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观察|4典型荣膺全国志愿服务先进;桓台激发乡村振兴“她”力量
大众日报记者 王佳声 杨淑栋 刘磊
2023-08-08 09:20:38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厚道齐地 美德淄博
淄博4个典型荣膺全国志愿服务先进
□本报记者 王佳声 实习生 刘馨茹 本报通讯员 侯军元
7月30日,2022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公布,淄博有4个先进典型榜上有名。周村区“五老”志愿服务队队长孙广瑞和国网淄博供电公司“爱心妈妈”团队负责人付珍荣膺“最美志愿者”,淄川区“明理胡同”小马扎上的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项目成为“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淄博市生态环境志愿服务联合会获评“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孙广瑞:从志愿军到志愿者
孙广瑞老人已年过九旬,曾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参加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是一名从战火中走来的老战士。从周村区文化馆工作岗位离休后,孙广瑞主动加入“五老”志愿宣讲团,几十年如一日,弘扬红色精神,讲述在战场上的所见所闻,为传承红色基因贡献着志愿力量。
“从志愿军到志愿者,把战场上的英雄故事和身边的好人好事写出来、讲出来、演出来,是我作为一名普通党员的责任,是我应该做的。”孙广瑞说。
在周村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薛华伟看来,孙广瑞是淄博这座城市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他身上集中体现着志愿服务精神,展现着社会文明的时代风尚,代表着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闪耀着不忘初心的璀璨光芒。
付珍:11个孩子的编外“妈妈”
付珍是国网淄博供电公司一名“善小”志愿者。2005年冬,她到村庄抄电表时,遇到一个衣着破旧的小男孩独自玩耍,一打听才知道,孩子两岁时妈妈去世,爸爸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生活非常艰难。打那以后,付珍经常为这个家庭送来油、面等生活物资和学习用品,辅导孩子做功课,直到将孩子送进大学校门。
为了帮助更多的孩子,2015年,在付珍的倡议下,国网淄博供电公司成立了“爱心妈妈”团队,很多女职工纷纷参与进来,“爱心妈妈”从开始的七八人发展到现在七十多人。
从2005年至今,付珍成为11个孩子的编外“妈妈”,带头为522名儿童实现微心愿635个,捐赠图书1561册、棉衣2371件,助学、帮扶金额达16万元,累计服务时长3000余小时。
明理胡同:志愿宣讲有声有色
在淄川区寨里镇,有位远近闻名的“明理胡同”宣讲员,他就是退休教师柳景谭。自2020年7月开始,成为社区一名理论宣讲志愿者。
宣讲时,柳景谭时常会带着一块展示板,那是他的“法宝”,对于一些重要的语句或精神内涵,他总是会用毛笔写下来。不少群众评价说:“柳老师讲得有声有色,我们不仅爱听,而且都能听明白。”
在淄川,像柳景谭这样受群众欢迎的理论宣讲志愿者还有很多。自2018年以来,淄川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创新开展“明理胡同”小马扎上的理论宣讲项目,乡亲们围坐在一起,志愿者们用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外,获评“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的淄博市生态环境志愿服务联合会,近年来积极发扬雷锋精神,深入开展文明风尚和倡导绿色环保等志愿服务活动,各项活动取得了良好社会效应。
推进“乡村振兴·巾帼共富”品质提升工程
桓台县:激发乡村振兴“她”力量
□记者 王佳声 杨淑栋 实习生 刘馨茹 通讯员 杨永杰 报道
本报桓台讯 8月2日清晨,桓台县新城镇泓基农业专业合作社果蔬园里,刘长菊给韭菜棚铺好了防虫网,又去其他大棚查看是否有破损。“俺们这里环境好,活儿也不累,平均1个月能赚四五千块钱。”她已在合作社工作4年,对现在的工作很满意。
“妇女细心认真,管理果蔬大棚更得心应手。”合作社理事长于昌江说,目前社里有女员工130人,占了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二。下一步他们打算发展农旅,到时需要更多女性员工来从事宣传、讲解服务等工作。
在位于荆家镇的淄博周元食品有限公司,妇女同样是主力军。烧饼加工车间里热气腾腾,芝麻飘香。女工王芳麻利地将生胚碾成薄饼,蘸满芝麻用炊帚贴到炉壁上,只需3分钟,一张薄香酥脆的烧饼就出炉了。“农闲时我就来这儿上班,干一天8小时能挣150块钱,时间自由,顾家、赚钱两不误。”王芳笑着说。
