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观察|从便捷服务向增值服务迭代升级;淄川区示范片区引领乡村振兴

大众日报记者 王佳声 刘磊 杨淑栋

2023-10-17 12:21:44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全国政务服务工作交流研讨会推介淄博经验

从便捷服务向增值服务迭代升级

□记者 王佳声

通讯员 陈心前 报道

本报淄博讯 近日,第十七届全国政务服务工作交流研讨会召开,在大会交流发言阶段,淄博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路玉田以“淄博双向奔赴的政务服务增值体验”为题作交流发言,介绍了淄博市在推动政务服务从便捷服务向增值服务迭代升级等方面的改革经验和做法。

近年来,淄博市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结合,把深入实施政务增值服务改革作为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提振市场主体信心的全局性引领性工作,推动政务服务从便捷服务向增值服务迭代升级,助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淄博”。“用地一件事”集成服务、“齐好办”审批推进乡村振兴等一批典型经验做法得到国家有关部委推介。

以政府与企业的双向奔赴,重构政府服务企业的增值服务体系。在淄博市政务服务大厅专门建立一站式企业服务中心,集成172项增值服务事项,为企业提供精准集成服务。强化“多点辐射”,延伸服务触角。在29个园区建立政务服务站点,下沉300余项高频事项,编制服务清单。建立增值共享机制,为园区企业提供人才招引、金融财税等叠加式服务,推动实现“园区事园区办”。

以政府与项目的双向奔赴,集成项目审批增值服务机制。坚持服务在前、审批在后,将立项、环评等主要审批事项、材料、办理路径全部纳入“批前清单”,为项目建设提前“会诊把脉开方”。推行“项目管家”全链条服务,提前引入融资辅导,让项目主体一次性满足立项、融资两方面要求。聚焦项目“开工”和“验收”两个关键点,推行“分段施工、分期验收”。建立“中介联合体”工作机制,压减材料50%以上,节省企业成本50%以上。

以政府与群众的双向奔赴,提升群众增值服务体验。淄博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推行“四好”政务公开,以“好查、好懂、好办、好评”政务公开为目标,建立市政务服务中心智慧咨询帮办平台。深化拓展“无感智办”,聚焦高频事项,开发建设“无感智办”平台,推出100项“无感智办”服务事项,动态推送“办事提醒”。累计发送许可证件到期提醒短信1.3万条,惠及市场主体1.2万余家。拓展智慧化服务,推动政策“直达快享”。“无感智办”服务入选全省50个数字政府“创新示范应用”场景。

“下一步,淄博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将认真学习好、运用好这次会议成果,持续深化增值服务改革,以政务服务效能指数,不断提升企业群众对政务增值服务的体验指数、满意指数。”路玉田说。

村村有好戏

淄川区:示范片区引领乡村振兴

□记者 杨淑栋 报道

本报淄博讯 “这种网纹甜瓜被称为‘树上的冰激凌’,口感甘甜细腻,市场认可度高,很快就可以上市了。”近日,在位于淄博市淄川区西河镇马家庄村的佰兴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大棚里,一个个沉甸甸的网纹甜瓜挂在藤蔓上,管理人员董桂帅一边查看果实,一边向记者介绍。

“合作社主要种植鲜食玉米、阳光玫瑰葡萄、网纹甜瓜等,我们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让农民以土地等入股享分红,并带动了附近村民就业。”依托特色农产品种植,马家庄村集体实现年收入16万元,每户年均土地分红1000元,带动村民260人就业。

“我们西河镇打造凤凰山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推动全镇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共同促进乡村振兴。”西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群说。该片区总占地面积1.1万亩,其中核心区5000亩,涉及马家庄村等周边6个村,共3100余户8300余人,计划投资6亿元,已完成投资2.8亿元,先后获评省级田园综合体、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通过片区综合开发,该区域土地租金水平明显提高,每亩由原来的300元提高到1000元。目前片区已成立市场主体26家,累计流转土地6000余亩,带动1100余户农民就近就业,各村集体年均收入达到27万元,建立了村集体、农户和企业多方利益联结机制。

