避免了城市治理过程中价值和结构的失衡。在现代城市基层治理中,以基层党组织为途径和载体,将党的引领能力转化为城市治理的强大效能更是中国特色现代化城市治理新模式的独有优势。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现代化城市治理新模式的价值优势。中国特色现代化城市治理新模式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切实在实际行动中为人民群众谋福祉,将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城市治理的头等大事,将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建设目标,将群众参与城市治理作为激发城市活力与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人本逻辑的城市治理新模式凸显了治理主体、价值旨归、实效机制的多方优势。
第三,推进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精细化服务水平是中国特色现代化城市治理新模式的体制优势。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要在精治、共治、法治上下功夫。中国特色现代化城市治理新模式充分发挥体制优势,在推进城市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体制基础上以公共服务精准化、精细化作为落脚点和着力点,坚持在城市治理中依托多方平台、贯通政务服务网络系统、深化城市网格治理,将精细化服务的要求贯穿城市工作全链条。在推进城市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城市综合管理体系,以共治与法治促进精治目标等方面深刻体现了中国特色现代化城市治理新模式的体制优势。
第四,尊重并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稳步有序建设是中国特色现代化城市治理新模式的方法论优势。做好城市工作,首先要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现代化城市治理新模式秉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坚持一切从城市发展的具体实际出发,贯通历史现状与未来规划,推进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共同发力,规划、建设、治理三大环节相互促进。在城市发展的自然历史进程中统筹兼顾社会治理实效、经济发展质量、文化传承保护、人民生活改善、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等多个方面,在稳步有序推进城市建设中遵循普遍规律又敢于开拓创新,借鉴先进经验又展现中国特色。
实践路径
当前,我国的城市化率已快速提高至65%以上,城市规模的扩大势必给城市治理带来一系列新问题。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化城市治理新模式的实践路径。
坚持党建引领,打造多元联动共治样板。党对城市治理的全过程领导能有效避免治理各环节的结构性失调和价值失衡,有效解决治理能力不足、治理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化城市治理新模式需要发挥党建工作“头雁”作用,同时着力提升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效能,以高效治理为根本,充分发挥行业内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社会参与、企业自律、政府监管、媒体监督的多元主体作用,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人民城市的治理效能,推进党建引领下联动共治、协同善治的整体格局。
深化问题意识,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城市治理要下足绣花功夫,找准“落针点”,找到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难点和堵点。务实为民是中国特色现代化城市治理新模式的鲜明导向,要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梳理脉络,优先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真正让群众看见变化、感受成效、获得幸福。如北京市深入落实问计、问需、问效于民的治理理念,探索建立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进一步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加强前瞻设计,结合规划优先与建管并举。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是中国特色现代化城市治理新模式的重要目标。加强前瞻性的科学设计才能解决制约城市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避免出现城市建设贪大、崇洋、求怪的乱象。做好城市设计的蓝图,增强规划的前瞻性、严肃性和连续性是城市建设与治理的基础。要在高水平规划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对于高质量建设城市、高标准管理城市的引领调控作用,推进规划与建管双向发力,确保城市规划科学合理、城市建设稳步有序与城市管理有条不紊相辅相成。
聚焦科技赋能,引领城市治理数字发展。完善信息化支撑的治理平台是健全城市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的必然要求。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现代化城市治理新模式需要大力推进数字化服务能力提升,不断加强和规范智慧城市项目信息化、标准化建设,统筹整合信息系统,充分发挥信息化项目和政务数据在促进城市治理的数字化支撑作用,强化智辅决策、智能监管、智能服务等应用功能,推动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如襄阳市不断做优智慧社区场景建设,推进综合服务“一端管”,政务受理“一窗办”,安全管理“一数汇”取得显著成效,获评年度中国领军智慧城市。
总之,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住城市治理工作发展脉络、显著优势与实践路径,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治理新模式。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 崔凯铭 张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