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枣庄市中区政府工作报告(下):2020跑出加速度展现新作为开创新局面写好新答卷

大众日报记者 张环泽

2020-01-15 10:15:35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

1月14日上午,枣庄市市中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区委副书记、代理区长刘中波作政府工作报告。

关于2020年工作安排,刘中波说,面对市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老城振兴的期盼,我们必须凝心聚力、心无旁骛地把市中的每一件事情办实办好,跑出加速度、展现新作为,开创新局面、写好新答卷。
一是坚持项目带动,大力推进“双招双引”,厚植高质量发展优势。按照投产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四个一批”,对准项目人才双向发力、“两翼齐飞”,引入“源头活水”,扩大有效投资,做强实体经济。
聚力抓好招商引资。强化企业招商主体作用,瞄准主导优势产业,锁定世界500强,盯住重点央企、大型民企,围绕北京、长三角、珠三角、境外重点区域,精准精细抓招商。加大投资50亿元以上的“链主”项目招引,快运筹、快决策、快落地。突出“项目+基金”招商,加快形成百亿基金规模。超前谋划、全面提高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确保在全市位次前移,支持海之杰、天一实业、龙翔针织等企业建立境外营销网络和公共海外仓,增强国际市场开拓能力,探索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保障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依托北京惠通智云、八戒工场等,壮大枣庄市总部经济暨大数据双创产业园、京东商服科技中心,着力打造“政策洼地”“活力高地”,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聚力抓好项目建设。紧盯99个区级重点项目,强化领导帮包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规范运作、蓄力突破。重点推进淮海数字智谷、汇影医疗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制造等62个新建项目,家禾箭牌科技产业园、微米精度施胶棒等37个续建项目,杰诺生物酶1万吨PHA生物材料、运达机床年产100万只轻量化车轮等39个前期谋划项目,确保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早达效。夯实资源要素保障,抓好千亩土地整治、增减挂钩,年内完成项目供地2000亩以上。鼓励民间资本以股权方式参与项目建设运营,做好政府新增专项债券发行,加大策划、包装、储备,全力支持重大项目。
聚力抓好人才引育。出台市中人才新政,在高层次人才引进、领军人才创新创业、本土人才培育、外地人才回流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大力实施人才“双30”工程,发挥中建材科创院、启迪之星等平台优势,“刚柔并济”培育引进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30名;举办高水平创新创业大赛,评选创新创业人才项目30个。做好引才用才结合文章,协助泰和水处理、泉头水泥等创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年内新增院士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众创空间等省级平台7个以上。开展专家、企业结对创新攻关行动,促进高端人才在企业“大显身手”,实现企业和人才良性互动,激活“一池春水”。
二是坚持改革引领,大力推进园区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主引擎。按照“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力争每年新落地建设6个以上高科技项目、每年为全市新旧动能转换贡献3个以上重大支撑项目,全力建成市中区乃至枣庄市项目落地的主阵地,向全省经济开发区30强大步迈进。
强化改革加力提效。实行“开发区吹哨、部门报到”,土地、资金、人力优先使用,政策优先享受,属地及区直有关部门无条件服从响应。剥离开发区一切社会事务管理职能,推动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及其3个子公司高效运营,组建4个社会化专业园区管理运营公司,利用市场手段合作运营开发区,实现“瘦身强体”、轻装上阵。全面提升开发区对外开放度,支持园区所属企业到境外设立相关运营机构,开展跨国经营。在“招”和“落”上给予开发区充分授权,发挥主责主业作用;建立开发区差异化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提高“招”和“落”的水平,杜绝“挖到篮子都是菜”。实行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制度,突出亩均税收、亩均投资等关键指标,鼓励建设多层标准厂房,促进资源要素向高效益、高产出、高技术、高成长型企业聚拢,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强化园区产业聚集。依托中建材科创院、泰盈安瑞、正凯新材料、海王康力医疗等龙头企业,推进哈玻院海水淡化膜壳、电致变色智能玻璃、山东铁塔能源创新(枣庄)中心、维高牛仔面料等项目落地建设,打造“新材料产业园”“数字智谷产业园”“高端纺织服装智慧园”“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园”4个“区中园”。做强天工精密机械、鲁瑞针织、鑫泰水处理等骨干企业,壮大孟庄民营科技园、税郭纺织工业园和西王庄水处理剂专业化工园,形成“一区三园”统筹发展的生动局面。
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加快开发区道路建设、景观优化、管线修复。启动长江四路、谷山路等7条道路改造提升,推进供热管网、供电线路、污水管网、雨污设施等建设,开展园区河道治理,增强排水防涝能力。加强国有企业与引进项目合作共建,年内计划建设工业厂房10万平方米,让企业“拎包入住”,最大限度缩短建设周期,使央地合作“市中模式”越走越宽,项目落户“市中速度”越来越快。
