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学习会|“党建+网格”积分制管理,桓台探索农村社会治理新路子

2020-09-03 15:44:59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梁朔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农村社会治理不仅是我国社会治理的重要方面,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近年来,桓台县徐斜村积极探索“党建+网格”积分制管理模式,以调动积极性为目标,以科学划分为基础,以量化管理为抓手,以结果运用为保障,蹚出了一条“党建进网格,积分促管理”的新路子,村里呈现出规范有序、充满活力、蓬勃发展的新气象。

一、背景动因

果里镇徐斜村位于桓台县南部,距县城7.5公里,现有居民415户,1230人,党员65名,村民代表32名,村两委成员4人,属于中等规模村。“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保障一个村庄规范、有序、高效的运转并非易事。在乡村治理实践中,往往面临党员作用发挥不充分、村民治理热情不高涨、重点工作推动缺抓手的“三难”困境,徐斜村也不例外。

(一)党员身份感、荣誉感不强,先锋作用发挥不充分。一到开会,党员代表们得自己从家里带着小板凳,那场面,就像是赶大集一样。七点开会八点到,上面小讲、下面大讲,这个出来、那个进去,出来抽根烟、坐下聊个天,会场秩序混乱。党员参会率很低,全村60多个党员,正常参会人数也就20多个,更不用说党员代表能够参与村内事务管理,为村里发展谋思路、出点子。村党组织书记王新强表示,这是自己上任以来,面临的第一个难题。

(二)村民集体感、认同感弱化,参与治理热情不高涨。“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村民对村庄公共事务关注淡薄,习惯于“等靠要”,习惯于被服务,集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弱化,主动参与治理的意识和动力不足,只要不与村民个人利益直接相关的,村民关心程度都不高。其中最突出的一点体现在村里环境卫生上,村里乱扔垃圾、乱推杂物、乱排污水的现象严重。

(三)村庄历史遗留问题多,重点工作推动缺抓手。村里的遗留问题解决不了,新的工作往往也很难往前推动。邻里之前盘根错节的积怨多,关系不和谐,协调处理难度大,很多时候需要村干部“硬着头皮”“拉下脸来”去做工作,最终还可能落个工作推动完成不好,人却得罪了个遍的结果,长此以往,不但削弱了村两委的公信力和号召力,以后再推动工作也更加难上加难。上级安排的任务完成不好,只能眼睁睁看着各项好政策“花落他村”,看到其他村发展越来越好,村民意见越来越大,但推动工作却越来越难,导致村庄治理陷入“两难”困境,村委却只能“干瞪眼”“干着急”。

二、具体做法

徐斜村坚持党建引领,抓住乡村振兴需要合力共治与村民不愿参与治理这一主要矛盾,将积分制与网格化管理进行创新整合,形成了运行规范、实用有效的“积分+网格”治理模式,成功调动了村民参与共建共治积极性,为农村社会有效治理提供了样板。

(一)以阵地建设为重点,筑牢战斗堡垒。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徐斜村以阵地建设为重点,不断提升村党组织服务能力,加强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一是阵地建设标准化。徐斜村通过四步决策法,按照“有一套硬件设施、有一套电教设备、有一套上墙制度、有一套活动台帐、有一套报刊书籍”的“五有”标准,建设党组织生活阵地,为更好服务群众创造条件。二是党员岗责明确化。开展“亮身份、践承诺、做表率”活动,结合村情实际设定“党务工作岗”“村情民意调查岗”“治安防范巡查岗”“民事纠纷调节岗”“扶贫帮困岗”“精神文明宣传岗”等10多个不同岗位,全村65名党员均定岗定责,所做承诺全部手写上墙,党员“有职有责、有岗有位、有位有为”成为常态,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三是会议流程规范化。建立“学习-汇报-讨论-解答”的四步会议流程,按照“书记带头对党的知识、重要文件、系列会议讲话精神进行领学;村两委成员分别就分管的村务工作及下一步工作安排进行汇报;参会党员进行充分讨论、自由发言;村两委对会上反映的问题进行解答”的流程依序进行。

