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500多斤,一早就卖完!这家有170多年历史的青州隆盛糕点缘何火爆

大众日报记者 石如宽

2021-01-31 14:32:5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1月29日早上,天刚蒙蒙亮,在青州市东门大街东头的隆盛糕点老店前已经排起了长队,不到八点,糕点就全部销售一空。不少潍坊市区市民自驾车近2个小时,只为了吃上这一嘴儿。

“从小一直吃到大,特别好吃,味道一直没变过,逢年过节都会买来送给亲朋好友。”排队的顾客张子志告诉记者。

“清真糕点,色香传奇。缺了隆盛,不成全席。”在青州,提起隆盛糕点,不知道的人很少。隆盛糕点之于青州,不亚于狗不理之于天津、过桥米线之于云南,是不少家庭过年必备的年货。

说起隆盛糕点,大家都知道很好吃,但却鲜有人知道他的“皇室血统”。“先祖曾是明朝衡王府的糕点师。给王爷府做糕点,不论用料还是工艺都特别讲究,这些‘讲究’代代传承,保留至今。”隆盛糕点厂厂长、隆盛糕点第六代传人脱安利说。

1849年,隆盛成立字号。20世纪30年代,脱安利的爷爷脱奉辰接管隆盛糕点,盛极一时。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上下都在搞“公私合营”,隆盛糕点却停业了。“当时选择停业是为了保住隆盛的招牌。”脱安利回忆说,听爷爷说,一旦合营,就可能会扩大生产规模,糕点的用料、工艺就难保证了。因为没了产业,一家人的生活一度非常困难,但脱奉辰坚信宁愿苦点,也不能砸了老祖宗经营下来的信誉。

1979年,67岁的脱奉辰重振字号。当时16岁的脱安利空余时间开始跟着学习糕点制作,1996年,正式接管。

“老字号是块金字招牌,也是一个莫大的鞭策。”自接管隆盛以来,脱安利心无旁骛,一心一意研究糕点制作。“白砂糖要用广东、广西的,饴糖要用大麦芽制作的,芝麻要用河南的优质白芝麻,香油要用小磨香油,花生油要使压榨的。”脱安利心里明白,自己做的是字号活儿,料要用最好的,货不能有半点马虎。而做工全是“凭眼”“凭手”,熬糖到何时最佳全凭师傅的经验,早一分钟没到火候,晚一分钟火候又过了。

隆盛糕点从1979年恢复生产以来,全国各地前来洽谈合作的企业非常多,多数都是想在其他城市代理隆盛糕点或者开连锁分店,但因为产量有限,无法实现。目前隆盛糕点也只在青州火车站和青州东门两家门店出售。

“隆盛糕点传统手工制作繁杂,难以掌握,关键技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脱安利说,现在最忙的时候一天产量也就500斤左右,一旦扩大生产规模或者机械化操作,口味、质量就难保证了。

脱安利指出,虽然目前隆盛糕点供不应求,但绝不会重量而不重质,隆盛的发展一直都是以“稳”为主,在稳中求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口碑,维护好产品市场。“从1849年隆盛糕点有字号开始,到现在已经170多年了,到我这代是第六代,无论做多少代,只要做,就一定按照传统工艺,保证它的传统口味。”脱安利说。

在脱安利的精心经营下,隆盛糕点不仅是一个老字号,还是一个响字号。“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省著名商标”“中华老字号传统技艺”等荣誉奖状挂了满满一墙。

“目前我们所面临的最大困境是怎样将失传的品种重新挖掘出来,让消费者吃到更多不同口味的隆盛糕点。从前听我爷爷讲隆盛糕点有一百余种,到现在仅剩下十余种,已丧失大量传统糕点的制作方法。很多人都没见过这些糕点,也不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下一步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挖掘失传的品种。”

现在脱安利最大的愿望就是建立一个展览馆,让这些“老古董”重见天日,也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这项工艺,将老辈传下来的糕点文化传承下去。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石如宽 通讯员 郑秀宝 报道)

责任编辑: 王菁华 李忠运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