“我们鼓励发展新型项目经营主体,提高农村妇女的经济地位。”桓台县妇联副主席于娜介绍,今年以来,桓台县妇联持续深化“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巾帼共富”品质提升工程试点工作,印发了实施方案。桓台县妇联、县乡村振兴局组成评审团,对乡村振兴巾帼共富基地按照产业规模、带动妇女增收情况等进行评审认定,评审结果分为三个档次,分别给予25万元、15万元、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近日,山东龙图家居股份有限公司获批了第一档25万元的奖励。“我们将把这笔资金用于建设新厂房及配套设备,还计划与县妇联联合分批次对周边有意来企业工作的妇女开展培训,带动更多妇女就业致富。”公司董事长巩玉霞告诉记者。
“我们正在开展女致富带头人培训、花饽饽技能培训、月嫂培训、养老护理培训等技能培训,以提升乡村妇女的致富本领和自我发展能力。”于娜说,今年的花饽饽技能培训班已累计培训6期300余人。
下一步,桓台县妇联与县乡村振兴局将尽快安排拨付奖补资金,并开展高素质女农民培训活动,宣传女致富带头人的事迹,分享创业经验,带动更多妇女返乡入乡、创业就业,为乡村振兴凝聚巾帼智慧和力量。
张店区城市更新项目“一件事”一次办
□记者 刘磊 报道
本报淄博讯 近日,淄博市昌熙城市更新有限公司经理吕成镇在提交由建设、设计、勘察单位签署的承诺书后,当场便拿到了张店区科苑、体育场及和平片区等3个片区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施工许可证。
作为张店区城市更新项目“一件事”一次办的首位受益者,吕成镇感触颇深:“前期,通过微信端的投资项目联审平台,我们很快就拿到了立项许可,现在我们又办理了3个片区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施工许可,既不需要规划手续,也不用等待施工图的审查,只用了一份承诺书就可以代替审图合格证,工作人员确认材料齐全后,当场就为我们发放了施工许可证。”
从涝淄河改造项目到淄博火车站南广场片区建设改造,再到体育场片区老旧小区改造,淄博东部老城正在慢慢“变脸”。这些改造项目不仅让老城焕新,更为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淄博市被确定为城市更新试点城市以来,张店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加快重点领域改革,聚焦城建重点项目和城市更新行动,在全省率先推出城市更新项目“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以场景数智化、模式集成化、流程极简化、服务人性化,全力做好重大项目落地保障服务,推动实现批前服务“全周期”、审批过程“零材料”、项目立项“零跑腿”、项目落地“一次办”,助力人居环境和城市能级活力提升。
对土地权属、用地性质和房屋使用性质不变,建筑面积不增加且结构未发生重大改变的城镇老旧小区,进行建筑及环境配套设施改造、完善和提升活动的项目,或者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等业务,张店区推行零材料办理立项手续,可以免于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改革后,申报材料由原来的22件精减至14件,精减率达到36.4%,审批时间和跑腿次数均减少三分之一。目前,共发放城市更新项目施工许可证6张,涉及62个老旧小区、174栋住宅,改造面积68.14万平方米。
“我们细化了26项工作措施,助力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早达效,全力打造服务效果最优、报批流程最简、审批环节最少、审批效率最高、办理速度最快、企业获得感最强的‘六最’服务,确保项目办理时限提速15%以上。”张店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辉介绍。
提高防洪标准 打造百里画廊
沂源县分段推进沂河治理
□记者 杨淑栋 通讯员 张琦 报道
本报沂源讯 “我们提前5天实现路基全面贯通,达到通车标准。沂河治理小水至燕崖段治理工程实施后,该段将达到‘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进一步筑牢沂河防汛抗旱坚固防线,保障沿河两岸河湖安澜。”近日,随着压路机将最后一段路面压实,沂源县沂河治理小水至燕崖段防汛路本标段最后一个重大节点完工,沂源县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立兵说。
沂河在沂源县境内全长90.1公里,流域面积146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9%。“十四五”期间,沂源县谋划总投资6.8亿元,按照分段推进的治理原则,结合示范片区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沂河沂源段全域治理,全面提高防洪标准,着力打造百里画廊。
