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山区:为人居环境“把脉”生态赋能乡村振兴

大众日报记者 张蓓

2022-12-02 18:53:41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生态就是底气,环境就是民生,碧水蓝天与乡村发展互动。今年以来,峡山区围绕“生态之城”发展思路,通过为乡村人居环境进行精准“把脉”,大力夯实乡村振兴生态基础,推动生态与乡村产业形成良性互动,为峡山区乡村振兴凝聚了民心、汇集了发展要素,加快探索生态赋能乡村振兴长效路径。

为人居整治精准“把脉”,锚定发展新目标。推动乡村振兴、提升民生福祉离不开美丽环境的涵养。峡山区明确从“一处美”到“一片美”、从“一时美”到“一直美”、从“环境美”到“内涵美”的发展目标,对全区乡村人居环境进行充分调研,瞄准了农村残垣断壁、荒废宅基地、私搭乱建问题短板,全面组织开展乡村人居环境“三大”专项整治攻坚集中行动,出台《峡山区农村残垣断壁、废弃荒芜宅基地清理、私搭乱建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和《峡山区残垣断壁、废弃荒芜宅基地、私搭乱建清理整治专项行动考核办法》,通过建立工作台账、分类施策,逐一“销号清零”,在全区上下营造了“全民参与、全民整治、全民获益”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清理残垣断壁、荒废宅基地、私搭乱建“三大”问题2859处,全区乡村人居环境面貌有了巨大提升。

因地制宜再“雕琢”,美丽蝶变新常态。峡山区太保庄街道孙家庄子村文化活动广场上,青砖连廊配环桥、白墙碧水映蓝天。就在峡山区人居环境“三大”专项整治攻坚集中行动前,这里还是一处荒沟,遍布残垣断壁。据了解,孙家庄子村只是峡山区人居环境整治中众多获益村庄之一。围绕因地制宜,形成美丽人居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峡山区坚持统筹开展乡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移风易俗、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建设等,推动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同步发展,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打造省级美丽乡村10个,市级美丽乡村15个,美丽移民村35个;对277个行政村的健身器材、健身场地进行调研、现场测量、信息采集和验收,共计安装健身器材3127件,场地建设3.9万平米,实现了全区277个行政村健身器材、场所建设全覆盖。

生态与产业良互动,释放乡村“新动能”。峡山区以乡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作为生态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着力把“美丽颜值”变为“经济价值”。将美丽人居塑造和乡村文化、乡村产业发展融入“礼仪之乡”“生态会客厅”“康养名城”等五大品牌中。制定了《峡山区星级民宿乡村酒店(农家乐)扶持奖励办法》,整合民宿资源76家,获得市级非遗项目5个,区级非遗项目8个,将茧纸制作技艺、玉石雕刻技艺、面花制作技艺、老朱子酒酿制技艺等10余项手造技艺纳入数据库。创新探索“大田托管”模式,集中提升乡村大田管理效能,2022年村均增收3.35万元,户亩均增收近200元。围绕全域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试点,打造峡山有机生姜三产融合产业园,形成了从企业到农户、从生产到销售、从运营到推广的全链条、全方位农业产业体系,在实现姜农致富增收同时,将姜秸秆进行无害化处理,达到了“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的效果。(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蓓 通讯员 李培政 报道)

责任编辑: 王菁华 李忠运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