(二)以地域划分为标准,精确网格管理。徐斜村打破原有生产队界限,以“地域相连、居住相邻、户数相近”为基础,划分为4个网格,建立了网格长、副网格长、网格员和村民的“四级网格”体系。村“两委”成员担任网格长,全面负责网格内事务;4名党小组长担任副网格长,负责协助网格长工作、传达上级政策、组织志愿服务、收集党员和村民代表意见等;党员、村民代表担任网格员,每人平均联系5-6户村民,负责组织联系户活动、传达村委会议内容和上级精神、收集意见建议、化解矛盾等,并负责做好村委要求的各项工作。徐斜村党组织书记王新强表示,划定网格后,网格就是“责任田”,各网格长、网格员深耕其中,既互相对比、竞争,又实现了责任区域的无缝对接。

(三)以量化考核为抓手,规范积分流程。一是打造试点,党员先行。徐斜村党支部紧扣“全、细、严、硬”四字,制定《党员积分制考核办法》,构建基础分、奖励分和负面分(反向扣分)的综合考核体系,把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按时自觉交纳党费等作为基础分“立根”,把党员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做出突出贡献、获得表彰表扬等作为用奖励分“赋能”,把党员受党纪处分等作为负面分“纠偏”,动态管控,严格考评流程,打造“看得到、算得清、比得着”的量化指标体系。注重动态管理,一月一考核,“事事记录、分分对应”,保证每一分都有据可查,每月“主题党日”会议上公布上月积分情况,会后张榜亮分,接受党员群众监督,听取党员群众反馈;注重结果运用,一年一评优,党员年度积分作为民主评议、入党转正、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推动党员立足岗位率先垂范。党员王秀玲表示,现在每参加一次志愿活动,支部都会积分,谁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得好,大家一目了然,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二是以点带面,全村推开。在全村探索推行“村民积分+网格”,以《村规民约五十条》为基础,制定《“模范带动,争做红旗小组”管理办法》,将房前屋后卫生、公共区域卫生、矛盾纠纷化解、参加志愿服务、参加文体活动、完成上级安排的重点工作等作为考核内容,每季度评出三个红旗小组,村集体拿出专项资金对红旗小组进行奖励,奖励由网格小组按户分配。同时,将积分情况作为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美丽庭院等各种评优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谁的得分高,谁自然优秀,这样评选出来的结果,老百姓都能认可,也都服气。

三、取得成效

徐斜村“积分+网格”治理模式纲举目张,破解了“活动组织难、作用发挥难、准确评价难”的三难问题,实现了“党支部强起来,党员带起来,群众动起来”的制度效果。

(一)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加强。通过推行积分制,“三会一课”、民主评议、主题党日活动进一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全面提高。党员参会人数从当初的20人达到现在的50余人,除了流动党员和年老体弱党员,参会率达到95%以上,会场秩序井然有序,会议内容“上接天线、下接地线”,会议氛围“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村委组织委员付光利表示,现在开会感觉会场氛围有了明显好转,开会有了开会的样子,这让我们干好工作也增加了底气。

(二)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凸显。积分制的实施,推动了党员队伍从定性式管理向定量式管理,从年终一次性评价向过程式管控的转变,有效调动了党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党员“比学赶超”意识明显增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徐斜村众多党员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党员王允军一家三口从村级疫情防控开始到结束的56天时间里,一直坚守在抗疫一线,3月份考核积分达到29分,当月排名第一。2019年,徐斜村每名党员平均参加志愿活动6次以上,党员于修召带头参加志愿活动40余次,积分131.9分,全年排名第一。通过积分量化,用数据给每名党员精准画像,村内65名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情况一览无余、明确可见。

(三)农民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积分+网格”治理模式通过“以奖促治”实现了“全员参与”,网住了人心、积出了活力,村庄治理由原来的村干部“唱独角戏”转向群众“跳集体舞”,重点工作完成效果明显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更加有效,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的良性治理。在城乡卫生环境大整治中,有的村民自发帮助村里整治环境、打扫卫生,从起初12个人发展到现在50余人,志愿者成为徐斜村文明实践的“硬核力量”。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村70多名志愿者24小时值班值守,协助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做好人员登记、村民管控、公共场所、居家环境消毒等工作,全体村民凝心聚力、攥指成拳,筑起防疫“钢铁长城”。村里建立了爱心食堂,针对80岁以上的老人和贫困户,免费提供午餐,很多工作也都依靠志愿者完成。群众参与共建共治,带来的是村风村貌的大提升,2017年以来徐斜村先后获得省级“森林村居”、市级“文明村”、市级“美丽乡村”等荣誉称号。