三是坚持“五位一体”,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建设高质量发展样板。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使命抓“三农”,统筹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积极探索新实践、增创新优势,让农业更有干头、农村更有看头、农民更有盼头。
精心培育特色产业。立足为城服务、靠城发展,以城郊型精致农业为抓手,做强齐村樱桃、孟庄水蜜桃等“一镇一品”。支持兄弟食品、朝旭食品等企业发展,推进南部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旺达农业科技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接二”“连三”培植“新六产”。促进龟山景区、仙坛山温泉小镇经营提升,加快里筲古村落田园综合体开发,年内实施草帽山溶洞、特色民宿、攀岩项目,打造区域乡村旅游目的地。抓好乡村振兴大数据平台、田间视频工程建设,加速农业农村信息化、现代化。
精心培育乡土人才。研究制定优惠政策,打破地域、身份限制,引导区外人才参与乡村振兴,大力支持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农业科技人员和“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回乡创新创业。积极实施农村人才“十百千”工程,培育10名“乡村之星”、100名农村发展带头人、1000名新型职业农民,打造一支懂农业、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才队伍。将农村自主创业农民纳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范围,重点发展新型经营主体。
精心培育文明乡风。深入推进“四德工程”,开展“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村村都有好青年”等评选活动,创建美丽庭院3000户。大力倡导移风易俗,鼓励绿色节地殡葬。建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规范提升农家书屋、文体小广场,推动文明达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覆盖。精心打造做强特色载体,唱响文化振兴主旋律。
精心培育优美生态。在完成37个行政村创建市级美丽乡村的基础上,统筹5个集中连片、77个行政村标准化建设,力争美丽乡村创建率达到100%,重点打造西王庄镇两河流域等3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巩固城乡环卫一体化成果,加快“五化”达标提升和“七改”全覆盖。抓紧抓好乡村农贸市场建设,下决心解决马路集市问题。实施税郭镇10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全面推开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加强农村旱厕改造后续管护长效化,300户以上自然村公厕普及率达到100%。新建改造农村公路59公里,基本实现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创成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区。抓好西大楼节制闸、东花沟橡胶坝等5座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以及齐村支流河道治理等重点水利工程,持续增强水安全保障能力。彩化永安南部山区,规划永安南部山体公园、齐村北部山区绿道,建设西王庄仙人洞至刘伶台绿道,打造贯通乡村的生态长廊。
精心培育过硬支部。加大涉农资金整合,推动更多资源要素流向农村,支持基层党组织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规范升级区镇两级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系统,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研究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保值增值,唤醒盘活闲置资产。以“双招双引”、产业扶持、资本下乡为引领,因地制宜富民强村,力争过十万元村突破70个、过百万元村超过10个。
四是坚持扶优培强,大力推进工业强区,挺起高质量发展脊梁。牢固树立“先把经济搞上去”就是“先把工业搞上去”的理念,紧紧扭住工业不动摇,始终把振兴工业作为“第一抓手”和不懈追求,“无中生有”培育新兴产业,“有中出新”改造传统产业,塑造具有市中特色新型工业体系。
全力膨胀产业集群。盯紧盯牢中建材、深挖细梳好项目,打造千亿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打造百亿级环保水处理剂产业。打造百亿级高端纺织服装产业。打造百亿级大健康产业。牢记传统产业是我们的“家底”,是最重要的现实生产力,打造百亿级新型建材产业。打造百亿级液压科技产业。
全力壮大本土企业。像抓招商引资一样抓本土企业培育,让优质企业扎根发展。实施“930”工程三年计划。开展“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梯次培育工程,新增宁康中药饮片等“小升规”企业15家以上,新增天润丰等“规改股”企业10家以上。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股权多元化,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担起市中高质量发展“顶梁柱”。
全力深化创新驱动。以“修路架桥”的力度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实施百企技改、百企转型、百企智造“三百”工程,设立2亿元的“三百”工程基金,用于股权投资、首台(套)补贴、设备购置补贴和贴息补助等。年内完成技改投资24亿元,加大落后产能淘汰,进一步腾挪空间、“腾笼换鸟”。制定智能制造发展战略三年规划,推动传统企业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创建市级以上智能制造标杆企业2家,红三叶钢结构等一批企业实现“上云用云”、展翅腾飞。新增各类创新平台10家,新增“专精特新”、瞪羚、单项冠军、行业“小巨人”等企业7家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七位一体”新格局。