沂河治理小水至燕崖段治理工程,主要实施了15公里河道清淤疏浚,新建5座漫水桥、两座生态堰和新建15公里防汛道路。其中,防汛道路建设是整个工程中战线最长、工期最紧、任务最重的“咽喉”控制工程,给项目施工带来诸多挑战。为使工程顺利推进,该县成立沂河治理工作专班,与设计、质检、监理、施工等单位互相配合,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保证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沂源县河湖长制保障服务中心主任唐本哲介绍:“通过逐标段细化任务分工、压实任务节点、一线跟踪督导、专班全程跟进等措施,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提前5天完成路基贯通、水稳层铺设、沥青路面以及路面划线等建设任务。”
沂源县正建设沿河、沿主干线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将199个沿线村建成示范村,连点成线、串线成片,推动全域振兴。今年,沂源县以省农发集团总投资不低于50亿元的全域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为带动,主攻项目化、品牌化、标准化、园区化、集成化、市场化,着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沂源特色板块,全力争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
沂河治理是沂源县河道治理的开篇,也是缩影。陈立兵表示,将坚持“治理、疏浚、提升”一体推进,着力打造城市生态绿带、山水中轴,为百姓绘就碧水蓝天新画卷。
临淄区在全市率先实施警网融合机制
双向赋能激活网格交通安全细胞
□记者 刘磊 通讯员 王聪颖 孙文 报道
本报淄博讯 “注意啊,骑电动车必须戴头盔,要是再不戴咱就扣积分了。这好不容易攒的积分,因为这点小事被扣掉,你觉得划算吗?”8月3日,淄博市临淄区稷下街道大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延森值班时,发现部分村民骑电动车出行没有佩戴头盔,便立即上前劝导。
随着交通安全基层基础工作的深入推进,临淄区率先在淄博市开展了将交警元素纳入网格化运作的模式,通过“网格蓝”+“交警蓝”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夯实了平安临淄建设的基石。临淄区稷下街道是“警网融合”的先行试点街道,通过“警格”“网格”双向赋能,激活网格交通安全细胞,畅通隐患治理末梢。
稷下街道围绕交通安全领域,投入500余万元,对辖区农村道路进行路网延伸、对破损路面进行整修,农村路域条件持续改善;投入40余万元,在国道省道沿线及村乡道两侧平交道口安装减速带,封堵事故多发路口,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聚焦老年人安全意识淡薄、交通法规知识匮乏等薄弱环节,免费为辖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配备反光马甲。
“我们联合淄博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临淄大队,以大杨村为试点,在全街道范围内设立推广‘智慧劝导岗’,纠正电动车出行不戴头盔等交通违法行为,有效筑牢交通安全防线,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稷下街道党工委书记崔文斌说。
近年来,临淄区推动智慧化社会治理变革,在体系搭建、机制建立、平台建设、资源协同上推进网格化治理工作。此次警网融合机制,就是积极探索网格化治理的应用场景和综合成效,通过发挥网格员、警务助理、治保主任主观能动性,延伸服务触角,拓展服务功能,可以让群众在网格内就能享受到便民利民举措,足不出户就能知晓交管最新动态。
“借助‘一网三联’,把交警元素与村民的积分联系起来,例如不戴头盔一次扣几分,经过改正戴头盔了或是在路上劝导不戴头盔的村民就加分,通过这个活动来激发村民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淄博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临淄大队二中队中队长宋红旗介绍。
警网融合机制深耕小网格,推动大治理。今年以来,临淄区433名网格员在交警的指导下,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为交警源头管理提供数据支撑,推动交通安全社会治理机制持续走深走实。
政企联合应急演练应对大面积停电事件
□记者 王佳声 通讯员 崔磊 报道
近日,淄博市举行大面积停电事件政企联合应急演练,检验电网突发事件下,政府相关部门、电力企业、重要用户的快速处置能力和联动协调能力。
此次应急演练是今年淄博市组织的规模最大、参演单位最多、演练科目最全面的电网应急专项演练。演练模拟城市遭受暴雨大风雷电灾害天气侵袭,多条输配电线路、多座变电站停运,达到一般大面积停电事件标准情况下如何应对。
淄博市政协开展专题协商议政
□记者 杨淑栋 通讯员 李伟 杨靖 报道
本报淄博讯 8月1日,淄博市政协十三届八次常委会会议召开。
这次会议围绕“聚焦‘3510’发展目标,助推‘强富美优’城市愿景加快实现”开展专题协商议政,讨论环节围绕小微企业发展、产业数字化、人才培育等多个方面,分为“实力强”“群众富”“城市美”“生态优”4个组开展。