近年来,淄川区坚持以党建引领、改革赋能、强村富民为目标,积极推进“三变三联两个共同体”改革试点工作,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强村联弱村、百企联百村、多村联合体,城乡党建共同体和创业致富共同体,探索搭建“政府引领、市场主导、企业带动、金融赋能、联农抱团”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新路子,不断拓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改革试点村居已扩至110个,共成立各类合作社191个,入股农民7.6万人,盘活资产资源2.7亿元,实现收益278万元,股民分红135万元。

当下,淄川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致力打造淄博南部特色文化旅游高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目前,该区聚焦“富硒、文旅、食用菌”三大主导产业,发挥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工商资本、区位交通等优势,沿南部旅游带和18.6万亩天然富硒带,规划实施“琉园硒谷”“文峰孝水”两个城乡融合型和凤凰山、黛青山、“山水峨庄”“岭上云天”4个田园风貌型共6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涉及8个镇(街)、50个村、7万人,总面积100平方公里。

下一步,淄川区将继续以示范片区为引领,探索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路径。

秉持沉浸式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理念

张店区: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

□记者 刘磊

通讯员 刘一鸣 徐敬源 报道

本报淄博讯 10月14日,夜幕降临,淄博市张店区马尚街道西北村的村民三三两两来到户外,有的在一起聊着家长里短,有的聚在路灯下休闲下棋,小广场成为村里最热闹的地方。

“村里改造之前,没个像样的地方活动,改造后,现在处处是景,尤其是小广场,有水、有树、有花,环境一点也不比城里差。”刚吃过晚饭,西北村村民杨秀菊便约上邻居一起到小广场遛弯。

从去年5月开始,西北村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对村内“硬件”进行改造提升。完成改造后,村内道路规划更合理,铺设人行道,实现人车分流,消除安全隐患;基础设施更完善,除了增设路灯等,还在每栋楼前新建了智慧车棚,彻底解决了“飞线”问题;绿化布局更科学,文明标语提示牌随处可见。

西北村村民孙丽告诉记者:“村里的一系列建设改造让我们得到了实惠,现在村里收拾得利利索索,我们也会注意维护,希望让大家看到一个优美、文明的西北村。”

其实不只是西北村,近年来,张店区全面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任务落实,坚持以惠民利民为根本,多举措、多角度、全方位传递精神文明价值导向,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

张店区先后开展了“停车有序显文明”文明创建项目、“靓画行动”公益广告项目等惠民实事。“雨污分流改造”文明创建项目正在实施阶段,目前,43个项目全部开工,开工率100%。打造背街小巷、城市社区、农贸市场等文明创建示范点位,打造最美楼道84处、特色美绘项目300余处,打造美德健康活力街、最美放学路等一系列有爱示范点位,推动文明城市建设走深走实,以“有爱”强氛围。

不仅如此,今年,张店区还计划实施老旧小区改造8个项目35个小区16270户157.40万平方米,概算投资94531.84万元。通过拆违拆临、强弱电管线规整下地、道路升级、景观绿化提升、公共照明、划设停车位、安装非机动车停车棚及充电桩和完善消防、安防、环卫、智能化门禁设施等措施全面推进文明城市创建任务。截至目前,7个小区已完成改造,9个小区正在积极推进,19个小区已完成设计工作和招投标工作。

下一步,张店区将继续秉持“沉浸式”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理念,围绕停车、经营、购物、电动车充电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继续打造背街小巷、农贸市场、老旧小区等“有爱”示范点位,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文明城市创建。