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把企业家作为稀缺资源、宝贵财富,设身处地尊重关心企业家,千方百计服务保障企业家,隆重表彰一批功勋企业家,支持优秀企业家攻读EMBA等高端课程,用心、用情、用力培厚企业家成长的沃土。秉持“店小二”理念,开展“一企一策”深度帮促,提升“四上”企业服务和要素保障水平,“有求必应、无需不扰”,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加大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落实。重拳打击欺行霸市、强揽工程等违法犯罪行为。高标准规划设计区市民服务中心,打造利企便民新高地。
五是坚持提质扩容,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彰显高质量发展魅力。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抢抓全市“一河一路”重大工程建设机遇,加快与新城融合发展,注重市中与新城、老城与新区、城市与园区、城区与乡村“四位一体”协调并进,激发优势潜力,点燃城市活力,建设美丽家园。
在拓宽空间上下功夫。突出交通先行,推进世纪大道市中段建设,全面加快与枣庄高铁站对接;启动S103济枣线市中段改建工程,打造城区新西外环。做好新台高速市中段协调保障。加快枣庄惠民铁路专用线附属工程建设,年内实现接轨运营。启动枣庄东站换侧,着力构建仓储、装卸、配送等为一体的“公转铁”绿色物流体系。
在功能布局上下功夫。全面承接规划权下放,坚决查处和纠正违反规划的建设行为,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做好城市西部规划设计,优先布局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功能要素,打造层次分明、特色各异的四个片区。全面提升东湖公园品质;优化西部新区路网格局;抓好碧桂园翡翠澜湾、恒大御府等商业地产,在光明大道周边与枣曹路之间打造文教新区。在光明大道与世纪大道之间打造新兴产业区。在世纪大道两侧打造服务市中和新城的生态康养区。在枣曹路与北外环之间打造专业市场物流集聚区。
在有机更新上下功夫。采取强有力措施妥善化解棚改区域瓶颈制约因素,推进连片开发、整体提升。抓好振兴北路及立交桥、东盛南路、大众中路等10条市政道路建设,绿化升级君山路、西昌路、北外环。实施振华小区、青檀小区等95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推行规范化物业管理,新建供水、燃气等管网50公里,推动南郊热电技改,扩大热力总公司与十里泉电厂合作,全面保障居民和园区供热。深化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加强镇域路域环境整治,开展违法建设、占道经营、马路市场、乱停乱放、三轮车、四轮车等专项治理,高水平规划人民公园景观提升改造。探索城市治理现代化、信息化、网格化,加大智能监控、无人机等科技手段运用,推进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城管建设,重点区域实现5G网络全覆盖。巩固全市商业中心区地位,设立服务业专项引导资金,扶持文化旅游企业市场营销和商业综合体引进国内外优质品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到我区设立分支机构。提升二手车市场管理服务水平,打造二手车专业市场集群。依托中央广场、吉品街、枣庄冰雪文体中心等特色街区,大力培育“夜经济”“小店经济”。深度挖掘铁道游击队红色文化、中兴文化、工业文化,启动编制中兴煤矿公司旧址提升方案,高标准策划老十电铁路线综合利用,串联枣庄东站、中兴大楼、矿师楼等节点,打造重现“世纪中兴”、镌刻老枣庄记忆的铁路文化公园。
六是坚持为民导向,大力推进民生改善,筑牢高质量发展底线。努力夯实社会保障。把稳就业摆到更加突出位置,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年内城镇新增就业7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统筹社会大救助体系建设,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对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兜底保障,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稳稳的幸福”。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好退役军人移交安置等工作,深化双拥共建、军民融合。集中力量办好10件惠民实事,真正把事情办到老百姓心坎上。
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合理高效布局教育网点,全面推行城区学校对口帮扶乡村薄弱校,促进教育均衡化。强力实施“1551”工程,三年内遴选、培养区级优秀青年教师100名、名师50名、名班主任50名、名校长10名。启动人民路小学建设以及红旗小学等10余所学校改扩建工程,新增学位8600个,消除城区中小学校“大班额”。全力加大学前教育投入,新建改扩建幼儿园9所,普惠率、入园率分别达到85%、95%。
努力提升健康水平。推进区人民医院综合病房楼项目,做好公立医院管理改革,逐步形成“手术在医院、康复在社区”“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高标准规划建设区老年大学。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抓好食品药品安全集中整治,大力支持餐饮服务示范街、示范店、“老字号”,全力扶持食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转型升级,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实施“健康细胞”工程,推进全国健康城市建设,精心办好全民健身运动会。
努力防范各类风险。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改问责长效机制,严防各类事故发生。夯实政法机关基层基础,完善“四平八稳”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妥善化解信访积案。扎实开展“四减四增”行动,加快智慧环保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强力实施重点领域“查治法责”,大力治理“散乱污”,打好精准治污“组合拳”。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等违法行为,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环泽 通讯员 陈龙 褚洪波 报道)

责任编辑: 朱虎     签审: 李忠运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