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斜杠青年”到抬杠功夫,怎么“杠”有力量

大众日报记者 于国鹏

2021-02-24 08:06:0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斜杠青年一度是个网红词。刚开始,我望文生义,以为这个词是指那些艮着脖子,非常喜欢跟别人抬杠的人。后来才知道误解了。斜杠青年指的是一批有为青年,是非常励志的一个词,与抬杠青年完全是两码事。

在百度百科中,“斜杠青年”指“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更通俗地说,斜杠青年其实就是指一人身兼多职或者多个身份的青年人。怎么看斜杠青年,有很多争议,但支持也罢,反对也罢,主流观点还是认为,斜杠青年体现着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斜杠”就是为了摆脱平淡,体验一种“横向的人生”。从这个角度来说,只要有精力,有能力,有创造力,人生“斜杠”一把又有何妨。

抬杠可就不是这么回事了。比如,在抬杠青年看来,斜杠青年其实就是跟自己的人生抬杠。这样的逻辑和观点,是不是就“抬”起“杠”来了?

杠,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释义为“床前横木也”。至于“抬杠”,含义有一个逐渐演化延伸的过程。查一查《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抬杠有两个义项,都作动词用,一个是用于口语,意为“争辩(多指无谓的)”,另一个是“指用杠子抬运灵柩”。现在我们提到“抬杠”,一般都是指前者。有学者认为,以前我国北方地区每逢正月十五有“抬杠会”的旧俗,杠上抬着个扮成丑角的人物,一路与周围观众打趣拌嘴,正是受此影响,抬杠逐渐被用来形容相持不下的争辩。

从历史上看,抬杠只要抬出高水平来,大家还是佩服有加的,以此成“家”者也不乏其人。比如,春秋战国时期,诸子争鸣,百家腾跃。其中,百家中有一家“名家”,极善巧辩,抬杠水平非同寻常。名家以探讨名、实关系为主,其实就是研究现在所说的逻辑学的,代表人物包括惠施、公孙龙等。其中,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最为人熟知。《公孙龙子·白马论》中,记载了公孙龙的论辩过程,“马固有色,故有白马。使马无色,有马如已耳,安取白马?故白者非马也。白马者,马与白也;马与白马也,故曰:白马非马也……”公孙龙通过偷换概念,进行诡辩,得出白马不是马的结论。白马非马,大家都知道很荒唐,但公孙龙似乎是言之成理地推导出这样的结论,可见“抬杠”水平之高。像公孙龙这样的,今天说来,应该就是大家所说的“杠精”了。

百家当中还有一家纵横家,也是抬杠功夫了得。他们来往于诸侯之间,口若悬河,纵横捭阖。张仪、苏秦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司马迁《史记》中专门给二人列传。苏秦最为人称道的功业之一是“合纵”六国,以至“并相六国”,“秦国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张仪则以“连横”之策,游说各国亲善秦国,致力于以“横”破“纵”。对于这两位的功绩,司马迁也禁不住感叹,“此两人真倾危之士哉!”

不仅名家、纵横家,儒家事实上也是辩论高手。比如,我们山东老乡孟子,被尊称“亚圣”,就是公认的顶级辩论家。《孟子》中记载的史料显示,孟子表达自己观点时,经常大段论述,汪洋恣肆,逻辑严密,又擅长使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如排山倒海,令人难以招架。比如,孟子与梁惠王、齐宣王的对话,不时让这些国君或理屈词穷而默然不语,或尴尬万分顾左右而言他。在山东省尼山书院举行的“孟子公开课”上,复旦大学教授徐洪兴解读孟子思想时说,“王道仁政”是孟子的政治理想,因此孟子反复强调“得民心者得天下”,认为民心向背是王道政治的一个重要风向标。孟子认为,桀纣之所以失天下,关键在于失了民心。得民心的关键,则在于实行王道仁政,“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为了说明这个道理,孟子就打了一连串比方,“故为渊敺鱼者,獭也;为丛敺爵者,鸇也;为汤武敺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敺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水獭只想着吃鱼,结果鱼一见水獭,都躲到深水里去了,根本抓不到。鱼其实是水獭自己赶到深水里的。鹞鹰想捉麻雀,结果麻雀一见到鹰,都逃到密林里去了,也抓不着了。当然,麻雀也是鹰自己赶跑的。桀纣为什么输给了汤武?同样的道理,正是因为他们的暴政,把原本支持自己的老百姓赶到汤武那边去了。孟子这番论辩,一气呵成,有理有据,又生动形象,令人难以反驳。那些国君尽管心里还不服气,嘴上也只好同意支持孟子“王道仁政”的观点了。

说不喜欢别人抬杠,主要是指不喜欢那种为辩而辩、强项硬辩、无理狡辩的行为。但是,有时候,如果面对这种抬杠的“恶人”,同样通过抬杠能够“以恶制恶”,也称得上大快人心。《僮约》一文就讲了这样两个杠精的故事。黄侃先生《文心雕龙札记》中,对刘勰《文心雕龙·书记》篇提到的“王褒髯奴”一事专门进行了注解,以为“即《僮约》,见《全汉文》四十二。《古文苑》有章樵注,讹字亦众,今校定如左,文为俳偕之作,非当时果有此约契也。”

且看《僮约》故事。这篇文章是西汉王褒即王子渊以自己亲历的名义写成。文中记述,王子渊因有事外出,途经寡妇杨惠家,歇息时让杨惠家的奴仆便了出去买酒。这个便了不是善茬,欺负寡妇当家,自男主人去世后便懒得干活。听说让去买酒,老大不高兴,还跑到男主人坟上哭诉:当初买我来当仆人的时候,合同上只是说让我看家护院,没说让我出去给别人买酒。一句话,不去。王褒闻言非常生气,当场决定要买下便了,准备回去后,好好整治这个不听话的狂仆。便了自然也不是省油的灯,于是抬起杠来:买我回去可以,但是,让我干什么活,要提前都写在契约上,没写明的不干。王褒满口答应,笔走龙蛇,立下一份契约。

这份契约,一一写明便了到了王家后所要承担的工作,一年十二个月,每个月做哪些活,每天从早到晚完成哪些任务,条目之多之细,铺排得严丝合缝。比如“晨起早扫,食了洗涤。居当穿臼缚帚,截竿凿斗。浚渠缚落,鉏园斫陌。杜陴地,刻大枷,屈竹作杷,削治鹿卢。出入不得骑马载车,踑坐大呶。下床振头,捶钩刈刍,结苇躐纑……汲水酪,驱逐鸱鸟,持梢牧猪。种薑养芋,长育豚驹。粪除堂庑,喂食马牛。鼓四起坐,夜半益刍……”这还只是一小部分,感兴趣的可以查看全文。还特别约定“奴当从百役使,不得有二言”“奴不听教,当笞一百”。只见这便了读了这份合同,惊得目瞪口呆,“仡仡扣头,两手自搏。目泪下落,鼻涕长一尺。‘审如王大夫言,不如早归黄土陌,丘蚓钻额。早知当尔,为王大夫酤酒,真不敢作恶。’”

当然,《文心雕龙》原文中也说,“王褒髯奴,则券之谐也”,意思是《僮约》不过“券”体文中的俳偕之作,开玩笑写的,当不得真。其实,这篇文章的价值,除了看看他们抬杠,更在于可从中了解西汉时的民间生活百态,完全可以当成一幅西汉民俗风情画来欣赏。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于国鹏 报道)

责任编辑: 吕晗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