淄博高新区人民法院化解19起劳动争议案

“示范+”模式助力类案速裁

□记者 杨淑栋

通讯员 白丽娜 焦宇轩 报道

本报淄博讯 “感谢法院帮我们追回了工资。”近日,淄博高新区人民法院化解一批劳动争议案件,被告公司现场过付,为19名劳动者集中发放了工资及相关补偿,当事人向法院表示感谢。

据了解,这19名劳动者自2020年起陆续到被告公司工作,负责该公司所承包生活小区的绿化及环卫清洁等,双方约定每月工资2800元,但自2021年8月起该公司因经营不善开始拖欠劳动者工资。19名劳动者向劳动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但劳动仲裁委以部分劳动者超过法定退休年龄或未提供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19名劳动者不服,向淄博高新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案件受理后,该院按照“统一受理,集中调解”模式,将19起劳动争议案件分配至4个速裁团队,通过各团队联动,合力推进诉前调解。立案庭组织速裁团队负责人召开联席会议,集中讨论案情,快速定位争议焦点,制订调解方案。

“我们多次与被告公司联系,释明利害关系,经过反复沟通、协商,被告公司表示同意调解并现场支付工资及相关补偿。”调解员刘美云说。然而,被告公司却多次爽约,始终未在承诺的时间到法院履行支付义务。

为保障劳动者权益尽快实现,淄博高新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决定对该19起案件启动审理程序,由白丽娜速裁团队运用“示范调解、示范庭审、示范诉讼”模式,先审理其中一起案件,形成“示范判决”,以“示范判决”为例对其他案件进行调解协商,推进化解类案纠纷。

“示范调解、示范庭审、示范诉讼”是指法院在处理涉众型案件过程中,选取能够涵盖系列类案诉讼请求范围、共同的事实和法律争点等情况的代表性案件予以先期调解、审理和判决,通过发挥示范案例的引领作用,快速高效处理系列类案的民事诉讼形式。

“劳动争议案件所涉标的额虽小,但该类案件表现出企业经营困难与劳动者维权困难的双难局面。对待此类,法院不能仅仅抱有案结事了的态度,更要深入了解企业与劳动者双方的实际情况,了解双方诉求,为劳动者争取应得利益的最大化,也为企业纾难解困提供司法帮助。”法官白丽娜说,“这种‘示范+’模式利于为当事人降低诉讼成本,节约司法资源,强化诉源治理,让类案速裁进入快车道。”

下一步,淄博高新区人民法院将继续立足审判职能,优化完善“示范+”模式,扩大适用范围,促进矛盾纠纷高效化解。

推动“互联网+老年教育”实践应用

高青县打造老年云课堂

□记者 刘磊

通讯员 马超 报道

本报高青讯 10月13日9点,家住高青县田镇街道国井社区的高青县老年大学学员罗宁熟练地通过手机投屏,将“最高青”App云课堂瑜伽课程直播投送至电视屏幕,准备上课。“利用碎片时间在家就能轻松学习新知识、新内容,太方便了。”罗宁说。

为让更多老年人能够在家感受到课堂的乐趣,6月,高青县老年大学以各社区老年大学为支点,依托“最高青”App等平台,着力打造网上教、不见面、受众广的云课堂,推动“互联网+老年教育”实践应用,方便老年人随点随播、边看边练、互学互促。

在线上课程设置上,高青县老年大学经过深入调研,摸准学员需求,在“最高青”App上开设老年大学直播专栏,推出深受学员欢迎的舞蹈、古筝、书法等12项特色课程。老年大学教师根据老年人特点和接受能力积极备课,不断摸索和实践教学方法,尝试不同的教学形式,采取线上讲解、示范教授、视频录制等形式,克服硬件设备不足、经验缺乏等因素,保障了线上课程教学质量。学员则根据个人时间、兴趣爱好,通过关注群消息、平台预告等形式,积极参与课程直播、“点播”相应学习资源,实现足不出户听课,点开链接学习。

