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业大学:统筹发挥学科优势 全面助力脱贫攻坚

大众日报记者 肖芳

2020-06-15 10:52:19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客户端

夏收到来,青岛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指导农户科学管理、绿色防虫,指导农产品深加工、产品研发;指导农机企业进行田间试验和示范推广……

“学校始终注重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助力脱贫攻坚,通过一系列措施有效激活了学科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用好“金刚钻”,引导各优势学科专业人才聚焦脱贫攻坚主战场。”青岛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宝笃说。

青岛农业大学以农学和生命科学为优势,作物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畜牧学、植物保护等学科在省内乃至国内具有突出优势。其中,农业工程学科在根茎类作物生产和种业生产装备研发方面居于国内领先地位;作物学学科在提升粮油作物生产潜力、助推粮食产业提质增效等方面优势突出;食品学科在粮油加工、畜产品加工利用方面优势突出,多项行业共性、关键、前沿技术国内领先;畜牧学科在地方良种选育、动物生殖细胞发育调控及影响、克隆牛培养等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植物保护学科在重大有害生物病虫害绿色无公害防治方面,在国内具有明显优势。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有关要求,统筹优势学科力量,高起点、高标准谋划助力我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一盘大棋”。广大师生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投身主战场,为推动我省脱贫攻坚事业发展贡献“青农力量”。

“我们来自农业院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我们天然的优势,更是我们的时代使命。”青岛农业大学派驻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张德锋说。自2012年以来,学校已连续选派19位“第一书记”在枣庄、菏泽、济宁等地挂职帮扶,“第一书记”们作为联通校地之间的桥梁纽带,根据地方产业需求,将学校科技成果、技术不断“引流”到地方。当前,派驻泗水县的四位“第一书记”正和当地群众一起齐心协力发展菌菇、蓝莓、草莓等特色产业,“决不能让刚刚鼓起来的钱包瘪下去”。

除了党员干部长期驻村帮扶外,一大批来自优势学科的专家教授组成科技特派员团队,深入一线帮扶农业生产,成为学校助力脱贫攻坚的主力军。疫情发生后,学校专家教授第一时间利用科技扶贫云端平台,全力做好“线上”科技服务。在疫情形势稳定向好后,又即刻下乡入地进行春耕备耕科技指导。

如今,夏收即将到来,专家教授们纷纷开始了夏收前的关键时期指导。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粮油作物科技扶贫团队为当地甘薯、小麦、西瓜、西红柿等作物、蔬菜的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大棚转型升级等提出建议;在青岛平度东寨子村,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郑长英率队指导农户科学管理、绿色防虫;在潍坊玉泉洼种植专业合作社,食品专家王宝维教授等就农(畜)产品深加工、产品研发等进行了指导;在济宁泗水杨柳镇,食品专家陈海华带领专家组成“甘薯加工与综合利用科技扶贫服务队”,针对马铃薯、韭菜等地方特色农作物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治和甘薯综合加工利用开展科技指导,为种植户带来满满“干货”。

除了立足山东的“服务大覆盖”以外,在贵州安顺紫云自治县,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家禽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尹燕博和生猪创新团队岗位专家韩先杰,跟随“青岛专家走进贵州安顺精准扶贫活动”为养殖户送上“养殖经”;在河南正阳县,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农机专家王东伟带领团队指导农机企业进行田间试验和示范推广;在甘肃陇南,农家专家张恩盈等深入西和县广鸿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等地,指导中药材种植情况。事实上,“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年来,学校已累计向国家、省市县派出各级特派员千余人次,走出了一条高校专家教授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青农模式”,先后受到国家、省通报表彰。

多年来,青岛农业大学始终坚持围绕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设立研究课题,面向生产实际开展研究,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培养人才。目前学校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化学学科位居ESI全球排名前1%,水产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含草学)为山东省一流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兽医学为服务青岛产业发展重点学科,19个专业为国家和省一流专业,形成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相互支撑、促进、推动,共同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学校学科优势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肖芳 通讯员 周维维 曲天泽 报道)

 

责任编辑: 肖芳     签审: 李忠运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