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实录:习近平下乡调研体贴基层的故事

2020-08-01 09:06:5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7月31日,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刊发“习近平在福建”系列采访实录《“习近平同志提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采访对象徐登峰,1944年12月生,福建连江人。1987年任福建省委办公厅信息处处长,1993年任省农委副主任,1995年任省委农办副主任,1998年任省委农办主任。2008年8月退休。

徐登峰在习近平同志直接领导下工作了六七年,工作上接触很多。接受《学习时报》采访组采访时,他说,当年印象深刻的事情非常多。以下是他的回忆:

我和习近平同志第一次接触是在1996年。当时,他是福建省委副书记,分管“三农”工作,兼任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我是省委农办副主任,所以我们接触较多。他当时40来岁,年富力强,待人亲切,平易近人。这与他长期在农村和基层工作有很大的关系。

习近平同志经常强调一个观点,就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这么说,也这么做,同时要求各级干部都这么做。我们曾听到宁德的同志说:“习近平新官上任,从来不搞‘三把火’。”在他领导下工作,我们发现他确实如此,非常反对搞形式主义和花架子。他工作的立足点和评判标准就是群众满意不满意。

习近平同志当省委副书记的时候,主抓全省农村扶贫工作。他经常下乡,听取群众呼声,工作安排也处处想到群众。在此期间,他提出了“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理念。这话让老百姓听起来,非常有亲切感。

他很重视工作班子的团结,从来不搞拉帮结派、团团伙伙,处理问题都是站在全局高度来评判。那个时候,他就已经具备了全局观念、战略眼光、世界眼光。我们在他领导下工作,也是真心换真心——他怎么交代,我们就根据中央精神和他的指示怎么干,没有什么私心杂念,一门心思考虑怎么样才能把工作做好。

在习近平同志的心中,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比天还大,他对待工作特别是突发事件从不闪避,迎难而上,敢于担当,善于担当。有一次,我跟随他去浦城县农村进行调研时,突然接到省委通知:台风可能要登陆福建。在浦城,我们下午开会,一直开到吃晚饭的时间,没有做任何休息,立即从浦城赶往福州。那个时候还没有高速公路,我们连夜紧赶慢赶,直到凌晨才回到福州。习近平同志没有回自己的宿舍,直接就到防汛指挥部,与工作人员共同研究、部署工作到天亮。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前后有17年多的时间。他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非常善于听取大家意见。我们跟他出差,一路上有什么看法和情况都可以和他谈。到了地方,县委书记向他汇报工作,也是什么都可以讲,什么都可以问。他每一次主持会议,中间都不看时间的,也不会轻易打断别人发言。大家的发言他都会听,各种话都听,因此经常误过吃饭时间,但他总是说:“晚一会儿吃饭有什么关系,基层难得给我们反映点儿真实情况。”

有一次到基层调研,到了下午6点了,还有一个考察点没有去。大家就问:“习书记,您看这个考察点是不是取消掉?”他说:“不能取消,村里面为了准备我们来,不知道倾注了多少精力,组织了多少人来迎接我们。哪怕去那边看一看,走一走,给他们鼓励几句也好,不然就会留下遗憾。如果不去,下次再见面的时候,那里的百姓就会说,‘习书记啊,您上次说要来,我们都准备得好好的,等了几天,结果您没有来,取消了。’这样就失信于群众了。”

他讲的是真心话,因为他在基层干过,对于这一点,他是深有体会的。那天,在他的坚持下,我们一行人赶到目的地已经7点多了,但是干部群众都为他的到来感到很高兴。

责任编辑: 蒋兴坤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