这是淄博市政协本年度首次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与以往相比,本次会议在议题设置上作出较大调整,不再拘泥于某一领域的单项重点工作,而是选取关系发展大局、涉及发展规划的议题。会前,淄博市政协围绕70项子课题开展深入调研,形成1份建议案和16个分报告、64份建言材料。
为市民提供300场次公益电影室外展映
□记者 杨淑栋 报道
本报淄博讯 为进一步落实2023年度淄博市重大民生项目,打通文化惠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在继续开展好室内城市公益电影放映展映活动的同时,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利用2023年度城市公益电影放映活动平台,围绕建军节、七夕节、教师节、国庆节等节点在张店区、淄博高新区、淄博经开区主城区范围内的主要公园、广场、工地、社区等场所,开展一系列“光影同行”城市公益电影室外展映主题活动。本次活动围绕燃情岁月军旅主题、浪漫七夕爱情主题、情深似海师恩主题、青春奋斗校园主题、乐活夕阳老年主题、我和我的祖国主题等六大主题,为市民提供300场次公益电影室外展映。
淄博首个外事服务联络站揭牌
□记者 刘磊 通讯员 马骏康 报道
本报淄博讯 8月3日,淄博市首个外事服务联络站在张店区世纪花园社区揭牌。
据了解,外事服务联络站是集政策咨询、便民服务、办事指南、翻译、法律协助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社区服务模式。联络站的设立,作为全市涉外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一环,起着联通上下、优化服务的作用,也有效推动了淄博市涉外服务下沉基层,打通外事服务“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淄博市创新外事管理服务模式,加强对基层涉外管理服务指导和领保队伍建设,探索在各区(县)、镇(街)设立外事服务联络站,凝聚各单位优势资源,建立数据库,实时掌握淄博市境外企业、人员和在淄外籍人员信息。
夏季汽车促销月暨汽车下乡活动启动
□记者 刘磊 报道
本报淄博讯 8月2日,淄博市启动夏季汽车促销月暨汽车下乡活动。
此次活动由淄博市商务局主办,市汽车行业协会承办。一期活动共发放540张面值1000元的汽车优惠券,其中普通优惠券440张,汽车下乡优惠券100张(农村户口凭户口本参加)。活动期间,消费者可在活动现场或企业抖音号提前预登记,待达成购买协议后,预登记的消费者可额外获得1张价值1000元的优惠券。消费者按照达成购买协议的先后顺序领取优惠券,先到先得、领完为止,每名消费者只限用1张优惠券,每张优惠券只限于购买1辆优惠车型。消费者可在优惠价基础上凭券再优惠1000元。此次活动旨在通过“线上+线下”有效宣传途径和各种活动形式,让利于民,回馈社会,助力汽车销售再上新台阶。
淄博高新区打造全民国防教育基地
□记者 杨淑栋 通讯员 徐勐 报道
本报淄博讯 8月1日,淄博高新区全民国防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傅山度假村举行,进一步优化打造红色国防教育主题特色路线,完善淄博高新区红色资源共享地图。
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将积极与各部门、学校、企业等联系,为群众接受国防教育提供便利,有序开展青少年国防教育课、研学旅行、团建、红色教育、军事主题训练营等特色国防教育活动,持续普及国防知识,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基地将选派经验丰富、作风严谨、军政素质过硬的退役军人担任教员,依托户外体能训练中心、国防教育大讲堂、国防装备展示区、国防科技企业研学中心、红色教育主题馆等,聚力打造集服务、提升、教育于一体的国防教育平台;同时,结合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工作,开展各具特色的国防教育活动,创新全民国防教育手段,拓展全民国防教育阵地。
研学丝绸文创园品齐锦霓裳之美
□记者 王佳声 通讯员 姜兴国 李群英 报道
本报淄博讯 暑假里,不少中小学生来到山东轻工职业学院1960丝绸文化创意园研学打卡。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亲身体验汉服的穿搭,并自己动手完成从化妆、发型设计到服饰搭配的整体妆造,感受齐锦霓裳之美。
1960丝绸文化创意园是“淄博文创打卡地”和淄博市第二批中小学研学旅行基地,园内设有淄博丝绸历史文化展厅,代表着农耕文明的古代木织机和工业文明的现代化织机诉说着淄博丝绸和商业的昨天与今天,品类丰富的丝绸文创产品提高了人们对淄博时尚的认知。在后续的研学体验中,创意园将会增加汉服设计、形体礼仪、时尚表演等活动,拓展实践模块课程,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
责任编辑: 杨淑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