(四)村两委成员的公信力、号召力进一步提升。“积分+网格”的实施突出了制度治理优势,用制度管事、用积分说话,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传统治理主要依靠人治所带来的“得罪人”的困境,并且“积分+网格”公开公平公正地执行,进一步提升了村两委成员的公信力和号召力,村内的各项工作推进起来变得顺风顺水。徐斜村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时,村民非常抵触,意见很大。村两委成员认真听取村民意见,了解到村民是因为担心美丽乡村建设会影响到村里的旧村改造工作。知道村民这一顾虑后,村党组织书记王新强带领村两委成员挨家挨户做工作,讲解政策,表示旧村改造与美丽乡村建设并不冲突,通过广泛宣传、积极引领,村民最终打消了顾虑,并积极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村委成员于爱芹表示,现在去做群众工作,感觉自己的话更有“分量”了,村民变得更“听话”了。截至目前,徐斜村“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已顺利完工,旧村改造也提上日程。村里的脱贫攻坚、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也都顺利推进。

四、经验启示

积分制、网格化管理并不新鲜,徐斜村“积分+网格”治理模式完成的是“从有到优”的优化创新。然而,同样的“积分+网格”治理模式,在基层的实践效果却千差万别。徐斜村之所以能够成功推行,见效明显,关键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坚持党建引领是社会治理的制胜法宝。“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农村社会治理的推进和创新,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放在首要的核心位置。徐斜村“积分+网格”的治理模式管用有效,最重要的一点是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让党组织成为凝聚人心、团结群众的坚强核心,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二)凝聚群众“共同体”意识是制度设计的重要考量。群众“共同体”意识是农村社会治理的“魂”,只有抓好这个内在支撑,才能激活农村社会治理的“一池春水”。徐斜村“积分+网格”治理模式,重新构建了农村社会“共同体”的新模式,这也是制度发挥凝聚人心作用的关键所在。积分制“喻于利”,构建“利益共同体”,积分情况与村民的切身利益直接挂钩,增强了积分的“话语权”;网格化“喻于义”,构建“责任共同体”,一人丢分,全组受累,打破了村民原子化状态,激发了村民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村民从怀揣自己得失的“小算盘”到开始关注网格利益的“综合账”,聚焦点被引导到共建共治共享的新轨道,并逐渐成长为一种良性的社会治理力量。2019年第四季度考核,第四网格小组村民代表王成仁负责的两个联系户在考核时因乱堆乱放被扣分,直接导致小组季度排名倒数第一,事后王成仁找两户做思想工作,两户因自己影响了全组积分,深感自责,并保证立即改正。在第四网格小组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第一季度小组排名上升到第一位。

(三)认真抓好落实是制度见效的决定因素。抓好落实是制度威力充分发挥的前提,也是避免制度落入形式主义窠臼的不二法门。徐斜村在推行“积分+网格”治理模式时,做到了积分真实、考核到位、公示到位、奖惩到位,“一真实三到位”让“小积分”发挥出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激发活力的“大作用”,积分不再仅仅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数字,更是反映每一位村民、每一个小组对村集体的贡献值,不断激发农村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澎湃活力。

(四)村党组织带头人是抓好落实的关键变量。村党组织书记重不重视、善不善于抓落实是制度能否落地见效的关键。徐斜村党组织书记王新强是典型的经济能人,上任以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强有力的制度执行力,创新推行“积分+网格”治理模式,用短短的3年时间,给村庄带来了新气象,赢得了群众好口碑。实践证明,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是破解农村社会治理困境的“金钥匙”,通过开展头雁论坛,深化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严抓动态调整、半年履职评估、“红黄牌”管理机制,用好镇村评星定级结果,严格奖惩措施,让干得好的“既得名又得利”,干不好的“红脸出汗”站不住脚,对不合格不胜任不作为的及时调整撤换。

(作者单位:淄博市桓台县委组织部)

相关链接:

大众日报客户端推出时政栏目“干部学习会”,首期邀您共话党建领航>>


责任编辑: 吴永功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