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中郝峪:全国播种精准脱贫“郝峪模式”

大众日报记者 刘英 于新悦

2020-09-28 15:43:2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如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聚力实施精准扶贫?发展乡村旅游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近年来,淄博市针对不同地域特色,因地制宜,鼓励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形成乡村旅游特色发展模式,有的入选《山东省乡村旅游培训教材》典型案例,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学习,博山区“郝峪模式”即是其中的代表。

村民变股民 全村享红利

中郝峪,是一个地处鲁中山区深处的典型山村。因地处山沟,交通不便,人均耕地少,靠天吃饭,长期贫穷,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讨饭村”。

在发展乡村旅游之前,全村共有113户360人,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近年来,通过采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模式发展乡村旅游,全村现在4.5万元,全村每户有15万元以上存款,十几年时间人均收入增长了20倍。

这一巨变得益于该村实行的“全民入股+公司化运营”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中郝峪山清水秀,生态资源丰富,发展乡村旅游条件得天独厚。在淄博市文化旅游及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中郝峪村党支部书记赵东强带领村“两委”准确把握村内生态环境优势,提出了打造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的脱贫强村思路。

2003年,赵东强自筹资金1万元作为旅游业户的奖励扶持资金,当年夏天,5户农家乐开业。开始生意红红火火,当年便收回了投资成本,每户还得到了2000元的扶持奖励。

心动不如行动。为鼓励更多村民参与农家乐旅游,赵东强让大学毕业的儿子赵胜建也回村加入到乡村旅游开发中来。后来,赵胜建提出了公司化集体运营的想法,让农家乐业户联合起来,把全村资源按照评估办法整合、入股成立旅游开发公司,劳动力、闲置房屋、山林、菜地、果园等有价值的东西都合法流转,由村民选出的评估小组统一评定股份,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2012年,淄博博山幽幽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成立,80后的赵胜建任公司总经理。

 就在这一年,中郝峪村探索出“公司运作+单体承包+村民入股”的发展模式。公司负责全村旅游项目开发和运营,所有游客的接待、分配和价格全部由公司统一安排、制定和收取,所有收入当天公开,杜绝了业户之间竞相压价,恶性竞争。公司运营的项目全部承包给村民,村民按照指定价格、经营标准负责搞好接待、服务等工作。

“现在一到周末房间都预定不上,我这一年轻轻松松挣七八万块钱。”村民孟凡云言语中洋溢着幸福的滋味。

2019年,中郝峪年接待游客人数突破23.8万人次,全村综合收入达到3500万元。

旅游助脱贫 特色成亮点

目前的中郝峪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人人有活干,家家都有股,户户奔小康。

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周茂松曾在博山区做过组织部部长,是中郝峪村成长的有力见证者之一。他认为“郝峪模式”运作基础并不复杂,但这种新思路的优越性已经显现。文化赋能产业振兴,促进了乡村的规划建设,推进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让乡村乡亲互相滋补,让村民村官共同致富,真正夯实了乡村振兴基础。

而让“郝峪模式”领头人赵胜建最有成就感的是村民变富、扶贫精准:“精准扶贫新方式,保底收益十二次分红。”

王壮飞是淄博星儿自然学校的校长,因为感觉中郝峪村自然环境好且干净整洁,因此每年都会带培训班孩子来。以往不受疫情影响,一年至少要接待像王壮飞这样的研学团队1800个,约11万人次。

因此,乡村变美,乡亲受益。去年,中郝峪村累计综合收入3500万元,113户老百姓、360人全部脱贫奔小康。

中郝峪村的乡村旅游从初期的单一观光农业,逐渐形成集规模化种植、农副产品制售业、旅游、休闲、娱乐、服务于一体的“新六产”发展格局,乡村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富裕村、小康村的美丽嬗变,乡村旅游成为新的经济亮点。

从“郝峪模式”到“全国样板”

8月的赤峰,徐徐凉风穿山而过。恰逢周末,雷营子村的农家乐游客爆棚,沿街的叫卖声此起彼伏。

66岁的腾国民在儿媳开的“付裕农家乐”对面摆起了水果摊,新鲜的茶果、苦瓜、山桃招揽了不少游客。“一年光山货就能卖五六万元,俺儿媳开的农家乐更厉害,一年能赚这么多!”老汉骄傲且神秘的伸出了两个指头。

“雷营子村复制淄博中郝峪村的运营模式,让我们获评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成为了内蒙乡村旅游的样板。让我们赤峰市好客雷营子旅游公司赚了116万元,接待客人15万人次,全村旅游实现收入600万元。”谈话间,喜上眉梢的村书记张平,拉着赵胜建的手不愿松开。

古山村也是“郝峪模式”落地内蒙的受益村庄之一,村长常亚军认为它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很受用。引进这个模式后,受益的村民越来越多,这让让小米皇后张艳玲更新了市场思维,卖小米一年能赚二三十万元;这让悠悠谷民宿经营者李景丽学会了如何揽客,疫情期间她农家乐的生意依然红火。

现今,实现了致富梦的中郝峪人已把成功的种子播撒到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郝峪模式”在河北、内蒙、重庆等全国27个村落地生根,1000多个村先后到中郝峪村学习考察。

石柱是淄博帮扶的地市。近年来,山东把重庆乡村旅游作为精准助力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东西协作、振兴乡村的淄博实践在石柱生根发芽,焕发出无穷的生命力。淄博“郝峪模式”输出重庆,赵胜建已派团队入住,辅导华溪村旅游公司做好市场运营、导游培训、研学团队等。与此同时,重庆市丰都县的莲花洞村、石柱县的华溪村也与中郝峪村进行了合作。中郝峪村与华溪村联合成立乡径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中郝峪村组建团队进驻华溪村,对农家乐实行统一培训、统一管理,提升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莲花洞村的廖长贵是当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现在我们农家乐一天营业额近万元,周末更高一点。‘郝峪模式’引进后,我们的收入翻了近十番。”

如今,中郝峪村的成功探索,不仅实现贫困村发展旅游实现脱贫致富梦想,而且还成为全国乡村乡村振兴的发展样板。2018年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扶贫典型案例,2019年被评为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山村虽小,影响却大。多年来全国各地不计其数的考察团参观学习中郝峪村后,无不感叹:“小小山村,蕴含着脱贫致富的‘真经’!”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英 于新悦 通讯员 魏廷宝 报道)

责任编辑: 李文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