与此同时,为增强学习实效,高青县老年大学还指导授课老师采取“投放精品课件、在线直播讲解、过程互动交流、课后点评反馈”的方式进行教学,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解决了线下课堂“一人教学,单纯听课”的弊端,形成了“线上教学、即时互动”的创新机制,进一步激发了老年人的学习热情,促进了教学良性循环。

“教评互动频次的增加,不仅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高青县老年大学校长刘文文说。

截至目前,高青县老年大学参加线上学习的学员累计达到3000余人次。“下一步,我们将向镇级老年大学教学点推广,解决老年教育在偏远农村师资短缺、授课不便等问题。”高青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徐继磊说。

淄博首个电力零碳驿站建成投运

□记者 王佳声 通讯员 齐山峰 报道

淄博市首个电力零碳驿站于日前在淄博高新区花山公园建成投运。该驿站屋顶配有光伏发电和储能电池,自发自用、零碳运行。

驿站内配备了空调、微波炉、饮水机、药箱、软凳、充电器等便民服务设施,有需要的环卫工人、外卖骑手、快递小哥可到此休息落脚。驿站外则配有充电桩,供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充电。

淄博新增4个中国传统村落

□记者 杨淑栋 报道

本报淄博讯 10月11日,淄博市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规划评审会召开,淄川区西河镇田庄村和博山区域城镇青龙湾村、镇门峪村、西流泉村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这些传统村落建筑就地取材,因地势而建,形态各异,高低错落,现大部分依旧保存基本完好,具有原生态保护、特色文化传承、旅游观赏和科普教育等丰富价值。

下一步,淄博市将继续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以规划引领村庄发展,统筹人文与自然,兼顾业态与生态;进一步强化精品意识,确保项目的工程质量和建设标准,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

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

□记者 刘磊 报道

本报淄博讯 日前,淄博市财政局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方案,确定自2024年1月1日起,率先在淄博高新区、淄博经开区先行试点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试点区域内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纳入覆盖范围,实行医保基金、个人缴费、财政补助等多渠道筹资办法,试点期内按照30元/人/年标准筹集。其中,财政补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结余基金各划拨15元,个人暂无须缴费。筹集标准根据居民护理保险基金收支状况适时调整,主要保障因疾病、年老、伤残等原因生活不能自理已达或预期达6个月以上的失能参保人。预计试点期内财政承担补助约404万元,覆盖参保人员近27万人。

淄博加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审批

□记者 杨淑栋 报道

本报淄博讯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加强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审批工作,近日,淄博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召开校外培训机构审批改革试点现场会。

张店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作为校外培训机构审批改革的试点单位介绍了前期审批工作经验和特色做法,各区(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围绕准入指引进行讨论交流。淄博市各级行政审批部门将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征求意见稿,协调各职能部门积极创新和探索,形成本区(县)切实可行的审批机制和联合勘验机制。

临淄区推进吸毒人员动态管控

□记者 王佳声 报道

本报淄博讯 今年以来,淄博市临淄区禁毒办推进吸毒人员动态管控机制,通过“三个结合”确保吸毒人员“有人管、管得了、控得住”。

与社工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专职禁毒社工职能作用,落实见面核查、网格管理、风险评估、心理辅导、就业帮扶等措施,做到社会面吸毒人员100%纳入网格服务管理。

与缉毒执法工作有机结合。严格将吸毒成瘾人员纳入戒毒康复范围,开展脱失人员“清零”工作,不断巩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成果。

与禁毒宣传工作有机结合。开展多种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动员群众参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提升广大市民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理解和认识,降低戒毒康复人员复吸率。

□记者 王佳声 报道

近日,淄博市周村区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通过进村入户以及到沿街商铺、农村大集等方式,宣讲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听完志愿者的宣讲,人们表示收获很大,以后要带动家人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记者 刘磊 通讯员 朱翠 报道

10月13日,淄博市张店区盛湖小学举办秋季达标暨第一届全员运动会,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责任编辑: 傅欣迎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